南唐不难
繁体版

第47章 为国戍边

    陈小白是孤儿,又不是孤儿。

    具体来说,他在十岁以前,双亲和睦、家庭幸福,本身也早早地展现出了文采,熟读经史子集。

    他十岁的时候,吴越和唐的边境上发生了动乱,不少人家破人亡——陈家就是其中之一。

    陈小白的父母都被吴越的士兵杀死,只有他因为幼小而逃过一劫,跟随着逃难的队伍一直逃到南昌附近,就在那做了乞儿,直到被刘通发掘收入耳目司。

    也正是因为这场变故,从前一直被母亲教育要温文尔雅的陈小白开始变得牙尖嘴利,自小聪明的他开始懂得言语是一种别样的武器。

    他想要向吴越报仇,而他明白,报仇需要权力。

    所以当刘通把耳目司的众人聚集起来,问谁有信心胜任出使这个任务的时候,陈小白第一时间就举手了。

    因为他知道,虽然这是个危险的苦差事,但却是进入南昌王视野中最快的办法,世上的事情不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吗?

    所以他来了,来到了这座宏伟的大唐京城,带着一封请罪疏和一具裹着黑布的尸体,以及……

    一张巧舌如簧的嘴。

    陈小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壮丽的宫城,但却没有丝毫露怯,昂首着从左右文武大臣中间一直走到御阶下方,从容地躬身,双手将手上的奏疏递上:“臣,南昌使者,拜见陛下!”

    “平身。”李昪打量了这个自己孙子派来的使者一圈,发现除了那份淡定从容的气度,其他倒是没什么出众的地方,“刚才有人进来通报,说你在宫城门口言辞烁烁,逼死了宋富?”

    “陛下此言谬矣。”陈小白面对质问,脸上始终平静,“臣不过是实话实说。”

    李昪也没再继续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毕竟明眼人都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你的年纪,好像不大?”

    “臣闻甘罗十二夺城为相,曹冲幼龄而称象,故臣以为,不应以年纪而断人,更应看能力。”

    被呛了一句,李昪也不在意,接过宋略从陈小白手上接过来的奏疏。

    一边看,一边调侃道:“这么说,南昌使者是自比甘罗、曹冲咯?”

    “臣此来建康,南昌王嘱托。”陈小白依旧保持着最初躬身的姿势,“若陛下问宋齐丘之事,问洪州之事,知无不尽;若陛下问臣之事,则不答。方才已答陛下一问,请陛下莫要为难臣下。”

    “好!”李昪被这个回答气笑了,“那朕就来问问宋齐丘之事,南昌王难道不知子嵩乃是国朝大臣,开国功臣?竟然敢私而妄动刑罚,以致于死,谁给他的这个权力?谁给他的这个胆子!”

    沛然的皇威扑面而来,对于陈小白来说,却只是微风拂面:“陛下说笑了。众所周知,宋节度乃是在被押往金陵途中,所乘之船被水匪打劫,英勇抗争,不幸而亡,与我们王爷没有半点关系。”

    “放屁!”陈觉忍不住直接出列,“金鳞军的将士在泰州能击破贼匪,怎么到了洪州就不行了?”

    陈觉此刻真的有些绷不住了,难怪那些平常死活不肯和他们松口的常梦锡、萧俨、江文蔚那么轻易就松口了,敢情是他们早就知道宋齐丘回不来了,所以才敢把宰相位拿出来做交换条件!

    彼其娘之!

    陈小白扭过头,看了看陈觉,答道:“这位先生,金鳞军乃是步军,在水上战力十不存一。而且那些水匪趁着夜晚,出其不意地袭击,打了金鳞军将士一个措手不及。对于宋节度之死,我们王爷也很悲痛,已经在南昌为他立祠。”

    “呵!”陈觉怒火中烧,“那金鳞军将士的尸体呢?那些水匪的尸体呢?莫非朗朗乾坤之下,还会莫名地消失不见不成?”

    “水匪杀了人,将船沉进了河底。”陈小白的应答不慌不忙,“王爷亲自去剿灭了那群水匪,悲恨之下,那些水匪已经尸骨无存了。至于金鳞军将士的尸体,被打捞起来之后,已经带回家乡安葬。”

    陈觉还想再说,被旁白冯延巳拉了一下衣袖,顿时安静下来。

    陈小白回答完问题,又转过去,静静地站立在那里。

    李昪此时已经阅完了奏疏,将其递给宋略,让其交还到陈小白的手里,道:“既然是使者千里迢迢带过来的奏疏,不如让使者给朕念念,如何?”

    陈小白一言不发地接过奏疏,摊开,声音洪亮无比,但是听不出里面有任何一点情感,就像是一台机器发出的一样。

    “臣南昌王弘冀,谨拜表以闻。”

    “臣在南昌,欲推稽留田业,未至而为宋家所沮。审之,得宋家侵田恶民,无妄矣。臣忿,遣兵族宋家,追送宋节度入京,欲令皇祖决之,不意中道为贼所杀,此乃国之损,我之过也!”

    “臣悔未至兵卫相送,以至于此。然木已成舟,未有益也。稽田事毕,臣愿率金鳞屯虔州,为边戍!”

    “请陛下许之!”

    读完后,陈小白将奏疏合上,又交回到在一旁等待的宋略手中,让其将奏疏放回到案几上。

    李昪坐在皇座上,将大殿中各人不一而足的反应尽收眼底:“景通,对南昌王此份奏疏,有何看法?”

    不知道沉浸在什么里面的李景通马上回过神来,道:“弘冀言辞恳恳,对宋节度中道而亡之事,也是颇为心痛。臣认为过错不在弘冀,宋节度之亡,乃是天意也。与其让弘冀去虔州屯驻,不如让他回来建康,我们父子也久未相见了。”

    要是李弘冀在这,一定会被自己亲生老子的话吓出一身冷汗,要是李昪真的同意了,让他回到建康,不仅为脱离建康做的努力全都白费,而且刚刚制定的战略计划也不能很好的实施。

    听闻自己儿子这话,李昪陷入了思索之中。弘冀那小子老是跳来跳去,时不时就要搞点事情出来,本来是想要让他去和宋齐丘斗一斗,知道知道什么叫政治的残酷,没想到那小子一出手就憋了个大的,直接告诉了人家宋齐丘什么叫生命的脆弱。

    现在没了历练的意义,让弘冀那小子一个人待在南昌他也实在是不放心。

    最重要的是,李弘冀带过去的金鳞军五千多人,要是他现在又掌握了驻扎在南昌城的镇南军,手上可就实打实地有上万人的军队了。这样一来,李昪可就放心不下了。

    所以,对于他来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李弘冀回京,二是像奏疏中说的,满足李弘冀的心愿,让他去虔州。

    反正肯定不能让他再留在南昌。

    陈觉自己不痛快,就也想给李弘冀找点不痛快,当即就要出列上奏赞成李景通的话,让李弘冀回京。

    这下又被冯延巳拉住了,陈觉听到他轻声说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这时,江文蔚又出来了,他说道:“陛下,臣以为,南昌王若能至虔州,为国戍边,可励民心!”

    这一句“可励民心”彻底击中了李昪,让他立刻就从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挣脱出来,马上就做出了决定,

    “稽田事毕,着南昌王领兵屯戍虔州,戴罪立功,未立寸功之前,不得离虔!”

    对李弘冀作出惩罚之后,李昪又开始亡羊补牢:“子嵩于国有大功,不料竟然骤死于水匪之手,当真是天妒英才!传旨,追封宋齐丘为九阳王,赠太子太师,谥曰忠贞,陪葬孝陵,丧葬一切费用,皆从朕之内帑出。”

    李昪的心里愈发平静,李弘冀那小子真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而且不计后果,老是要他去帮那小子擦屁股,等他回来,一定得让他知道知道,你爷爷还是你爷爷!

    为了让镇守在各地的节度使们安心,李昪后续又拿出自己的财宝,派遣使者到各个州去进行封赏,给各个将军、节度使们加了一些荣誉头衔,赏赐了一些金银。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