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娱那些年
繁体版

第二百七十七 华艺的吃相 港片最后的余晖

    进入8月,《大地震》终于首次刷新了《火星救援》的成绩。

    10天破4亿票房,成为国内最快破4亿的电影。

    关键票房仍然保持强势,单日狂揽两千多万,一路高歌猛进,不见一丝颓势。

    业内已经有不少电影公司,兴起了跟风抄作业的想法。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类片子无非就是背靠地方支持,加上题材优势,才取得如此成绩。

    但细想一番,华艺和冯大炮的组合才是地方ZF愿意支撑的主要原因,一般公司还真玩不转。

    目前来看,国内也就那几大导演能拿到这种优待了。

    但这种抄作业的方式,估计功成名就的大导演们都看不上,当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啊。

    魏晋没想到,集团管理层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见财帛动人心。

    不过对于主旋律,魏晋暂时是没有想法的,直接明确告知他们。

    “目前的电影市场,如果没有相关单位背书,主旋律题材肯定是亏本的,还得再等等.”

    事实上,后世许多主旋律题材能取得好的成绩,跟华夏的国力息息相关,只有民族自豪感兴起了,观众才有共鸣,才会愿意为这类题材买单。

    亨特那边传来消息,《惊天魔盗团2》下映了,全球票房4.28亿。

    与之一同而来的,还有华纳那边抵达的时间,8号。

    魏晋正打算给韩三坪打电话,没想到后者先打了过来。

    “魏晋,这两天上面有个研讨会,例行通知你参与.”

    一听这话,魏晋就知道韩三坪当真是“通知”而已。

    “研讨会?讨论什么?”

    “探讨《大地震》票房背后的逻辑,和能不能复制.”

    电话里韩三坪的声音也有些无奈,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韩董,这帮老家伙,脑子里是进水了吗?这特么有什么好讨论的,这个宣传待遇,这个排片待遇,这个包场待遇,要给我,我特么给《阿凡达》都干下去.”

    魏晋直接开喷了,这帮人当真是脑子不好使,这种脑残问题还特么要讨论。

    “对了,韩董,提前说一声,《寒战》要上映了,行政指令我不会管了.”

    尽管从隶属关系上来说,中影管不到国内的民营院线,但下达排片指令,一般而言院线方都还是会配合,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但已经给了十来天的面子,魏晋自觉已经做到位了,该给《寒战》匀点排片了。

    “行吧,反正这段时间向上面投诉的也很多,估计这两天就会出结果,你只要保证正常的排片就好。”

    魏晋闻言点了点头,岂料这时候,韩三坪又补了一句。

    “不过《大地震》已经确定会延期到8月底下映,上映时间40天。”

    “我艹。”

    魏晋直接爆粗口了,这特么脸都不要了?这怕是最近几年吃相最难看的一部电影了,当初《建国大业》也没这么过分吧。

    电话那头,韩三坪也只能苦笑,这个消息还没公布出去呢,一旦公布,估计又是骂声一片了吧?

    深吸一口气,魏晋恢复平静,华艺既然要做初一,那就怪不得自己做十五了。

    “韩董,既然说恢复正常排片,那民营院线有选择放映什么片子的自由吧?”

    韩三坪立马明白了这个意思,出言劝道:

    “魏晋,就10天时间而已,你这样做,要出问题的.”

    当初《南京》的事情,山河院线就已经受到不少的投诉,现在再来这么一出,魏晋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关键上峰也会不喜。

    “我没那么傻,保持最低排片不过分吧?”

    所谓树大招风,山河传媒兼制作方、发行方、院线方于一身,严格来说已经算得上是垄断了。

    如此情况下,魏晋又怎么会顶风作案?

    事实上,魏晋已经有意在控制山河院线的规模,今年就会将一些跟不上步伐的小型院线剔除联盟,争取让旺达顶在前面。

    “呼这倒是没什么大问题,不过出品方怕是会对你有意见”

    “呵呵.”

    魏晋毫无压力,晾那大小王兄弟也不敢跟他龇牙,不然股票解禁时间一到,五千万股一砸下去,华艺怕是要死去活来。

    “对了,差点气糊涂了,华纳的人要到了,8号。”

    “好,我会安排好的.”

    《大地震》延期的事情,果然遭到了业内制片公司的集体指责。

    但华艺兄弟选择了不回应,肉都吃到了嘴里,就让别人发泄一番吧。

    不过好在,电影的排片总算是降到了正常水平,算是给了其他电影一条活路。

    与此同时,《大劫案》在魔都影视城开机了。

    也不知是小马的意思,还是宁昊想先声夺人,这次的开机仪式有别以往,相当高调。

    现场媒体很多,但令人捧腹的是,相比于宁昊新片《大劫案》,他们居然更加关心《无人区》的事。

    “宁导,请问《无人区》是否已经被判死刑?还有机会跟观众见面吗?”

    “宁导,请问不过审的原因,是否因为主要角色都是坏人?”

    “宁导,请问你对目前国内的审查环境,有什么想说的吗?”

    “宁导,请问”

    或许是被磨了太久,宁昊将自己的决定公布了出来。

    “正如大家猜测的那样,不可能过审了,不过我会在《大劫案》之后,重新补拍《无人区》的结局,至于说审查环境,你们觉得没问题吗?”

    尽管已经认命,但宁昊对于审查是怀有相当大的怨念的,如此也更加激励他必须要成为大导演。

    《南京》能过审,是因为陆钏背后有人脉关系,这条路宁昊走不了,出身已经决定了。

    但《色戒》能过审,那就是李鞍凭借欧洲三大和奥斯卡打出的名头。

    这一刻,宁昊对于冲奖的执念,前所未有的强烈。

    不出意料,宁昊的发言很快传遍了圈子,大量的电影人开始公开抨击审查制度的问题。

    但那帮子老家伙,就跟死了一样,半点回应都没有。

    反正就是你闹你的,我审我的,所谓山水有相逢,别特么落到老子手里——

    不过魏晋没想到,华纳的人还没来,土豆王维先过来了。

    办公室里,行政秘书泡好了茶,魏晋端起抿了一口。

    “王总,一切准备好了?”

    言语间,魏晋有些感叹,从入股土豆,到一步步成为大股东,时间已经快五年了。

    “嗯,有了骄阳资本的加入,北美那边的进程比预计的还要快些”

    魏晋闻言点了点头,骄阳资本就是他在海外的投资主体,一直由威廉在负责。

    去年底的时候,土豆开启第五轮融资,为了顺利登陆北美纳斯达克市场,王维提出了引入国外资本,魏晋索性就让威廉入局了。

    依靠着掌握的推特、脸书、苹果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股份,王维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威廉的橄榄枝,当然他并不知道这是魏晋控制的资本。

    这一轮的融资金额,高达5000万美金,骄阳资本领投3500万美金,魏晋跟投1000万美金,鑫浪跟投500万美金。

    最终股份构成为:魏晋48%,鑫浪10%,骄阳资本28%,王维14%。

    “预计什么时候?”

    事实上土豆上市与否,魏晋并不是太过关心,视频网站只是他为山河传媒准备的护城河矩阵而已。

    “我们预计11月初就会提交ipo计划书,具体的招股份额,你看看.”

    接过资料,魏晋翻阅起来,很快一个数字映入他的眼帘,30%。

    内心略微计算一番,魏晋放下心来。

    按照这个比例,稀释之后,他依然拥有50%以上的股份。

    “就按照这个计划来吧”

    “还有一件事情,招股书里会用到你的资料,土豆毕竟是做视频网站的,主营业务就是电影、电视剧,魏总你是奥斯卡导演,金棕榈得主,金熊导演,国际知名,无论是对上市流程还是对后续的股价,都很有帮助.”

    “这没有问题,本就是股东的应尽义务,相关资料我会让行政发给你”

    说到这里,魏晋停顿了一下。

    “对了,之前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吧?”

    王维听到这话,稍微顿了一下才明白了。

    “已经处理好了,所有手续都是合规合法,绝对不会影响到这次上市.”

    “那就好,祝,一切顺利!”

    “一切顺利!”

    截止8月6日,《大地震》上映半个月,票房正式突破6亿。

    算上延期,这部电影还要上映20多天,华艺兄弟和冯大炮信心十足,已经喊出了,“7亿不可阻挡,8亿近在眼前”的口号,可见心思是越发野了。

    可惜,就在同一天,《寒战》上映了。

    没有了行政干预,山河院线方面总算腾出空间,直接给出了60%的排片。

    旺达方面也诚意十足,同样给与了《寒战》60%的排片。

    就连中影旗下的院线,也在韩三坪的悄悄指点下,给予了50%的排片,不过对方表示,最多保持前三天,之后就要看上座率了。

    对此魏晋也表示理解,毕竟企业性质不一样,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

    得益于如此高的排片,《寒战》上映首日,票房报收2180万。

    看到这个数据,魏晋就放心多了,尽管是一部中等制作,但嘉禾是上市公司,电影票房不理想,亏掉的可不止是制作费用。

    不过,有人欢喜就有人忧,失去行政加持的《大地震》,票房直接腰斩再腰斩,单日报收已经不足1000万了。

    或许是觉得打脸来得太快,冯大炮在微博上阴阳怪气的表示:

    “某些院线控制排片量和时间,给《大地震》的排片少不说,还几乎都是夜间场次,这完全是左右市场的行为.”

    此言一出,不少人跑到他的微博底下开始各种嘲讽。

    “冯导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

    “对比《大地震》,人家吃相可就好看多了。”

    “都不知道冯导怎么有脸,说出这么双标的话,哎,失望”

    或许是看到不仅没有引起同情,还被群嘲,冯大炮很快将这条微博删了,倒是让不少乐子人看了笑话。

    魏晋倒是不在意,做都做了,别人说两句怎么了?——

    山河大厦,办公室里。

    魏晋正享受着助理的服务,冷不丁电话响起。

    “杨总?”

    “魏总,《叶问3》杀青了,你看定在什么时候上映比较好?”

    魏晋一听就明白杨老板这话中意思。

    “杨总,你也太心急了吧,后期都还没做呢,何况今年也没剩什么好档期了啊”

    《叶问》系列注定是赚钱的,值得等一等挑个好档期。

    “我不是想着赶在那两部电影之前上嘛,那就等后期做好了再决定吧,不过魏总,嘉禾下半年项目,英黄能不能参与?”

    “杨总,我实话跟你说吧,《突袭》这个项目是试水的作品,前景并不明确,你如果真想投,具体的和施南声接洽吧”

    《突袭》就是魏晋之前跟吴景说的电影,这是国外汉化过来的剧本,类似于《第一滴血》的大男主剧本。

    但吴景能否挑起大梁,魏晋不敢保证,不过杨老板的话倒是让他想起了另一件事情。

    “杨总,如果真有想法,你不妨拿下《杀破狼》的版权,咱们联合开发.”

    挂断电话,魏晋摇了摇头,现在的港片是越发的没落了,杨老板着急也在所难免。

    今年英黄主导的项目不少,可惜全都没溅起什么水花。

    制作成本1.5亿的《线人》,内地票房首日不足600万。

    投资一亿的《全城戒备》,首日票房800万。

    值得一提的是,《全城戒备》也是郭天王主演,上映时间也选在了8月6日。

    不少观众表示,郭天王把自己摁着打了一遍。

    尽管这两部片子还在上映,但铁定是亏损了。

    魏晋此时都能想象杨老板的心情,和嘉禾合作的这两部电影,利润算下来怕是还不够填补亏损。

    不仅如此,中影、光纤、华艺,包括橙天在内的内地公司,投资的港片也多以严重亏损的结局收场。

    可以说,若非嘉禾的两部电影撑着,今年上映的港片几乎可以宣告全军覆没。

    所以不少媒体已经喊出了“嘉禾——港片的最后余晖”这一口号,还别说,当真有几分贴切。

    暂时只有一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