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奇马良
繁体版

第9章 天下三甲

    虽然江东领地远不及一统北方的曹操,但曹操麾下谋士良将太多,其本人也不是孙权那样的军事弱手,细算功绩自然难免要均摊个四分五裂,荀氏二人比不过周瑜也算是勉强合理。

    可问题却是,周瑜也只排到了第三,前面还有两人!

    北方曹操亲口定论的两位首席功臣也都已经列举,江东文武两位重臣也都全部盘点,再加上一开始谈及的荆州,天下就只剩下了益州与交趾两个地方。

    割据益州的刘焉野心勃勃,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雄才大略,可问题是早已亡故,接任的其子刘璋更是妥妥的草包一个,连安守父辈基业都做不到,先是逼反了守在益州门户汉中的张鲁,后来又差点被本地世家起兵推翻,跟在这样的主君身边,又怎么可能建立什么不世功绩?

    至于交趾,就更不可能了,就连灵帝在位改刺史为州牧时,都无视了交趾。直到四年前曹操为了拉拢士燮,皇帝方才下诏升交趾刺史部为交州,交州九郡也方才有了州牧以及治所。

    当然,说是九郡,但加起来也不过中原一个大郡的人口,历来都处在朝廷边缘,几乎无人关注此处,只有需要流放罪臣时才会想起。

    榜首两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众人左思右想都找不到什么可能的答案。

    就连见多识广,一生转战南北的刘备满心疑惑。

    难不成?他是准备列举鲜卑乌桓等外族的谋士?

    鲜卑曾在檀石槐的带领下一统草原,统合诸多部族,号称建立起了横跨万里的强大帝国。并在桓帝一朝后期彻底做大,多次大规模南下劫掠,桓帝更是不惜以封王加和亲的手段妄图拉拢以缓解危机,但却反被檀石槐无情羞辱,实属奇耻大辱。

    等到灵帝即位后,檀石槐更是越发肆无忌惮,北方幽并凉等州,每年都会惨遭劫掠,百姓死伤无数。

    等到灵帝亲理朝政之后,便调集三路大军,数万精锐骑兵出塞千里讨伐,却不想却反被檀石槐打的大败,不仅军队伤亡超过七成,主将的令印符节都被敌人缴获。

    也是经此一战之后,朝廷彻底颜面扫地,不仅鲜卑行事更为放肆,就连原本归顺臣服的乌桓匈奴等族都有了别样想法,多次伺机叛乱劫掠,甚至在董卓祸乱京师时,更是洗劫了司隶一带,就连名士蔡邕之女都被掠走。

    但问题是,塞外一战虽然没有伤到檀石槐分毫,但没过几年此人便一命呜呼,草原也再度陷入了互相征伐厮杀的乱局之中,虽然仍然是偶有南下劫掠,但无论是规模还是频次都比全盛之时少了太多。

    哪怕摒除汉夷之别,刘备也不觉得草原上有能够比拟荀氏二人的贤才,不然岂会让曹操如此轻易平定乌桓?

    刘备不由看向身旁的孙乾,看到却是同样一脸茫然。

    二人如此,茶馆其余众人则更是苦思难解,左右探寻,却连一个可能的人选都提不出来,让众人甚至没有了议论的兴趣,而是纷纷向马良表达自己的抗议。

    “你这榜单根本就不合理!天下怎么可能还有比他们还厉害的谋士?”

    “没错!别想拿什么虚无缥缈的隐士仙人忽悠我们!”

    茶馆前方,马良静静看着众人吵嚷,也并不着急。

    众人现在的抗议越强烈,反倒说明自己所排榜单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况且,凡事讲究张弛有度,不能一味顾着盘点,也要给他们消化的时间,方才会将这份榜单真正记在心中,也才不算枉费了自己一番口舌。

    毕竟,光以眼下这个时间节点的事物来看,自己所排的这个榜单明显有众多不合常理之处,不仅顺位值得商榷,有些人选甚至都不足以位列其中。

    但马良却是清楚,自己所排的这个榜单就像佳酿,越陈越香。

    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只要这份榜单传播足够远,就算今天自己没有赚到赏钱,日后自己也能赢得一个慧眼识才的名号,也算是能对将来有所助力。

    正如他所料,眼见马良不作回应,只是自顾添水饮茶,本就疑心的众人很快便将话题扭转,开始争辩已经表明的八人是否足列天下十甲。

    “张昭周瑜皆是江东两位君主的肱骨之臣,张昭亦是文武双全,虽是军功稍次,却有经学造诣,如何排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鲁肃之后?”

    世上常有先见之明的智者,但鲁肃提前数年料定天下大势还是太过惊人,再加上即便真有此事也不可能为外人道,众人对此仍旧是心存怀疑。

    所以此话一出,当即便引起众人一片附和,纷纷商讨起江东四位贤才的位次。更因为庞统的缘故,不少人更是再度重提望族互相推举庸才的话题,话题也越发激烈。

    “刘璋继任之后损地折兵,那法正若正是贤才,益州又怎会有如此乱局?”有人突然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指比庞统更为突兀的法正。

    这下就连少数推崇庞统的人都加入了声讨的行列“是啊,既然他法正精通谶纬之学,何不曾替刘璋卜算一番?”

    出仕多年却未有建树的法正是如此的突兀,众人三言两语便将其彻底排除在了天下谋士之列,转而开始议论替代人选。

    “要我说,自然便是蒯越最为合适了,若非刘景升昏庸老迈,岂容江东那碧眼小儿放肆,怕是早已并入我荆州!”

    “没错,依我之见,蒯异度就是位列天下三甲亦是足够。不费一兵一卒,平剿数万宗贼,天下还有其他人能够做到吗?”

    其他人虽然也有提议其他的荆襄谋士,不过却都难比支持蒯越的声量。

    而在乡土之情的加持下,蒯越的位次更是直线攀升,不少人甚至觉得他方才应当是天下第一谋士。

    后方的刘备原先对众人的议论很是好奇,期许能有不同的见解,但听下来也不过是对名士点评的鹦鹉学舌罢了,许多人更是连缘由都记不真切,只能一遍遍搬出点评之人的名头压人。

    不去理会周遭嘈杂的声音,刘备将目光重新投向前方,想要知道究竟是何人能够在力压荀彧周瑜等人,在马良心中排进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