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
繁体版

第17章 豆腐渣满城工程项目

    如今湖广地区米价是一升15文左右,一斗米15升,差不多220文左右。

    一两银市面上兑换铜钱的话大概千文左右。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能买80斤左右的大米。

    按购买力算的话,约等于王五前世的200块。

    5万两白银折合成币的话,就是750万到1000万币。

    相当于县级市的归州城中有钱人肯定比县里多,所以这笔钱对于城中士绅大户而言并不是多大的一笔数目,凑一凑肯定有。

    一家吃力,十家百家就不吃力了。

    家里没个几十万,你好意思叫大户的。

    这次“集资”,王五强调有功名的得排在有钱前面。

    因为这年头有功名的无非两种人。

    一是前明的,二是满清的。

    前明有功名的不思抗清反而甘愿当汉女干,不拿他们的银子拿谁的?

    功名考的清廷的,那这钱就更应该出了。

    因为从时间上算,最近的一次湖广乡试是三年前。

    三年前,大明还没亡呢!

    至少归州读书人应该晓得明军正在隔壁抗清。

    所以,必须得收。

    功名是什么?

    就是编制。

    也许后世有编制的和有钱人并不等同。

    但这个时代,有功名和有钱人基本挂钩。

    士绅士绅,有士才有绅。

    没有功名带来的特权,就不会有地方豪强。

    所谓士绅,不管城里还是乡下,都是地头蛇。

    当然,为防出现个别特例,王五也特别叮嘱夏知州要搞“有实力的”。

    多余的话就不解释了,都懂。

    “不要害怕,钱你们照拿,借条本官也照写,回头有刁民若上告也是告本官,与你们无关。”

    王五给归州城中的军政主官吃了颗定心丸,直接把事兜自个头上。

    并暗示他敢在归州摊派集资,上面肯定有人。

    汉军都统大人的上面又是谁呢?

    “明白,明白,卑职明白!”

    知州大人立即就去忙活了。

    都统大人瞎耽搁时间,你早点说分我一笔啊。

    城中士绅大户很快就接到通知到衙门开会。

    夏国恩列出的名单上能够出席这次会议的有54家。

    致仕官员就有5家,一个还是从礼部侍郎位子上退下来的,相当于部副退休。

    两个是府州衙门退下来的,一个是主事下来,还有一个是山东知县任上退下来的。

    另有十来个都是家中有人在外地做官的,官职不等,最大的官是在广东做知府。

    余下的要么地多,要么铺子多,都是归州城数得着的人物。

    为防止这帮士绅大户再把钱摊到平民百姓头上,搞什么豪绅的钱如数奉还,乡亲们三七分之类的鬼把戏,王五让徐霖带人列席会议以为威慑。

    并嘱咐肯出钱的就放回去拿钱,不肯交钱的就扣在衙门。

    不打也不骂,就这么扣着。

    上茅房都不准。

    倒看谁熬得过谁。

    夏知州到底是有经验,出主意说真有头铁不肯交的便叫人去他家跟他家里人说。

    把事情说的严重些,莫须有的罪名给扣上几个,把小事说大,看他家里人急不急。

    一急,这银子就来了。

    “通知家属是个好办法。”

    王五大赞,衙门口还真是千年不变。

    不过没遇到头铁的。

    一群当兵的往那一站,又是八旗都统老爷指名借款,众士绅大户再是牢骚满腹也得乖乖把钱出了。

    这年头谁敢得罪八旗老爷?

    家里存银多的直接拿了,存银不多还得跟亲朋好友、生意伙伴周转一下。

    王五这边不急,只要明天把钱凑齐就行。

    千总汪泰来过来请示说都统大人上回缴了他们械后,提督董大人又给他们拨了批武器装备,是不是打包一并带走。

    “捡些质量好些的我带走,余下归你,账嘛,你直接报全的就行。董大人要有什么不高兴,叫他找我好了。”

    说话间,王五提笔在账本上给千总汪泰来名字后面勾了个红圈。

    意记功一次。

    夏知州没一会也来了,说是他觉得修河堤用不了那么多银子,因此想从修河款中挪五千两孝敬一下都统大人。

    “九千两够修堤的?”

    王五对水利建设不太懂,只觉一个州的河堤加固,九千两怕是打不住,别因了这点银子再叫百姓给受了灾。

    夏知州轻咳一声:“大人难道不知道文官吃草,武官吃土?”

    “文官吃草,武官吃土?”

    王五头回听到这说法,不由好奇。

    夏知州解释说所谓“吃草”就是负责河堤修建的文官利用采购治河物料草虚报工程用料套取经费;“吃土”则是负责筑堤打坝施工的武官虚报土石方以获得工程款。

    常规贪污手段。

    故而这次他们上报的一万四千两修河费用,七八千两就够了。

    多出来的钱实际是他和汪泰来的“利润”。

    将利润拿出大头来孝敬给王都统,也是他和汪千总的共同意思。

    “你们都吃草吃土了,还把银子孝敬本官说吧,莫非有什么事求着本官?”

    王五觉得自己的技能属性要被归州这两个家伙给激活了。

    夏国恩看了眼边上陪笑的汪泰来,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不听说朝廷要在荆州建满城么,到时满城整治修墙建堡,练兵场、马场,各衙门署领”

    一番话听的王五也是目瞪口呆,没想到眼前两位竟然盯上了荆州满城工程。

    当然,用他们话讲是他们小舅子在荆州那边搞土方工程,这不王都统不正好驻防荆州么,与其这价值上百万两的工程项目给别人做,不如给自己人做。

    “自己人?”

    王五眉头微挑。

    “对,对,自己人!”

    夏国恩和汪泰来不迭点头。

    怎么就不是自己人了,他们可是给你都统大人写过悔过书和保证书的。

    船沉了一块溺死。

    王五认真考虑了下,欣然同意道:“工程项目我可以想办法帮你们小舅子争取,不过得偷工减料。”

    闻言,夏国恩大喜过望,一脸信誓旦旦:“都统大人放心,满城是咱大清的千秋工程,也事关咱大清的万年国运,打死也不能偷工减料!”

    汪千总也表示他小舅子敢偷工减料,不用都统大人发话,他这个当姐夫的亲手把小舅子皮剥了。

    谁想都统大人却不高兴了:“不偷工减料你们挣什么钱?你们不挣钱,我怎么挣钱?”

    “呃?”

    知州和千总一脸不解。

    “豆腐渣工程你们会做吧?”

    王五这边来了兴致,荆州满城的建立和整修归张长庚负责,张长庚又归他负责,所以满城这个工程他没有理由不掺和一脚。

    难不成真让人把满城的墙修得固若金汤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