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繁体版

第二百零七章打掉孩子可就不好再怀孕了!

    就在外派苏国的专家学者正在绞尽脑汁收集苏国减毒活苗特别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活苗生产技术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电报说是国内已经攻克了这种技术,要他们立即回国。

    专家们想也没想就从苏国撤离了。

    当时情况下国内还没有出台专利法,即便是专家对这方面也不重视。

    至于说国际法规?

    米国和华夏是没有贸易往来的,米国的专利即便是国内使用了也没关系。

    所以。

    专家学者们即便是都认为国内使用的是和米国差不多的疫苗生产技术也没在意。

    管他是谁的技术。

    只要能绕开专利费这个阻碍就成。

    直到回国以后才知道国内不但成功的研制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减毒活苗和灭活苗的制造方法,还能自己生产胰酶了。

    打听来打听去,他们记住了两个人的名字:汤飞凡和李平安。

    汤飞凡是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他带领研究所实验疫苗的制造方法本就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可是李平安这个名字却是第一次进入他们的耳中。

    毕竟都是从事医疗工作的,此前他们都知道青霉素新型培养基实验成功并且绕开了必须进口的几种物质,国内能够大量且廉价的进行生产,不过,他们只知道是魔都那边研究出来的,并不是太清楚李平安在其中的作用。

    这次他们回国以后要和卫生部进行交接,免不了要到生物制品研究所询问情况,人家自然是给他们介绍了李平安的情况。

    徐氏和秦淮茹要给将要出世的小孩子做衣服,虽然预产期在来年的正月份,但那个时候可能还是有些冷,他们就商量着也要给孩子做几套棉服。

    李平安就说干脆给家里人都添置一些,父母的棉裤、棉袄都穿了好几年了。

    徐氏微笑着答应。

    只是。

    她去供销社买面布、袜子之类的时候却发现这类东西都涨价了,甚至连火柴、钉子等各种日常生活的零碎用品也涨价了。

    在到其他地方去询问,结果都一样,凡是能买到这种东西的地方都涨价了。

    徐氏骑自行车到亿兆百货商店那边询问价格的时候才知道原因。

    今年开始实行几划经济。

    一般来说。

    物价是恒定的,几乎是没什么波动。

    打个比方说,就算是国内特别是京城的白菜要涨价,估计都要相关部门开会进行研究,没准还要经过中央高层的审批。

    可是今年这次是个意外。

    几划经济刚刚开始,市场经济规律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第一季度的时候商业部以为各种运动之后可能是全国性的市场呆滞、库存加大,所以他们就减少了一些生活物资的采购,供销社采购物质降低,供应工厂生产降低,连带着私营工厂也认为自己生产的物资可能会卖不出去,于是也跟着缩减了生产量,

    这种紧缩资金、减少进货、压缩库存的现象被成为“泻肚子”。

    虽然第二季度、第三季度这种泻肚子的现象得到了纠正,但是冬天的时候相应的物价还是波动了。

    当然。

    这种波动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

    价格升上来以后生产各种物资的厂子生产情绪就会高涨,等到物资充盈,过两三个月之后价格还会回落。

    亿兆百货商店的人还给徐氏做了解释。

    他们商店里的毛巾、袜子等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价格相比其他同行还是便宜不少的,要买赶紧买,若是再等几天自制的货物卖完,要到其他厂子进货的时候价格还会向上升一升。

    徐氏犹豫着买了一些厚袜子,毛巾之类的,棉布等布料只是买了一点点,够给孩子做几套衣服就行。

    回家以后吃饭的时候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李平安等人,又说道:“平安,我和你爸今年就不添置新棉衣了,淮茹的宽大棉衣也是早就做好了,你要不要新棉衣,要的话我再给你做一套!”

    李平安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要了!”

    李平安的棉衣可不少呢。

    前两年李平安在外面上学,徐氏害怕儿子冬天被冻着,每年都会给他做一件棉衣,今年不添加新棉衣也行。

    虽然火柴、钉子甚至是肥皂等日用品现在价格要高一些,但是对李家却是基本没什么影响的,这些东西能用多少,只要粮油价格没波动就行!

    医院家属院小院儿只是李家临时做饭的地方,很多生活用品还在四合院儿,徐氏经常要到四合院儿拿东西,李平安也经常跟着过去帮忙。

    李平安和徐氏到四合院儿经过前院儿的时候看见阎家的小女儿已经能走路会说话了,她跟在三大妈屁股后面来回跑,不断的喊着“妈妈”。

    小丫头穿着卡其布做的小棉袄、棉裤,围着一个小围巾,大冬天的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冷。

    卡其布是一种主要由棉、毛、化学纤维混纺而成的织品。

    卡其布通常是浅色的不同风格的布料,布料以棉花为主。

    这个年代,相比一般的粗布,卡其布算是一种时尚的布料,最开始都需要进口,现在虽然国内能够自己生产但是比粗布的价格要高上不少,虽然没有丝绸的价格高,但也算是上品了。

    回到后院儿家里。

    李平安和母亲说道:“阎埠贵怎么不抠了,怎么舍得给自己的小女儿用这么好的布料做衣服?”

    “赚到钱了!”徐氏说道:“他们两口子不是在亿兆百货那边接单子织袜子和围巾吗?那边的老板也是能人,前段时间尽管其他厂子都在缩减产量,亿兆商店那边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缩减,反而说合作的手工业者能做多少人家就收多少,最近两三个月还提高了一点儿手工费,阎家两口子做手工赚的钱估计不比淮茹的工资少,手里轻松了,自然是要给女儿做一套、两套好衣服的!”

    这些情况徐氏都是听三大妈说的。

    有时候她到四合院儿在前院儿见了三大妈就聊会儿天。

    三大妈听徐氏说棉布都涨价了,微笑着说幸亏她很早就给家里的孩子准备了棉衣。

    这个时候三大妈真的有些佩服亿兆百货商店的那个卖毛巾、袜子的老板了。

    她们家得到了实惠,人家肯定赚的更多。

    跟着这样的老板混,心里踏实。

    人家吃肉还不忘给她们留一点儿汤喝。

    说话的时候三大妈一个劲儿的感谢徐氏,说要不是李平安夫妻两个介绍。她们家也不会多得这么多额外的收入。

    李平安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只要愿意出力干活儿,日子总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的。

    刘悦也嚷嚷着想要贾张氏帮她做棉衣。

    不但要合身的,还要给她做一件宽大的,将来身子重了之后也能穿。

    其实。

    刘悦显怀怕是要到来年二月份了,那个时候温度可能会回升不少。

    她嚷嚷着要。

    贾东旭只能给她张罗。

    贾张氏趁机说道:“既然是要做,干脆给我也做一件得了!”

    贾东旭答应了。

    刘悦也说道:“你也做一件吧!”

    现在她可是有身孕的人,贾张氏怎么好意思让她动手帮忙?

    今年要是不给丈夫做棉衣,来年怕是就要轮到她给贾东旭做了!

    贾东旭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他要问问棉绒、布匹的价格衡量过后再决定。

    只是。

    他到供销社打听的时候发现这些东西的价格都上升了不少。

    最后。

    贾东旭只给母亲和妻子买了布料,至于他?

    就不做棉衣了。

    反正。

    他有一件棉衣,还有一件解方前老贾在马路上捡到的一件军大衣。

    和平解放的时候也是冬天,旧官僚们急于逃跑,物资扔的满地都是。

    可能是跑起来体温高出汗了,连军大衣都扔了,正好被老贾捡到。

    旧官僚的东西质量可不错。

    老贾穿了两三年了。

    他死的时候这件军大衣贾家没舍得扔,现在到用它的时候了。

    贾东旭要是穿一件棉袄再套一件军大衣怎么可能觉得冷,就是单独穿一件军大衣都不会冷。

    回到家里。

    母亲和妻子都没有询问贾东旭为什么不给自己也做一件棉衣。

    做衣服的时候刘悦不肯帮忙,贾张氏只好去找一大妈。

    一大妈虽然有些不愿意但也没有拒绝,给她打下手帮着做了棉衣。

    一大妈想着自己也是孕妇,也要注意保暖,回家以后就和丈夫说自己也想做一套新棉服。

    一大妈的病从二十多岁看到四十多岁都不能生养,易中海早就开始存钱预备养老了。

    每个月发工资之后都会将大头存进银行,小头拿出来做家用。

    月末。

    易中海手里的钱快花完了,想着到银行里取点儿钱让一大妈给他们两人都做几件棉服。

    易中海没有和一大妈说清楚,想着从银行里将钱取出来给她不就行了吗,多解释什么。

    哪里知道。

    一大妈却是误会了。

    她以为易中海认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是托里的就不想给她花钱。

    一大妈心中苦涩。

    虽然易中海没有明说,但她还是认为丈夫肯定是嫌弃自己了。

    易中海去上班以后她在家里想了很久。

    终于。

    一大妈一狠心就想要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打掉,她直接去六院找医生让人家帮忙开一副打胎的药。

    不巧。

    妇产科主任许医生到外面出诊了,一个产后少奶的患者丈夫非常诚恳的让她到家里看上一眼,许医生也不好拒绝就答应了。

    其他妇产科医生要么就是请假,要么就是在产房忙着。

    妇产科门诊上只有一个叫云娜的年轻医生。

    云娜是刚刚从医大毕业,到六院工作没多久,经验不足,再加上这个年代打胎的人很少,她还真没有经历过。

    云娜红着脸说道:“这位大婶,我还真不知道要给你用什么药,你等着我找人帮你问问,其他的医生也许能知道该怎么做!”

    即便六院以前是妇婴专科医院,可是也没有专门打胎的西药,如果真的要打胎的话只能用加入了花粉、麝香、藏红花、桃仁、我术、三棱、斑蝥、大戟、巴豆等中药的虎狼方子。

    云娜让一个护士在门诊室陪着一大妈,自己则去了中医那边。

    在门诊室坐诊的正是周医生,自从陈欣和刘荣之事后他给患者看病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的,生怕给人诊错病再让他承担责任。

    一大妈想要打胎却是自己一个人过来的,丈夫没有陪同。

    周医生多了个心眼。

    万一是夫妻两个没有商量好。

    妻子要打胎丈夫不愿意,他不闻不问的将孩子打掉将来是要出事故的。

    周医生推脱说他一般不会给人开打胎方子,火候把握不好的话容易伤了孕妇的身体。

    周医生建议让云娜去找李平安。

    李平安中西医都懂,看病的时候应该比较透彻!

    云娜还真的去了外科医生办公室。

    李平安那组人正在做手术,办公室里只有吴泽、王春燕等人。

    云娜可是听说过的。

    同样。

    吴泽也是家传中医,而且还是医大毕业,算是自己的师兄。

    既然李平安不在,云娜就向吴泽求教。

    吴泽还没有说话,王春燕就说既然人家想要打胎,干脆让吴泽开一个方子就行了!

    “万万不可!”吴泽急忙说道:“这件事情你应该问清楚,也应该和人家说清楚,打胎不是一件小事情,尤其是第一胎,要是打掉了,特别是用虎狼之药打掉的,往后可就不好怀孕了!”

    打胎之后很容易造成升值系统炎症,虽然有青霉素等少数几种消炎药,但是检查手段有限,设备仪器基本上等于没有,谁知道消炎彻底不彻底,万一要是不彻底,想要再次怀孕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和人家说清楚。

    负责医生要是稀里糊涂的将人家的孩子给打掉了,她家里人找过来的时候可不好办,没准儿就是***烦。

    丈夫说话的时候王春燕心里很不好受。

    她不就是第一胎流产了吗,和打胎应该差不多吧,不知道今后能不能再生养?

    要是往后都怀不上孩子,她该怎么办啊!

    云娜说道:“还是你们这些有工作经验的医生厉害,幸亏中医那边的周医生没有轻易的给她开方子,否则要是出了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夸奖了吴泽几句。

    云娜离开了。

    重新回到妇产科门诊室,她将打胎以后会发生的严重后果和一大妈说了。

    得知一大妈四十出头还没有生过孩子,云娜劝说道:“你这个年纪要是打胎,以后再次怀孕的可能性就不是太大了!你还是好好想想,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想要打胎,将你的丈夫叫过来吧,必须通知他,让他在场,否则我们医院是不会给你开方子的,我们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云娜很想说服一大妈不要打胎。

    她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要是遇到麻烦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应对的。

    一大妈脸色陡变,变得越来越不好看,最后,犹豫着说道:“我,我还是再想想吧!”

    从六院出来,一大妈心里非常矛盾。

    想了很久。

    她终于决定还是要将孩子打掉。

    既然丈夫不高兴,她坚持将孩子生下来有什么用?

    将来。

    要是易中海不想养这个孩子,甚至干脆将她们母子或者母女赶出门去,她能怎么活?

    至于说第一胎打掉之后就不好再怀孕了。

    那又如何?

    对她有影响吗?

    易中海不能生养,她还能跟谁要孩子?

    一狠心。

    一大妈就想着既然六院这种正规医院不给开打胎药,她到小诊所、小药堂找人不就完了吗?

    她知道小诊所药费昂贵。

    自己手里那点儿私房钱,三万、五万块的可能不够。

    寻思了一圈。

    一大妈还是决定去找徐氏借钱。

    倒不是她和徐氏关系有多好,纯粹是因为李家父子两个工资高,家里有余钱,借给她的几率大一些。

    不过。

    她找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的时候却发现大门紧闭,徐氏出去买菜了,不在。

    一大妈也没有多等,立即就去四合院儿找三大妈借钱了。

    要是阎埠贵在家根本就不会借给她。

    阎埠贵不在。

    三大妈又觉得两家人做了几十年的邻居,一大妈好不容易张一次口,她能立即拒绝?

    再加上这段时间做手工活儿赚的钱多了一些,丈夫给她买面买菜的钱也多了不少。

    三大妈心一软就借给一大妈十万块钱。

    一大妈拿着钱就离开了,看起来并不是很高兴的样子。

    三大妈也没有多想,认为一大妈可能是要买什么东西着急等不到易中海回家才和她借钱的。

    毕竟是看了二十来年的病,有些情况一大妈还是知道的。

    天坛那边有一个中药市场,大小药堂不知道有多少家,能开药方的大夫可是有不少的。

    一大妈到街上叫了一辆人力车就往那边去了。

    等到了中药市场。

    她特意找了一个门脸并不是很大的药堂,进去之后也不敢说实话,只说是自己乡下有个姐姐,连着生了好几个孩子,家里实在养不起才决定打胎,让她帮着弄两副打胎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