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繁体版

第二百五十一章再灿烂的人生也有落幕的一天

    速效救心丸研究的差不多了。

    李平安并不知道此时药物研究所研究出来的速效救心丸药效和后世相比如何。

    不过。

    刘御医和孔伯华都说这种药物还有改进的空间,只是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已,也许还需要一两年,甚至三五年才能完善到一种完美的程度。

    可是。

    他们两个却是不再负责后续工作了。

    孔伯华事情太多,顾不上收尾工作,药品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就要撒手了。

    刘御医是年纪大了。

    再加上今年雨水太多,湿气太重,他身体明显不太好了。

    郭嘉成立之后苏国大使馆另觅新址,太医院旧址成了军管会战士的家属院儿,军管时代结束以后成了普通百姓的住处,刘御医看过之后居然颇为感慨。

    所以。

    两人到达西郊公园的时候发现这里正在兴建苏国展览馆和莫四科餐厅。

    他这一生。

    她很是期待。

    “我们已经开始给孩子喂奶粉了,按照你说的,慢慢增加奶粉在孩子食量当中的比重!”秦淮茹说道:“我再给孩子喂一次奶,下午就不用喂了!”

    西郊动物园里的动物可不少,熊、白狐、美洲狮、斑鬣狗、黄秃鹫、华南虎、豹、棕熊、恒河猴、蟒、金鸡、银鸡、鹦鹉等国内、国外的动物应有尽有。

    去年开始建设,估计再有两三个月就能建成开馆。

    刚建国的时候,由于连年动乱,当时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刘御医算是高寿了。

    西郊公园就是后来的京城动物园。

    医书写完了,自己也就没有了遗憾。

    从东郊民巷太医院旧址出来,李平安两人又到了地安门东大街的太医院旧址。

    李平安陪着刘御医在药物研究所食堂吃了饭以后才回去,到六院将三轮车还了之后回了四合院儿。

    徐氏摇摇头说道:“就算是再灿烂的一生,到老之后难免要落幕,刘御医将想做的事情差不多都做完了,竟然开始伤春悲秋了!”

    却不知道丈夫想要带着自己去何处?

    建国以后就有内蒙海拉尔乳品厂、魔都光明乳业等好几家奶粉厂了,在供销社和百货商店都能买到奶粉。

    考上过进士,到外面留过洋。

    这边的太医院旧址距离六院和四合院儿都不太远,距离刘御医原来住的地方也就是姜山住的那个小院儿也不太远,不过刘御医没过去,直接让李平安将他送回中科院药物研究所了。

    李平安没有在这个沉重的话题上多谈论,就问秦淮茹要不要再给孩子喂喂奶,他要带着她到外面玩去。

    它的前身是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

    秦淮茹一直在四合院儿和徐氏看着孩子,李平安和他说了上午和刘御医走访了两处太医院的旧址,又说刘御医最近状态很不好,经常想起往事。

    经历了晚清的腐败、民国的战乱,也目睹了郭嘉的新生,活了六七十岁,即便是到了暮年他心里也没有多么害怕。

    他说的太医院并不是一处而是两处。

    前年的时候苏国提出在国内建设展示苏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等领域取得建设成就的展览馆。

    还有就是在京城就能买到牛奶、羊奶和马奶,有走街串巷的小贩专门卖新鲜动物奶的。

    在他看来。

    刘御医体力不支,不允许他做太细致的工作。

    当了几十年的医生,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李平安到中科院药物研究所看望他的时候刘御医却是提出了要求,却听他说道:“下回再过来的时候带着我到太医院看看吧!”

    大多数国外馈赠的动物都养在了这里。

    之后就是沉浮半生,到最后刘御医依旧是怀念当初在太医院潜心医术的日子,那时候的日子单纯却很美好。

    生老病死。

    这处旧址无论是从占地面积还是房屋规模都和东郊民巷那边的没法比,刘御医看后很是惆怅。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李平安等人都知道刘御医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民国之后逐渐衰败,解放前夕里面只生下不到二十只动物,解方后改为西郊公园,里面的动物渐渐多了起来。

    这是国内第一个大型展览馆,也是第一个全面介绍苏国经济、文化的展览馆,占地数万平方米,开馆的时候肯定有很多人过来观看。

    当时被称为“万牲园”。

    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三十二年。

    李平安答应了。

    清代的太医院一直都在东郊民巷那边,不过后来那里成了俄国使馆,太医院搬迁到地安门东大街,等他从东瀛留学归来,没多久清帝就退位了。

    秦淮茹给孩子喂过奶之后李平安带她到了西郊公园。

    到了中科院药物研究所接了刘御医先去了东郊民巷那里的太医院旧址。

    周末的时候到药房找梅姨借了辆三轮车之后就离开了。

    李平安夫妻两个看了一会儿,又到公园内的湖泊处划了一会儿船,李平安有些累了,就说要到湖边一个凉亭里歇脚,只是,小船还没有靠岸秦淮茹就小声的对他说道:“平安,凉亭里有人,好像是冯雯雯和曾嘉两个”。

    李平安抬头看去,发现果然是两人!

    李平安二话没说,划着小船离开,悄悄的和秦淮茹说了两人之间的事情,又说道:“看来冯雯雯家里人已经同意他们在一起了!”

    为了防止尴尬,李平安划船到别处靠岸,之后骑自行车带着妻子离开。

    回到四合院儿以后秦淮茹帮着徐氏做了晚饭,吃过饭以后夫妻两人带着孩子回了医院家属院儿小院儿。

    果然。

    上班的时候曾嘉悄悄的找到李平安说了他和冯雯雯的事情。

    冯雯雯最终还是决定勇敢面对,她和家里人说了自己和曾嘉的事情,还说将来自己可能和曾嘉一起到西北那边去。

    冯雯雯母亲和嫂子最终还是答应了两人交往。

    这事儿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呢!

    就算是成了,将来曾嘉和冯雯雯未必一定要离开京城回西北。

    何必要枉做小人给冯雯雯设置障碍?

    得到了家里人的默许,冯雯雯去找曾嘉表白了,说是将来若是曾嘉要回西北她也会跟着。

    曾嘉这段时间多亏了冯雯雯照顾,又听她这般说,居然想要跟着自己一起去西北,远离她的父母、亲人。

    曾嘉心里哪能不感动?

    两人根本就没有和其他同事说就好上了,曾嘉在冯雯雯的带领下去见了她的家人。

    冯母早就期盼着女儿嫁出去了,她甚至说要让两人半月之后就结婚。

    在那个年代,相亲成功几天之后就成亲的人大有人在,曾嘉既然答应和冯雯雯处对象自然不会拒绝。

    他同意了。

    周末的时候两人故意避开了荷花市场、北海公园等可能有熟人的公共场所到西郊公园玩了一整天,彼此更加了解,冯雯雯详细得知了曾嘉的家世,对他更加满意,热切期盼着两人成亲那一天呢。

    “我父母都不在了,在京城认识的人只有你们李家人,等到了我成亲的那天,你和伯父、伯母都过来好吗?”曾嘉看着李平安,满怀希望的说道:“就当是给我的婚礼做个见证!”

    李平安毫不犹豫的说道:“行,到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过去!”

    曾嘉高高兴兴的说了自己成亲的日子,就是半个月后的周末。

    李平安又道:“你结婚以后我就去和冉倩说,让你成立自己的手术组,到时候让冯雯雯跟着你,给你做助手吧!”

    曾嘉没有客气,点点头之后说了声“谢谢”。

    结婚以后他要是能成立自己的手术组,自然是要带上冯雯雯一起的,两人相互学习,进步很快,即便是将来回西北也能将冯雯雯的辅助护士经验带回去。

    曾嘉住在家属楼,他自己有两间房子,将来结婚以后和冯雯雯一起住也不太拥挤。

    这种事情是瞒不了其他同事的。

    曾嘉索性将自己要结婚的事情和大家说了。

    同事们纷纷祝贺。

    王春燕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现在她摸不清曾嘉的底细了。

    将来。

    他会不会离开六院回西北,能不能影响丈夫呢?

    王霞却是非常激动。

    这丫头眼里放光了。

    若是冯雯雯和曾嘉结婚,将来她丈夫也成立了手术组,她肯定是要跟着一起进组的。

    李平安手术组不就有位子了吗?

    冯雯雯离开以后她要是能够补充进去,跟着六院最好的手术组,她就心满意足了。

    王霞立即对王春燕等人说自己要去病房看看,离开办公室之后却是直接去了药房和梅姨、秦淮茹商量这件事情。

    梅姨满怀希望的看着秦淮茹,虽然没有明说,但她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虽然她并不看好自己的女儿,但是当妈的哪能不希望自己女儿好的?

    如果王霞真能进李平安手术组,将来的发展是可以预期的,也许真的能成为一个好护士。

    秦淮茹愣了一下,她有些为难,但很快就打定了主意,开口说道:“平安的事情我是不会多管的,也管不了,再说了,冯雯雯还没有离开手术组,咱们现在说这个不是太过了吗?”

    原先。

    由于梅姨的关系秦淮茹对王霞也有几分期待。

    可慢慢的。

    自从王霞开始实习。

    这几个月她将那份儿期待和好感都败光了。

    尤其是。

    王霞跟着吴泽的时候他们那组人是出了医疗事故的。

    治死了人。

    整个医院的人都知道。

    王霞这样的人还想进丈夫手术组?

    她可不希望将来王霞将自己丈夫也害了。

    梅姨母女三人哑口无言。

    看的出来。

    秦淮茹是在敷衍她们。

    只是。

    她这么回答,即便是梅姨也说不出什么。

    吴泽那组人确实是害死了周义。

    若说诊断是吴泽下的,治疗方案是吴泽定的,和王霞没关系?

    这种话她们母女要是说出来就更没有希望了。

    事情出了就要承认。

    如果不承认,那就要落个阴险小人的骂名了。

    王霞当时就在吴泽那一组,还被王春燕特别看重呢,出了事情怎么可能不承担责任?

    梅姨叹了口气。

    连秦淮茹都不帮女儿。

    王霞是真没希望了。

    以李平安挑剔的性子,怎么可能让王霞进手术组?

    即便是到时候冯雯雯不在李平安手术组了,只要李平安说一声,整个六院的辅助护士还不得让他随便挑?

    就算是李平安看上了院长、冉倩手术组的辅助护士,两人估计也会放人的。

    院长和冉倩对李平安的看重就不说了,他们亲自做手术的机会并不多,李平安才是六院外科的主力,只要能让科室更好的发展,他们肯定会放人的。

    梅姨摇了摇头,心里想着女儿王霞可能也就这样了,刚出实习期就碰上了医疗事故。

    以后还能怎么发展,有什么前途?

    王霞眼睛里的光芒彻底的熄灭了。

    母亲。

    秦淮茹。

    能给她带来希望的人都拒绝了她。

    她拿什么进李平安手术组?

    回四合院儿吃饭的时候秦淮茹将这件事情和李平安说了,还说自己已经拒绝了王霞。

    李平安说道:“我是不会让这丫头进组的,就算是冯雯雯不在我的手术小组了我也不会要她,若是磨砺几年她也许能成为一个好护士,但是现在.。”

    他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否决王霞也不全是因为她在自己和吴泽手术组反复横跳,做事情太浮夸不扎实,不能静下心来工作,还有就是她的专业素养不高,只能是李平安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或者是小露让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在李平安手术组的时候讨论手术方案她也是一言不发,因为李平安等人讨论的内容她并不是很清楚。

    换句话来说就是王霞资质不高。

    真要是想找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培养,李平安为什么不找一个资质好一点儿的护士?

    就为了还梅姨那点儿对秦淮茹的恩情就要委屈自己、委屈整个手术组吗?

    李平安摇了摇头。

    他不怕自己将王霞培养好以后被别的小组挖去,却担心这个过程估计要很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因为王霞影响到自己手术组。

    娄振华那点儿事儿解决了。

    两国之间的交流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除了一些特殊的物品,娄振华想要买到的东西全部都买到了。

    甚至。

    他还得到了一些医学实验仪器。

    说来也巧。

    当时的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正想淘汰一批实验仪器呢,听说惠丰银行想要买就按照新仪器的价格卖给了他们,就等于惠丰银行帮他们换了一批陈旧的器材。

    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在鹰国也很有名,仅次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医学院,国内的同志听说是他们的实验仪器也就答应了。

    惠丰、渣打银行帮娄振华采购的多是一些实业方面的机器,如面粉机、纺织机器等,差不多全部是轻工业方面的,当然也有一些在鹰国并不算先进的轧钢设备。

    这些东西娄振华可没有要,全部都捐给了郭嘉,大部分机器都被各个国有甚至是公私合营的企业给瓜分了。

    听说娄振华弄到一部分医学实验仪器,李平安很是高兴,专门到娄家感谢他们,还在娄家吃了顿饭,听说娄振华一股脑的将价值一千多亿的物资全部都捐了出去,李平安佩服不已。

    提到那批实验仪器,娄振华开口说道:“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仪器运到京城之后我就让人送到你们六院,注意接收吧!”

    李平安又是一顿感谢。

    回去之后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秦淮茹,秦淮茹高兴的说道:“咱们又有新实验仪器了,这些东西怎么处理?”

    “到时候看看有什么吧,我估计应该和咱们现在用的差不多,要是这样的话,将这批仪器让给其他医学院或者是医院吧!”李平安说道:“要是比咱们实验室里的仪器好就留下来,将咱们那批淘汰了!”

    秦淮茹有些兴奋的点点头说道:“到时候我帮你收拾!”

    这批实验仪器运到京城了,娄振华找人将它们送到了六院。

    李平安和秦淮茹将仪器都搬到了实验室里进行清点。

    果然拿来抵账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

    这些都是二战之后帝国理工学院重新购买的仪器,距离现在差不多已经快十年了。

    就这些仪器,比苏国人赠送的那批差远了,甚至连米国人留下来的都不如。

    李平安对英文尤其是医学方面的英文相当熟悉,只要看一眼包装箱上的英文就能知道里面究竟有什么,不用再仔细看。

    很快就将这批仪器给检查完了。

    墙角里还剩下一个大半人高的纸箱,李平安看了看上面的英文以后有些诧异。

    居然是得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是得国人在三十年代发明的,开始是透射式显微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年已经出现了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雏形。

    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当时采购的就是最新式的电子显微镜,可能是用来观测病毒、细菌形态结构甚至是用来做抗生素药动学实验的。

    李平安并没有将电子显微镜组装起来,检验过后发现确实是电子显微镜之后就去了中科院。

    他要将这台电子显微镜献给中科院,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