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秦我为皇
繁体版

第八百一十三章 红颜知己

    “奴婢拜见皇帝陛下!”

    嬴守在凉亭中站了没多久,身后顿时想起银月那清脆而温柔的声音,只见银月跪地参拜道。

    在银月身后,两个宫女也跟着参拜。

    她们很不理解,银月娘娘分明是皇妃,为何却总是喜欢以奴婢自称,但渐渐但,她们也习惯,见怪不怪了。

    “平身吧!”

    嬴守也不回头,就这般负手而立,望着面前的湖泊,沉声道。

    “谢陛下!”

    银月叩谢起身,来到皇帝身旁,朝着皇帝看看,见皇帝面色冷漠,眼神深邃,她忍不住道:“陛下很平静!”

    嬴守道:“嗯!”

    银月又道:“陛下平时也很平静,但如这般平静的时候却很少。每每如此,定是有什么化解不开的心结,或者有什么烦心事,可以说出来,让奴婢为陛下分忧吗?”

    嬴守目光一闪,银月的这番话,令他有种心里一暖的感觉。

    银月就是如此,她真的很聪明,仿佛天生就能读懂人心一样。别人的一举一动,她都能猜测得出来。

    站在她的面前,和她相处习惯之后,仿佛压根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而她也是一个最合格的凝听者,当一个人心烦的时候,她会静静的凝听。

    听完后,她不会给任何意见,除非你询问,否则她绝不会干扰你的想法。

    这样的凝听者,是每个人都最需要的。

    毕竟这世上,每个人都有秘密。所谓秘密,就是不能说的那种,或者换一种说法,所谓秘密,就是无人诉说的那种。

    之所以无人诉说,只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凝听者。

    这样的凝听者,首先得足够信任,足够默契,可以让你无话不谈。

    这样的人太少太少,很多人一生都难以遇到,所以很多秘密,注定只能压在心里。

    积存得久了,心中难免难受,而一些比较极端的人,甚至会变得抑郁。

    因此种种,每每看到银月,因受都会有一种十分幸运的感觉,幸运上天赐给自己一个如此知心人。

    “告诉她!”

    嬴守并没有回答银月的话,而是淡淡的吩咐了一声。

    在嬴守身后,一个贴身太监赶忙应诺,来到银月身旁,恭敬道:“启禀娘娘,今日朝会上,东胡使臣上殿……”

    太监仔细的描述今日所发生的种种事,而银月则静静的凝听着。

    许久之后,太监说完,银月也沉默了。

    她就这样静静的站在嬴守身旁,似乎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嬴守转头,目光凝视在她身上,看着她一言不发,静静站着的样子,两人仿佛心有灵犀般,嬴守顿时明白她的意思。

    她是在等自己,等自己的询问,或者等待自己的答案。

    嬴守伸手从袖中拿出一块布帛,递给银月。

    银月身处白皙的小手,轻轻结果,缓缓打开,看到上面的字,银月低声念道:“为君分忧,为君解难,君无忧!”

    她抬头看向皇帝,见皇帝也望着她。

    银月微微一笑,她并不会给皇帝任何答案,也不会给皇帝任何介意,只是笑道:“看来这君无忧并不是表面上那般简单,是敌是友,有些不好说啊!”

    嬴守心中一动,他也从没想过要银月给自己任何答案,甚至跟本不需要银月的答案。

    毕竟后宫不得干政,有些事知道也就知道了,银月还是很懂事的,绝不提意见,她只会提出和皇帝一样的看法,与皇帝产生共鸣。

    或许有时候,也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但不管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都会让嬴守有一种收获的感觉。

    例如此刻,嬴守就有一种共鸣的收获感。

    他心中也是这样的想法,只是他不敢确定,究竟是自己的错觉,还是自己想错的。

    他需要来自于这个时代的答案,银月刚好就给出了他这样的答案。

    他的想法是对的,因为产生共鸣了。

    “来人呐,立刻传令东胡使臣君无忧前来天池宫,朕要见他!”

    嬴守猛地转身,来到凉亭中,在石桌旁的石凳上坐下,大袖一挥,下令道。

    “诺!”

    身后太监应了一声,立即转身而去,吩咐侍卫传旨东胡使臣后,方才回来。

    “陛下方才下朝,皇后娘娘已经为陛下准备好御膳,但陛下没去静泉宫,现在也定是腹中饥饿,让奴婢为陛下准备膳食可好?”

    银月轻轻走到嬴守身旁,柔声道。

    “嗯!”

    嬴守微微点头,银月立即待人转身离去,开始亲手为嬴守准备膳食。

    半个时辰后,一份十分简单的膳食送到了嬴守面前。

    大秦自古以来就崇尚节俭,无论是前秦也好,嬴守的后秦也罢,都是如此。

    前秦除胡亥的铺张浪费之外,每一代国君都十分节俭,因为他们十分明白,每一分的节俭,都是在为大秦社稷神器积攒一份动力。

    这份动力有多重要,或许很多人都不会明白,但稍微知道一些大秦内幕的人,就会十分清楚。

    其他国君暂且不说,就说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战争,每一战,几乎都是劳师远征。

    那时的大秦才多少人口?五六百万而已,五六百万人口,其中青壮年就被抽取一百万服兵役。

    可以说,整个大秦,一半以上的青壮年都被征兵入伍了,剩下的老弱妇孺,还在疯狂耕种土地,以实施大秦的耕战策略。

    而一百万大军远征所用的粮草数量,那是何等庞大?

    这些梁超,最少需要几十万人每天不停的运送,一批接着一批的运送。

    也就是说,又是几十万近百万的人力放在了运送个粮草上。

    如此一来,大秦几乎五分之二的人没办法参加耕种,而五六百万人,就得全靠剩下的三四百万老弱妇孺日夜耕耘养活。

    即便拥有巴蜀粮仓,也绝对容不得半点浪费。

    至于统一六国后,地盘虽然大了,耕种的人也多了,但需要养活的人更多。

    这个时候,还要发兵百越,路途遥远不说,粮草运输不进更是大麻烦。可以说,运送粮草的人,吃掉的粮食,就是大军的十倍,这个概念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