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尘落
繁体版

第一卷:天凤界第三篇:所遇皆然第四章:平步青云

    李季远口中的青峰别院,就在宣义门议事大堂左后方不远处的一座独峰之上。别院四面绿树环绕,除了一条正面上山的山路外,其余三面皆是非人力被所能攀爬的陡崖绝壁。在半山腰路旁一片平坦处还另建有一座小院,住着两位看守、打扫别院的妇人。按照王远的说法是潼林来了,院中尚有空闲的房间,恰好可以居住在此。

    青峰别院,并不是很大。只有正房三间,左右各有厢房两间。但麻雀虽小却是五脏俱全。除了所用饮水是由竹筒从侧面另一处高峰上引导下来的之外,其余生活用具一应俱全。

    “哪里是…?”沈白用手指了指引水而来的山峰。

    “哦,回总教习,那里是门主与家人的宅院。”王远客气地回道。

    “王叔,我们都是老相识了,你也不用与我这般客气。”这一路行来,王远说话都是如此的谨小慎微,完全不似马场时与他相处的态度。这让沈白还真一时难以习惯。

    “沈总教头可别这么说,我们内务堂干的就是伺候人的活儿。您的身份值得我们尊重。若有僭越,您大人大量不与我们计较,但落在别人眼里,便是我们不懂规矩了。”王远回道。

    沈白虽然不太懂得,这个总教习的职位为何会让王远如此。但见他坚持,也就没再多说什么。转而道:“这里我很满意。今日去马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还需劳烦内务堂明天派人将潼林替换下来。”

    “全听总教习安排,我这就将这里打扫干净,换上新的被褥。”随后王远一招手,将从半山腰便跟随上来的两位妇人唤至身前,一阵吩咐过后,便于沈白告辞,说是去安排明日替换潼林之人。

    “王叔,等一下。”王远尚未转身出门,沈白似乎想起了什么将其叫住。

    “总教习有什么吩咐?”

    “明夭还是我亲自回马场一趟吧。你将人准备好,我一并带去就可。”沈白道。

    “是啊,今日总教习走的匆忙,许多随身之物尚未带上,不过有什么东西您吩咐我即可,何须亲劳?又或者不要也罢,您缺什么,只要知会一声,内务堂一定第一时间为你准备好。”王远讨好道。

    “毕竟是生活的三年多的地方,回去再看一眼,算是聊以慰藉吧!”沈白那些东西又岂会假以他人之手,故而找个借口。另外,他也真想回去再看一眼马场,同时也是为了亲自将潼林接来。

    “总教习当真是有情有义之人。”不知是否是出于真心,王远赞许道。

    王远走后,无聊中的沈白与两位妇人闲聊起了家常。

    得知这两位妇人中,年纪大一些的,看上去四五十岁年纪的妇人姓李,而那位三十初头的妇人则是姓刘。

    两人早就从沈白与王远对话中得知了沈白的身份,故而与沈白说话时虽不似王远那般,却也都恭敬非常。而沈白依照家里学得的规矩,分别唤二人为李婶、刘嫂客气十分。

    见多了宣义山上汉子的吆五喝六,粗枝大叶再见沈白这般斯文、客气的少年,又想到以沈白小小年纪,今时地位,两人都是对沈白亲切十分。

    “总教习,门主已设了宴席,特派我前来请总教习赴宴。”正聊间,但听院外有人唤道。

    沈白闻言从开着的院门看去,只见一位与王远同样内务堂服饰打扮的人,站在院门之外不时向内张望着。

    沈白于院门处向那位内务堂弟子仔细问明了情况与两位妇人打了招呼。这才随后跟着这位内务堂弟子出了青峰别院。

    宴席摆在宣义门议事大堂的正堂之内,宣义门身在山内的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俱数赴宴。宴会之上,李季远亲自宣布任命沈白为宣义门总教习的消息。这不禁让只有十一岁而已的沈白,大有受宠若惊之感。好在席间有宋眉、陈正两位相熟之人为其一一介绍、搭话,才不至于沈白过于尴尬与窘迫。

    不过,在这个宴席上沈白也看到了两个本不应该出现在席上的人物,一个是一位面如枯槁的中年道士,按常理说,道士若非身居道观,便应四海云游才是,本不应该混迹在世俗帮会、宗门之内。但以其与在座诸人的熟络成度来看,显然这位道士早已成为了宣义门中的一份子,这不禁让沈白大感疑惑,只是他初来乍到,自然不会张口询问人家底细,只作暗中留意罢了。另外一人则是飞云寨的三寨主穆长风,竟也出现在了这次宴席之上。按陈正的介绍,现在的穆长风已成了什么飞云堂堂主,对此,沈白一时间竟也是不知所以。

    但无论沈白理解不理解,不可否认。经此一晏,他,沈白从此算是正式进入了宣义门上层,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从一位小马童转眼已是今时地位,当可谓:平步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