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二十年
繁体版

第二章 变通之法

    在通往应天城的官道上,三个人影在月下并肩而行。

    年轻的孟榆林,临近半百的郭大友,还有满头白发的老者。

    郭大友沉默着,老者也沉默着,但是孟榆林已经绷不住了。

    “你到底是不是江时灭?”

    “不是。”

    老者的回答干净利索,孟榆林的疑惑却更深了。

    “那你为什么要冒充江时灭?”

    “谁说我冒充他了,老夫承认过吗?”

    “那我喊你‘江老前辈’......”

    “真是好笑,他能姓江,老夫就不能姓江了吗!”

    孟榆林一时语塞,复而想想,又道:“那你为什么笑的那么诡异?”

    “好家伙,你们名捕要管天管地,还能管得着老夫笑一笑吗?”

    “那你......”

    “臭小子,你还有完没完!”

    老者明显生了气,扭过头开始嚷嚷:“大友,你说话啊,你倒是说句话啊!”

    咳嗽一声,郭大友说了话:“来,认识一下,这是你东方前辈。”

    ......

    夜已深,宽阔的官道寂静无声,皎洁的月光拉长了三道人影。

    瞥眼,看见孟榆林腰间的长剑,郭大友微微皱眉。

    “榆林,我给你的双环呢?”

    “大人,我......”

    孟榆林轻轻叹气,似乎一言难尽。

    三年之前,自己刚到京师大理寺任职时,手里拿得就是一柄长剑。

    只是他自幼习武,练了十多年的剑,练出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后来机缘巧合,接触了双环这种奇门兵器,反而如鱼得水,愈发顺心。

    那时郭大友任职大理寺左少卿,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了解情况后,便托人打了一对精钢环,送给他随身使用。

    东方老伯插嘴道:“这小子连自己的剑都弄不明白,也不知道你们名捕怎么招的人。”

    郭大友摇头:“以榆林的身手,若是有趁手的双环,今天也不会败得这么简单。”

    东方老伯哼的一声,显然很是不信。

    孟榆林解开绳结,将长剑托在了手中。

    这柄剑三尺见长,蟒皮包裹,剑身上勾勒着几只飞翔的鸿雁,剑首处则装饰着一颗明珠。

    郭大友神色一动:“这是你父亲的惊鸿剑,不想他已传给了你。”

    孟榆林点点头,惊鸿剑,孟家的祖传之剑。

    而除了这柄剑,老孟家还有四式代代相传的剑法。

    自己加入名捕,回到应天家乡之后,在老父亲“不能使祖传剑法没落”的强烈要求下,只能重拾剑术。

    郭大友恍然:“看来舍弃银环,也并非你的本意。”

    复尔又皱眉:“只是你现在效力名捕,明日挂匾授牌后,便要去镇江上任。”

    “到了那个时候,生与死可能就在一瞬之间,怎能让自己的兵器成为累赘?”

    郭大友话里的意思,孟榆林又怎能不明白。

    但自己两位弟弟一个从文,一个年龄尚小,现在换回银环,又该怎么向孟父交代呢?

    郭大友沉默,东方老伯又是一哼,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你这小子,怎么一会精明,一会又这么糊涂!”

    “前辈,我......”

    “拿你的剑来!”

    抄来长剑,且出鞘,立刻得见凛凛寒光,再伸手一弹,又能听到铮铮剑鸣。

    东方老伯眼睛一亮:“还真是一柄好剑!”

    随手试了两下,又回头瞥了一眼:“小子,看好了!”

    手中有了剑,这个皓首老人仿佛重获新生,一瞬间,变成了一位月下舞者。

    方出手,银光冲霄,似要劈开巍峨的大川,再一转,搏跃跳动,又宛如白猿飞渡河涧。

    明月拉人影,剑光闪心灵。

    少时,招式息落,东方老伯凝神吐气,站在原地定了片刻。

    待一切平和,一睁眼,孟榆林正看得入迷。

    这些年轻人啊,就是见不得这些好东西!

    摇摇头,东方老伯露出了笑容:“小子,老夫为你舞剑,你莫不是当猴戏看嘞!”

    孟榆林醒转,意犹未尽:“那里是猴,分明是一只灵猿哉!”

    “不错,还算有点眼力劲。”

    将惊鸿剑还去,东方老伯又道:“刚才这两式,乃开山斧和白猿棍中的精髓,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孟榆林摇头不解,东方老伯悠悠道:“所谓功夫者,贵在技巧,贵在熟练,使用的兵器不过是一个载体,只要趁手就行。”

    说话之间以指作剑,忽然攻向郭大友的胸膛,逼迫他反手来防。

    “小子,这又是什么?”

    定神来看,两人拆了几式,老伯的指尖忽而一散,又变成了三道残影。

    三道残影好不迅疾,不是长剑,却更胜长剑。

    孟榆林微动:“这是前辈刚才的剑法。”

    “不错,老夫以指为剑,这可是极高深的功夫!”

    东方老伯正是得意,却见一只手掌从剑式之中探出,拨云开雾。

    郭大友也出招了。

    只见剑影云蔽,忽有一星划夜呈现,天地无辉,又有莹手捧月而出。

    此式来,如人吟绝句之尾韵,穿云裂石,奏筝乐之高旋,长街空明。

    如此仙灵一式,可当称“神来之手”。

    既已此,世间大白,何处还有匿影之地。

    剑式倏地破散,东方老伯已被震住,良久,才喃喃道:“郭少卿的‘神来之手’,果然名不虚传......”

    “东方老前辈的重影剑法登峰造极,大友也很是钦佩。”

    东方老伯盯着郭大友的手掌,这只手掌不过比常人宽大厚重些,却拥有着难以理解的玄妙。

    “老夫该走了。”

    夜色更深了,街上忽而来了一阵晚风,带来清凉与畅爽。

    天穹上,皎月明亮,星辰闪烁,也让人心旷神怡。

    郭大友走在前面,孟榆林稍稍在后,东方老伯已经离开了应天。

    “东方老前辈能用长剑能使出斧棍的招式,那么你的家传剑法,自然也能通过银环施展。”

    “榆林,你父亲孟大......孟先生为官几十载,也不是固执之人,你回去后解释清楚,想来他也能理解。”

    “榆林明白了。”

    一路往前,靴子踩在青石路上,传来清脆的“吧嗒”声。

    郭大友在一个路口停下:“你去吧,今夜欢乐,明日名捕挂匾,也莫要迟到了。”

    “大人。”

    “嗯?”

    “大人,我想学‘神来之手’。”

    “你想学吗?好啊,我教你。”

    关于东方老伯,关于今夜的抓捕,孟榆林还有很多事想问,但郭大友没有给他机会。

    “今天的事到此为止,你去吧,万里他们还在等你呢。”

    往前,路上多了些行人,再往前,便是更为繁闹的夜市。

    走进约定的酒馆,万里他们果然正等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