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猛太子爷
繁体版

第十章 瓮中捉鳖

    朱元璋仔细思量了一下一整件事情,紧紧咬住自己的后牙,大脚在地面上重重一跺:

    “这他娘的老王八蛋,竟然抛出自己的外甥来唱红白脸的戏。难怪当日投降,一再以不能解散旧部为条件。难怪来通报时,口口声声说着要我饶康泰一命。把算盘珠子打到老子脸上来了。”

    刘伯温似乎对老朱这爆裂脾气也是习惯了,只是半阖了下眼:

    “应对这事有三策。下策是向江西各地都派兵威慑。这个由于我军兵力不足已经被大帅否决了。中策则是大帅刚刚所说,以重兵把守洪都。以我军兵力,若用此策则需让徐将军暂缓对武昌用兵。江西的确不会乱,但陈友谅却会缓过眼下这口气来。届时其休整得当,裹挟数十万大军而来,只怕我军应对艰难。”

    朱元璋稍微思考了一下,觉得刘伯温说得的确在理,便点了点头。

    刘伯温见状扇动自己手中的扇子,继续说道:

    “而标下所认为的上策则是让叛将与其旧部分离,逼其起事。待到他们掀出了亦有负叛之心的其他人,再启用伏兵两头夹击,一举歼灭。”

    朱元璋也觉得此计甚好,心中却还是对胡廷瑞是否真有首鼠两端之意颇为介怀:

    “先生所言有理,既扫除了内患,又能继续攻打陈友谅。只是我想生擒这康泰,严刑拷打一番,也看看胡美是不是真有异心。不知能否做到?”

    刘伯温没再说话,只是放下折扇微笑着点头。

    朱元璋接着追问:

    “那先生认为如今当如何引出这两人?若想要两头伏击又该如何布兵呢?”

    刘伯温并未急着答话,而是先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份平日里惯用的地图并将其展开:

    “不日,徐将军就将率军攻打武昌,届时可名正言顺的将祝宗、康泰二人及其旧部抽调入军中。若这二人当真有复叛之心,必然不肯随徐将军攻打武昌。只会趁此时江西一带兵力空虚发动兵乱,与陈友谅里应外合。但这二人被我淮西兵将裹挟,很难大举携部叛逃,故而肯定只带亲信之人逃走。他们手上无兵可用,陈友谅旧部又多是水军,多半会走水路劫掠商船挥杆以召同党。我们可让水师埋伏于河道,以军船对民船打一个措手不及。此外也需在洪都派遣一支伏兵,埋伏于城外,以防陆上有其他人乘机作乱。”

    这一番部署听得朱元璋拍手叫好,当下便携刘伯温去应天帅帐中召来亲信众将细致谋划。

    不多时,便有数名传令兵身负密信从应天府骑马飞奔而出。

    另一边,朱标正在自己的院子里好不悠闲的晒着太阳,翻看着宋濂的手札。

    虽然他对儒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深知,要想当好未来大明的太子爷,必须要对这些儒家经典中的大致内容和种种典故有所了解。

    总不能以后下面的人说之乎者也,自己还得叫人翻译一遍吧。

    商量完正事的老朱也回到了帅府。

    心中挂念着儿子的他悄摸摸的跑到朱标院子外面偷看。

    今日没有了解详情就对朱标发了一通火,他还是有些不好意思面对儿子的。但看到儿子就在院子里面捧着一本书读,踌躇几步还是走了进去:

    “标儿。在看什么呢?”

    朱标倒是没有太把今天老朱发火的事情放在心上。毕竟他的确不是像自己对老朱说的那样全凭那点信息就分析出来了这许多事情,老朱有所怀疑也是正常的。

    “爹,是宋夫子讲课的手札。”

    朱元璋顺手将朱标手中的手札接过来看了一眼。其间就是《论语》的内容及宋濂所作注释。他原本觉得让儿子跟着宋濂是个最好的选择。可今日看儿子那多智而近妖的表现,他心里却有些犹豫了:

    “你…想让宋濂做你的师傅吗?”

    朱标没有多作考虑,对着老朱露出一个有些无奈的笑容来:

    “爹,我昨日都说了,之前想换先生是轻狂之举,是我的错处。何况今日我上门给师傅谢罪,认真和他探讨了一番课业,才知道我之前所想的确是浅薄了些。”

    朱元璋蹲下身和朱标平视,看到儿子的眼睛中没有出现不满或者不甘的神色,他才确定这懂事的孩子的确不是为了大局让自己委屈。大手在儿子的脑袋上轻轻抚摸了两下,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张不开嘴。

    朱标从老朱有些黯淡的神色中察觉到了他的想法,想主动伸手抱抱父亲以作宽慰,却又觉得有些难为情,只能认认真真的看着老朱开导几句:

    “爹,你不必为了此事介怀,我刚刚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宋代王安石曾作《伤仲永》。儿子不愿意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愿意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老朱听了朱标的话,心里好受了许多。但为了补偿儿子,他决定提前告知朱标学堂的事情。

    一辈子都性格强横的朱元璋终于开始认真考虑儿子本身的意愿:

    “昨日我和你娘讨论的学堂一事你也听了,我打算让你也去读,你愿意吗?”

    朱标则没有多加犹豫就点了点头。他心里清楚,这个书院就相当于之后的大本堂和国子监的融合简化版。而且朱元璋将他送进去,也不乏有让他自这些将校后代中培植自己势力的意思。他没什么理由拒绝。

    “小子愿意去。”

    朱元璋见儿子答应得如此爽快,还是又交代了一句:

    “那你答应爹,你需得替爹照管其中的将校遗孤,更要约束好那些功臣子弟,莫要闯出祸事来。”

    朱标挠了挠头,觉得有些为难。他知道这帮野小子放在一起就相当于一箩筐炸药。

    答应了这件事,稍有不慎,他就会被架在火上烤。其间亲谁远谁、管谁纵谁,都得小心拿捏分寸。

    不过除了他,整个应天的同辈子弟中怕也找不出第二个人适合当这个领头羊了。他也只好应了下来:

    “好,小子尽力。”

    得到了意料之中的答复,老朱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脑袋,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牵着儿子小手,在夕阳余晖中带着儿子顺着院内小路往主院走过去。

    那里,马氏已经亲自做好了晚饭,在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