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闲人少
繁体版

第四十二章 六榕寺

    章蔓清与大哥为万卷斋的事忙,每到休学日便头抵着头商议册子是用柳体还是欧体,竹纸亦或皮纸,十行本还是十三行本,蝴蝶装[1]还是包背装[2],诸类如此。倒是郭清,借口自己最不耐烦这些酸文,次次不知逃到哪儿去了。

    自从上次魏王让他安排与万永良见面,他便细细查了万永良所有的行程。他平日都在军中,沐休就回到城南那一进的宅子里,偶尔出门去茶楼听书,生活十分单调。

    这见面的地点就难选得很。

    倒是秀娘说起上次被万永良抓住,就是万永良陪妾室杨氏去六榕寺。可杨氏初一十五都去,要与万永良旬休正好碰上才行。

    等了近一个月,这次终于轮到万永良沐休,又正巧是十五,提前让秀娘知会风泉,他带着松风和落日去六榕寺细细安排。

    六榕寺在城西,在燕荔湖南边,地方不大,寺中的六榕塔内有玄机,看似九层,实有暗层,原本郭清想选在这里。

    可寺庙因塔而闻名,若有人上塔便十分扎眼。还是秀娘,说上次就是吃斋饭的隔间,后有连廊通向香客歇息的客房,他们可以如法炮制。

    郭清觉着秀娘是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被人抓住又被罚抄了这些日子的女训,她可憋屈地很。

    报仇就报仇吧,反正她又不是君子。至于自己,哼,谁稀罕做那道貌岸然的君子。

    挑了紧挨寺院西北角院墙的客房,连廊通向斋堂。院墙外面,就是燕荔湖,而燕荔湖又通着西江。

    十五日一早,郑以驰先往万卷斋去了,让陈予望跟着谢宏道和赵修平去市舶司。从万卷斋后门,换了天水碧的半旧紧身绫衫,身边只有风泉一人跟着,而山色留在了万卷斋。

    从主街后面的清濠涌上了西江,进燕荔湖,到六榕寺西门的时候,也有不少人家在此下船。秀娘在岸上跟着其他婆子迎上来,提着各色香烛元宝鲜果兜售。

    风泉点了她跟着,秀娘笑逐颜开,一个劲儿往跟风泉夸她家香烛,脚底生风带着他们转过宝塔往东边正殿走去。

    “他们到得早,二人带着一个粗使小丫头。现在已过了大雄宝殿,在六祖堂里拜。”

    秀娘笑脸盈盈用低不可闻的声音告诉风泉,风泉点头,接过几支香烛给郑以驰,低低禀报。待他们拜过大雄宝殿,就直接往斋堂走。

    郑以驰经斋堂直接到了后面的客房,而秀娘停在六祖堂出来的补榕亭内。

    万永良陪着杨氏出来,看到了秀娘,让杨氏与小丫头自先去斋堂。他退回到六祖堂,拜了一遍观音殿,之后才随着秀娘到了斋堂后面的连廊处。

    他拿出半面将旗,问:“你从何处得此旗?你到底是什么人?”

    秀娘也不多话,只说:“万指挥使只随我来。”

    万永良看她不肯多说,略一思忖便步履坚定随她沿着连廊往西北角的客房走去。

    甫一入屋内,并不觉阴暗,夏日里日头正高,万永良只见一挺拔少年靠北而坐,一束阳光直直从屋子东面窗户射进来,铺在他脚下。

    万永良迎着少年坦荡的目光探究,直到听见旁边有人说:“万指挥使,辛苦你跑这一趟。”

    万永良这才发现,少年旁边还有一人,茶褐窄衫穿在身上似是压住脸上的几分稚嫩。

    那模样,肖似当年的老镇国公。

    看到郭清,万永良心里已明了七八分。待到另外半年旗子放在托盘中,他将自己那半面对上去,丝线走向全部对得上,好端端一个“郭”字,他心中疑虑已去。郭清扬声:

    “父亲托我问万指挥使,‘乐存右肩还常脱臼吗?’”

    万永良两眼放光,双手抱拳略一施礼:“谢镇国公惦记!”

    他身为武将,本无字。当年在老镇国公麾下才开始读书,开和十四年离开利州军时,求老镇国公赐一字,老镇国公说他的名既然有“已觉良宵永”之意,便取了“乐存”做字,取义“河间礼乐存”。

    字他不常用,算是对老镇国公的念想。宣平元年前往荆湖路前,去镇国公府磕头,见着已是世子的郭正均,郭正均脱口而出的就是他的字。

    而他右肩爱脱臼一事,还是当年在国公府打擂争跤王,当时是世子的郭正均专门给了他们祖传的药膏,一共十贴,让他日日熏软了贴上。

    万永良不等郭清再开口,道:“臣,见过魏王。”

    一边说,一边冲着郑以驰深躬下去。

    郑以驰听到挑了挑眉,这个万永良心里有数得很。而郭清一脸得意,这个万永良,很不错。

    而六榕寺补榕亭外,看见秀娘的,还有章蔓清。

    今日休学,难得万卷斋诸事初初议定,只等书坊送样板过来。她便求了母亲白氏,要来这六榕寺上香。女子有丫头婆子陪着去寺庙自是无碍,白氏让周管事安排妥当,一起过来。

    章蘩沚年纪小,庙里烟火气重,一会儿就难受,白氏赶忙带着先去了西边的客房,让斋饭也一并送过去。章蔓清便与李嬷嬷和春棠夏荷一起,慢慢逛着这六榕寺。

    之前几次在章府后门的燕洲涌边,秀娘过来,都是春棠陪着章蔓清。春棠年纪小,凡事不上心,秀娘又有心掩住身份,做船娘时的打扮和今日颇为不同。

    章蔓清看了眼春棠,见她并未察觉。若不是章蔓清之前留意了秀娘,今日也未必认得出。

    见秀娘身后跟着一个中年男子,章蔓清看了看四周,并不见郭清的人,很是纳闷。

    在他们府里几个月,这只狐狸大致是没什么坏心。只不过,章蔓清也看出来了,帝国承平三十余年,世袭罔替的三国公,太扎眼了,父亲章柏流支撑忠国公府很是吃力。

    魏王、郭清都在此,连宁国公的陈予望也没落下,魏王这一趟竟又是担着秋税的差事,与市舶司、广南府衙都有牵连。

    这山高水远的广南路眼看着就要风起云涌。

    章蔓清一行四人进了斋堂,寻了个清静角落坐下,香客陆续都进了斋堂,并不见刚才的男子或者秀娘。原本白氏让章蔓清一起去客房用饭,章蔓清难得出来,实在想看看这世间的一切,央了母亲让其在斋堂用午饭。

    章蔓清极少撒娇,毕竟心理并不是七岁孩童,做出来别人不知怎样,自己先恶心坏了。可拿捏着白氏对她的愧疚,往往这招十分好使。

    等了两盏茶的时间,章蔓清看到寺庙的僧侣鱼贯而入,坐好后开始诵唱,之后斋饭才依次上来。斋饭的菜式普通而家常,白菜、豆腐、香菇、木耳、腐竹等素菜,味道清淡,但所用的油似乎不一样,独有的香味在口腔弥漫。

    斋饭用完,茶水上来的时候,章蔓清眼角扫到那个男子从斋堂西北角躬身进来,坐到一妇人旁边。

    两人低低说了几句话,也随着大家起身出去。

    此时章蔓清等人也起身出来,她有心跟着,见二人进了对面的功德堂。章蔓清转身问李嬷嬷:“嬷嬷,母亲可有安排香油钱?”

    李嬷嬷答:“有的,夫人让老奴备了两贯钱,预备着姑娘投功德箱。若是每年浴佛节,或是什么忌日,府里周采买会专门来添香油。”

    章蔓清点点头,意思就是两贯钱是她的零花,大笔的捐赠是府里安排。章蔓清饭后有散步的习惯,绕着补榕亭走了一圈,然后进了功德堂。

    那男子已不见身影。章蔓清走上前,嬷嬷将两贯钱交给师傅,章蔓清拿起功德箱旁的簿子,舔好笔,一笔一画写下章府和钱数。师傅双手合十谢过,章蔓清微微屈膝,退了出来。

    “万乐存,杨氏。”

    章蔓清默念着这两个功德簿上的名字,“万”姓并不多见,回去要好好查查往年的邸报。

    [1]“蝴蝶装”就是将书叶依中缝将有字纸面对折,版心向内,再将各叶中缝背口对齐,然后于书脊处用浆糊逐页粘连,同时将作为封皮的厚包背纸粘在书脊上,最后裁齐成册。

    [2]包背装一反蝴蝶装折叶方式,而将书叶对折、版心向外,用纸捻在书脑部分装订成册,并以书皮包裹书背,较好地解决了蝴蝶装开卷便是无字反面及装订不牢固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