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四月闲人少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深浅求索

    章蔓清之所以对林遥江的策论印象深刻,是那些文章收上来的时候,都是书院里的底稿,大多是本人写的。

    有些年头的文章不在少数,多用便宜粗糙的麻纸书写,虽则麻纸强韧利于保存,章蔓清和大哥翻阅每篇文章时候都小心翼翼。

    而林遥江这篇,字体英气飞扬,指点江山的踌躇满志扑面而来。可文章内容务实自然,看着就是亲身了解过的。当时市舶司由州郡兼领,再由京遣朝官、三班、内侍三人专领,林遥江对此提出改进。

    毕竟,市舶司的重点在博买和抽解,其实等同于朝廷做买卖,所委官员确如章皇后所考量的,要通经济庶务且圆活机变,而广南路的市舶司,就是最先开始设置专职提举市舶官员。

    他这篇策论是宣平二年写的,而市舶司专委可是到了宣平十年才实现。

    这个林遥江,眼光超前!

    今年官家将魏王扔到广南路任这个市舶司副提举,不知道要对市舶司做什么。想到那每次剿匪之后随之减少的市舶司收入,章蔓清心里更是觉得,无论官家要做什么,这个郑以驰的副提举肯定不是虚职,就是不知,他们要从哪儿入手?

    抬眼望去,黄掌柜走到桌边跟郑以驰比划着样本说着什么,大哥也起身站在书桌前听。

    离章蔓清较近的郭清侧着身子和陈予望嘀嘀咕咕,一个拿着折扇,一个拿着蒲扇,陈予望眉飞色舞,可郭清突然闷咳了起来,章蔓清听得出那咳声硬是压下将要喷薄而出的笑声。

    郭清抑制得颇为辛苦,干脆把头扭到了章蔓清这一边,只见他脸都憋得通红。

    他们两人的动静到底惊动了书桌那边的三人,山色赶紧过去郭清身边,黄掌柜的伙计也是十分有眼色,正巧拿着帕子茶水过来。

    只见郭清接过山色递的帕子,狠狠地往脸上搓了几下。

    章蔓清撇撇嘴,这个郭二,怕是把眼泪都笑出来了。

    “归鞅兄怎么了?可别是风热肺火旺,”还是章节南先关切了一句。

    黄掌柜听了,赶紧转身叫人去上冰镇糖水。

    还是章节南接了一句:“母亲常叮嘱我们喝宣肺的糖水,倒是归鞅,嫌那甜腻腻的。”

    陈予望拿折扇遮着脸,只露出眼睛看着郭清:“你可别是得了什么疫症。”

    郭清刚缓过来伸手要拿茶盏,被陈予望这么一说,硬生生将手从云山捧着的托盘处弯了回来,他可真怕自己喝口茶也被呛得喘不上气。

    郑以驰也好奇了,问:

    “你们说什么让归鞅噎成这样?”

    “哎,这个,没什么,都是闲话。”陈予望顾左右而言他。

    “闲聊而已,真没啥。”连郭清都帮着陈予望遮掩,这让章蔓清却好奇起来,可此时郭清正好想扭头看章蔓清,扭到一半觉得不妥,又赶紧停住。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余者大致猜到,怕是什么话不好在姑娘面前说,便也不再问。

    “这个,样本看着都挺好,这可难挑得很。”陈予望见众人并不追问,赶紧转换话头。

    “这仿官刻本的怕是要贵上许多吧?”还是章节南实诚,既来商议文选一事,就顺着陈予望的话直截了当指出担忧。

    文选既然要做成供学子备考参详之物,定当价格实惠方能广为流传。且簪缨世家虽不介意贵些,但这类学子能接触到的书籍也是几倍之余寒门子弟,所以文选必然要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这一点黄掌柜自然明白,赶紧解释:“是,文章选出来后,太子就说了,文选是要供天下学子参详,乃至穷究驳正,必得物美价廉。这两个仿官刻本的样本,是想着这第一册,原本就是赔本赚吆喝的,不妨精美一些,好歹名声打响了。”

    章蔓清听明白了,做生意哪儿真有什么又便宜又好,不过是取同价里的质量最优,或是同质里的价格最廉。

    太子的吩咐,黄掌柜自然不能去认真辩驳,第一册也确实是要拿银子树声誉的,是以他也让人做了两个精美的样本。

    众人听着是太子所言,也不好分辨。

    郑以驰听完沉吟半晌,还是先开了口:“大哥着重的还是‘价廉’。第一册若是太过华美,就更显得后面太过朴实,厚此薄彼,怕是让人容易想多了。”

    别人尚没什么,郭清先撇了嘴:“这些酸儒,最会在这细枝末节上做文章。”

    旁边陈予望点头如捣蒜,全然忘记他们陈家号称文圣后裔,近几代里虽没有出色子弟做士林领袖,但宁国公若是愿意出山说句话,那还是能做到应者云集的。

    章蔓清虽认同此话,但到底觉得太过轻慢,也不知这郭二跟文人士子——或者说哪个文人士子——有什么过节。

    章节南笑着摇了摇头,终究还是为学子争辩几句:

    “寒窗苦读,登科及第,靠的就是公证不偏不倚。此时的细微差异,旁处亦可区别视之,也难怪学子们计较。”

    章蔓清眨了眨眼,她这个大哥,这份真挚诚恳,这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她佩服得紧!

    转头看郭清,见他也不再多话。而刚才还对郭清赞同无比的陈予望,现在又看着章节南若有所思地点头。

    嘿,这个缺心眼的,倒是个有赤子之心的。

    那边黄掌柜已跟郑以驰应了,抬手抽掉了那两本仿官刻本的,余下四本差异甚微,无非象鼻[1]鱼尾[2]选用不同款式。本着划算但简洁大方的原则,黄掌柜又特特荐了四本中的两本。

    因坊刻本大都字体瘦削行文紧凑,所用装饰尽量留白为主,倒还是显得从容流畅。

    其中一本,除却所选举子文章,还有魏学士等三人各荐了几本书,这两个部分分别起了名字,前者叫“深浅集”,后者名“求索录”。

    章蔓清笑了,将里面分门别类不就是她的主意,用的是当时他们拟的册子名字。

    “大哥与我说了,册子里面分类,便于整理,清楚明白。”郑以驰指着这本说道。

    章蔓清内心叹口气,贵人们都定调了,那今日还有什么要商议的。

    谁知道郑以驰继续说:

    “大哥还说了,区分开来清楚是清楚了,不知是否过于繁琐?这样增加的成本是否无必要?生意上的事还是黄掌柜明白些,让咱们商议定夺。”

    章蔓清不知道该不该出声,看向黄掌柜,只见他说:

    “这样划分设置,成本上倒没什么。第一册短些,若以后的册子厚了,就看出如此划分的好处。而且,”

    黄掌柜顿了顿,对着众人欠了欠身:“几位贵人,说句在商言商的话,若是这册子卖得好,将来做得长了,其中一处移出去,都能单独成册。”

    章蔓清简直想跟黄掌柜击掌!

    这可不就是她的小心思。要想多开辟些备考书册,增加万卷斋的收益,可不就是将这本《万卷摘》的蛋糕做大了,再切分卖出去么。

    最先听明白的竟然是郭清,那蒲扇点着黄掌柜说:“还是黄掌柜的眼光长远!”

    经他这么一提,章节南也反应过来,看见郑以驰已经颌首,但陈予望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章节南便补了句:“这册子若真能做成首屈一指,分开售卖每本也更便宜些,何况还可各取所需,备考学子可先多看‘深浅集’,其余文人士子或许都想瞧一瞧‘求索录’。”

    陈予望才刚茅塞顿开,就听见郑以驰接着说:“这名字也起得好。唐祭酒当时就说他们三人不过沧海一粟,何德何能评选天下士子文章。若叫‘深浅集’,深浅不同见仁见智,又暗合了不知深浅之意,供天下人穷究辩驳。而那‘求索录’,其谦逊之意自不必提。”

    诸事议定,黄掌柜又略略说了刻印所需时日。因是试水,此番铺货着重江南等地,集中在荆广一路。而帝国读书人江南只怕占的不止半壁江山,若在江南学子中一炮打响,下一册铺至江北乃至京西京东道,都不用愁销路。

    [1]象鼻分白口和黑口,位于书页中央,可用于印本版大小字数。

    [2]鱼尾位于书页中央,象鼻的底部,有黑鱼尾、白鱼尾、线鱼尾等不同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