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国师
繁体版

18、秦王王书,吕不韦面色大变

    “那就谢过上将军了。”

    “蒙武将军在军前十多年了吧,战功也立下不少。”

    “在大军中,一直被上将军压着,这有失公允啊。”

    “我会禀告太后,请太后擢升蒙武将军为国尉。”

    “今日就不多叨扰上将军了。”

    目的达到,陆知节自然要投桃报李。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粮草调拨,就是国尉的的职权。

    除此之外,所有有关大军的一切后勤工作,都是国尉府负责。

    故此,国尉必须懂军务,还必须懂政务。

    同时,鉴于国尉在朝,要和各官署协调诸多物资。

    还需有一定的人望和资源。

    总体说来,此人一定要秦王放心、朝堂放心,上将军放心。

    蒙武是最合适的人选。

    “这如何是好,蒙武还不够资格……”

    蒙骜的话还没说完,陆知节的人影已经消失在影壁之外了。

    “真是大才啊!”

    良久之后,蒙骜说了一句。

    蒙骜的确压制蒙武的升迁,不然就蒙武的才具,出任一方将军绰绰有余。

    比如武关、比如离石要塞。

    甚至,前军主将也行啊。

    但他为了彰显公正,一直压着。

    就其实而言,作为一个老父亲,心底里还是希望儿子有所成就的。

    自己总有老死的那天。

    到时候,如果蒙武不在高位,蒙氏兴许就要落寞了。

    此番答应陆知节力扛嬴政上位,他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三日之后,新君继位大典在咸阳大殿举行。

    咸阳的大秦官员悉数上殿。

    陆知节也在其中,不过还依旧是最次席。

    各区域的大臣刚落座。

    就听值司大臣桓砾高声道,“新王临朝。”

    话音方落,就见英姿勃勃的嬴政头顶黑锦天平冠,身着黑丝秀金大袍,腰悬穆公剑从黑鹰大屏后绕了出来,坐在了长九尺,宽六尺的王案。

    “秦王万岁,秦王万岁!”

    各区域大臣在坐案前跪拜。

    嬴政朗声道,“诸位大臣就座。”

    “老长史宣书。”

    桓砾走到王案下中间位置,缓缓展开一卷书简道,“秦王政元年书:先王王后赵姬晋为太后。”

    “统摄后宫,秉政国事。”

    众大臣齐声高呼,“恭贺太后。”

    但心底却在纳闷,太后为何突然要秉政?

    难道提前和丞相、上将军商议了?

    同样跪拜的吕不韦脸色倏然变得阴沉。

    他此前根本没得到任何消息。

    赵姬就给她自己加了秉政的头衔?

    秉政者何意?

    摄政也。

    按理来,眼下秦王年少,大秦政务当由他一人操持啊。

    且他之前心底就谋的是摄政王。

    结果他没得逞,倒是硬生生让赵姬插了一腿。

    好在接下来的王书,让他稍微缓和了一点。

    桓砾继续展开一卷竹简,高声道,“吕不韦自入秦以来,屡建大功。”

    “先救先王于水火之中,后又为朝政忙碌,人品厚重,德才兼备,今特拜吕不韦为丞相。”

    “恭贺丞相,丞相万岁!”

    众人又发出了一阵贺声。

    但是吕不韦心里没一丝高兴,他本就是丞相。

    除了他,难不成,要拜其他人不成?

    新王登基,首要拜相,这是定例。

    但是桓砾又打开了一卷竹简,“当下多事之秋,国政繁杂,丞相府总揽国事多有艰难。”

    “特命纲成君襄助丞相府,处理朝政。”

    众人一阵迷糊。

    怎么地?

    蔡泽这次明明犯事了,现在却不计较了?

    不但既往不咎,还成为了丞相二把手?

    这下,吕不韦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太后何意?

    秦王何意?

    让蔡泽监督自己做事?

    还是想再度启用蔡泽为相,先过渡一番?

    他没想到,蔡泽本人更没想到。

    那日听了华阳后的话,他还想着等新王继位的表一下忠心呢,怎么突然就给他支棱起来了?

    其中缘由何在?

    新朝气象,他可是有些看不懂了。

    “恭贺纲成君。”

    众大臣又是齐刷刷道。

    然则,王书还在继续。

    “秦王元年书:章台将军蒙武军功甚高,通军务政务。”

    “特命其为国尉。”

    “秦王元年书:王族大臣赢华德才兼备,又熟咸阳政务。”

    “特命其为咸阳令。”

    ……

    “秦王元年书:老臣桓砾年事已高,请辞归田。”

    “本王封其三百里地,准其颐养天年。”

    “王子舍人陆知节身兼阴阳家、兵家之长,又善谋略,处理常务。”

    “特命其为长史。”

    这两道王书一下,众人哗然。

    蒙武晋升国尉,赢华升咸阳令尚在情理之中。

    这前几日才突然冒出来的王子舍人陆知节何德何能,竟然取代了长史的位置。

    一跃成为秦王大管家,成为朝廷中枢大臣。

    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太离谱了。

    看老长史桓砾的表情,事先应该是商量过了。

    且他的年事确实已高,退休也算正常。

    可这陆知节,算什么东西?

    一时间,众人甚至都忘记贺喜了。

    吕不韦的脸色,此时已经阴沉的要滴水了。

    太后要摄政,没有提前和他说,他忍了。

    可其他的人事任命呢?

    他这个丞相难道连知情权都没了?

    无论哪一代秦王,重大人事都要和丞相商议,这是定例。

    如今他这个丞相成摆设了?

    且太后还提拔了赢华,变相拉拢了王族。

    如此,太后一方成了此次新君上位的最大获利方。

    上将军和王族也有所收获。

    就是失势的华阳后一方,不但没有被追究,反而让蔡泽重新掌权。

    而他这个稳坐钓鱼台的丞相,却颗粒无收。

    当即忍无可忍拱手问道,“君上,此等任命,为何没告知丞相府?”

    “太后秉政,臣为何事先不知?”

    嬴政一时间,不知如何回答。

    此时,上将军蒙骜纠纠站了出来,“丞相大人,太后秉政,是先王留给本将军的秘书。”

    “今日任命,都是太后和本将军商议的。”

    “本想知会丞相,但丞相日夜操持继位大殿和先王丧事分不开身。”

    “只能是当朝宣读了。”

    “还请丞相见谅。”

    吕不韦的一众心腹本十分气愤,想跟随气候当堂发难。

    可老蒙骜这一番话,他们全都把话给咽下去了。

    任谁都没想到,上将军蒙骜力挺太后秦王。

    如此,别人还能说什么?

    吕不韦的五官都开始扭曲了。

    他这赤裸裸的被排挤了。

    要是这朝堂中的任何人,他都要驳斥的让其不敢多言。

    可这是上将军。

    他能如何?

    曾几何时,他和蒙骜的关系,还相当不错。

    怎么突然就这么对他了?

    缘由何在?

    一时间,他这个心思剔透之人,竟想不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