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贼头子开局,原来我是卧底
繁体版

第三十章 分寸

    姬午道:“据你推测,这件事会不会是赵鞅主使的?”

    陆炳摇了摇头,道:“赵鞅这个人,素来谨小慎微,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若非如此,也不至于让赵午成了气候。所以不会是他。”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他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可能性极小。此事无论是谁做的,都给了赵午发作的借口。为了修晋阳,赵鞅已经掏空了家底,此时是他最虚弱的时候,不会如此贸然行事。”

    姬午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如此说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中行寅了?”

    “也不排除是韩氏和魏氏想要浑水摸鱼,甚至可能是敌国暗探所为。”

    姬午叹了口气,道:“就不能给我个准话吗?”

    陆炳俯身请罪道:“是微臣无能。只是……”

    “有话直说。”

    “臣有个直觉。这件事很可能不是六卿做的,而是碰巧遇到了什么江湖高手,兴许是出于义愤才杀了乌骨。”

    姬午默然。

    在顶层的政治博弈中,将重大事件归因于“碰巧”可是很幼稚的判断。若是别人这么说,姬午早就开骂了。但他愿意给陆炳解释的机会。

    “理由。”

    “凶手能轻松写意的杀死乌骨,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证明此人是个中好手。若我是他的话,必然会故意留下什么线索,指向我想指向的人,借机搅动风云才是正理。

    “再者,咱们晋国的四境强者就那么几个,行踪都大抵可查。若凶手是哪家藏下的杀手锏,那么完全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更大的作用,单纯用来杀一个乌骨,是否有些浪费?”

    姬午低头沉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点头道:“你说的这种可能的确很大,抓紧去查。如果真是无主之人,尽一切手段拉拢!”

    “是。”

    顶级武夫在国家内斗中最是有用,因为彼此之间都有大义名分。说的极端一点,若是能实施斩首行动,便可以兵不血刃的获得胜利。

    这种事在晋国的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最著名的就是赵盾与晋灵公的互杀。

    姬午凝视着墙上的地图,六卿的封地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团乱麻。正如这晋国的政局。

    “你觉得,赵午会作何反应?”

    “咱们能想到的事,赵午自然也能想到。但他即便知道人不是赵鞅杀的,也必然要报复。归根结底,赵氏的族长是赵鞅,底蕴丰厚,又占着大义名分。赵午之所以能与他分庭抗礼,除了中行氏的支持外,他自身的强势也是重要原因。自己的肱骨家臣被杀了,若是没有动作,那他的内部就会出现问题。”

    姬午轻笑道:“烈火烹油,岂能长久。随他们去闹吧,他们若是不闹,咱们哪里有机会。”

    “王上此言,一针见血。”

    “哦对了,这件事颖儿也有参与?”

    “是。公主殿下十分能干,只用了一个下午便查到了赵午的身上。在赵鞅警告过她后,也就打道回府了。”

    姬午点了点头,“颖儿虽然平时莽撞了些,但还是识大体的。我看她最近似乎挺开心的?”

    “是。好像是交到朋友了。”

    姬午本能性的激发出了老父亲的警觉。

    “是什么人?”

    “一个年轻的伍长。”

    “查查这个人的底细。若是好人,可以适当扶持一下。若是别有用心的……”

    “臣明白。”

    这倒不怪他多疑。姬午小时候曾给唐颖请过一个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那大儒的儿子比唐颖大不了几岁,也就一起听学。

    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谁知那大儒异想天开,竟想仗着这个所谓的“青梅竹马”把他们撮合到一块儿,失败后竟是想用强。

    那年唐颖才十四岁。

    一国公主,自然有暗卫相随。那大儒也是有脑子的,骗唐颖甩开了暗卫,险些出事。从此姬午对靠近自己女儿的年轻男子便有着本能的警觉。

    晋王膝下无子,唐颖不是普通的公主,谁娶了她,谁就有可能继承大位。所以别说是平民,哪怕是六卿家里的青年才俊都对她垂涎三尺。

    ……

    邯郸,城主府。

    明明已经入夜,书房里依旧有人在批阅着公文。

    这人身披锦袍,不怒自威。狭长的眼睛里透着一股冷酷的光芒,让人不敢正眼瞧他。深深的皱纹勾勒着他沉沉的颧骨,浓密的胡须下隐藏着他无尽的心机。

    他便是邯郸大夫,赵午。

    “咄,咄,咄。”

    “进。”

    一个中年文士走了进来,此人名为赵壑,是赵午的心腹幕僚,人们尊称他为“右臂”。尤其是在“左膀”郑凯已经身死的情况下,他的地位再次拔高了一个档次。

    “兄长,中行氏那边传来消息,你若要动手,他们愿意全力支持。”

    赵午点了点头,“你怎么看?”

    赵壑没有说些铺垫的废话,直接给出结论:“这件事不会是赵鞅做的,我也不赞同这个时候对赵鞅动手。”

    赵午淡淡道:“为何?此时可是赵鞅最虚弱的时候。”

    “赵鞅现在是很虚弱,但他虚弱的原因是什么?是他将赵氏的家底都拿来修城了。换言之,此时的晋阳就是一个固若金汤的堡垒,凭咱们的实力根本攻不破。”

    “不是还有中行氏么?”

    “兄长,与虎谋皮太过凶险。你虽然是中行寅的外甥,但他那个人心狠手辣,即便是亲生儿子说舍弃也就舍弃了,这个人靠不住。”

    赵午笑道:“这些话,也就只有你敢跟我说了。”

    赵壑朝窗外看了一眼。

    乌云遮月,夜色无边。

    “这府内有多少人是中行氏的眼线,恐怕谁也说不清。这些年借着资助的由头,他们可是往咱们这里安插了不少人。”

    赵午沉吟了一下,道:“这几天,你着重清理一下吧。越是这种时候,越要让他们知道边界在哪里。”

    听闻此言,赵壑顿时松了一口气,他是生怕赵午彻底站到了中行氏一边。

    赵壑同样出身于赵氏旁支,对赵氏有很强的归属感。所以他一直不主张和赵鞅硬碰硬,以免消耗掉整个赵氏的实力。

    用他的话说,狼群争狼王,首领决斗就可以了,何必让手下送死?

    当然,这个说法赵鞅是不可能认可的。一来赵鞅的族长身份名正言顺,没必要搞什么决斗;二来赵午素来以勇武著称,而赵鞅是文士,脑子抽了才跟他单挑。

    赵壑道:“六卿之中,范氏已经被中行氏吃干抹净,若是咱们再与赵鞅拼个两败俱伤,中行氏便会渔翁得利。要是赵氏再一倒,中行氏六卿封地独占其三,这晋国便是他了的。”

    赵午拍了拍赵壑的肩膀,道:“你放心,我要的是重建咱们赵氏的辉煌,而不是去给别人当孙子。”

    赵午性情刚毅,不愿屈居人下。他不服赵鞅,更不会服中行寅。无非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

    “现在咱们的当务之急,是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一下子死了两个心腹,若是连个屁都不放,人家还当我好欺负。”

    “我已经在查,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

    赵午点了点头,道:“之前蕞城传信,银翎卫插手了?”

    “是。不过陆炳那个人知道分寸,不会是他做的。”

    “我知道不是他。但这些小家伙敢在我的地盘查案,未免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年轻人,总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对了,我听说这次带头的人是唐颖。”

    “哦?是那个小丫头呀,那就怪不得了。你去查一查,当天在场的人还有谁。”

    “查到了之后呢?”

    赵午轻轻摸索着手指上的老茧,“有些事,总得立立规矩。除唐颖外,其余的所有人,满门上下,鸡犬不留。”

    赵壑犹豫道:“动静会不会太大了?”

    赵午淡淡道:“要的就是动静大,否则,还怎么能算是立威呢?”

    赵壑思考了一会,拱手道:“遵命。”

    前面说过,银翎卫极少有世家大族的人,至于平头百姓,杀多少都无所谓。

    正如赵午所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