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东晋乱世
繁体版

5.散财童子

    北河、中河、毗河,三条河任随杜立去钓鱼,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人打水中动物的主意,毕竟工具不行,靠渔获生存难上加难,民间不是有谚语:打鱼摸虾饿死全家。杜立凭着小小的创意,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渔获,每天只有几斤的渔获,一个8岁的小孩,谁也不会羡慕他,才让杜立吃了独食。虽然早上十分清冷,茕茕孑立于水岸,杜立并不觉得孤独,在需要吃饱饭的驱动力下,他内心血脉喷张,一竿接一竿地抛投,一条又一条的渔获,让他自已觉得温暖。钓满一竹筐,杜立便收拾家伙什。

    钓大鱼,需要鱼钩有倒刺,否则鱼会挣扎脱钩。怕母亲与铁匠说不明白,杜立便与母亲一道上街换鱼。找到铁匠铺,铁匠正锤打着砧上的铁条,见母子二人候在铺子前,便停下活计,问他们有什么事。

    杜立开口道:“叔叔,我需要几颗铁钩,拿鱼与你交换可不可以?”

    “什么样的铁钩?”师傅问道。

    杜立拿木炭在地上画了一颗铁钩的样子,还专门标出了倒刺,又找了根细铁条,比划着说还要细一圈。

    “这材料倒是要不了多少,只是要费些工夫,这样,一条鱼换一颗钩,你们先去别处转转,一个时辰以后就可以过来取件。”师傅说道。

    杜立从木桶中拣了五条活崩乱跳的鲫鱼,交给师傅,订了五枚铁钩。

    母亲准备将剩下的鱼拿去换粮食,正往粮铺走,碰见一熟人,是老主顾家的管家。母亲忙招呼:“张管家好,又忙着去采买?”又招呼儿子“立儿,这是张叔叔。”

    杜立马上向张管家行礼:“张叔叔好。”

    “杜嫂呀,你儿子长高了。哦,你这桶里还装着的鱼,能卖与我么?”张管家对母亲讲。

    “张管家想要,拿去便是。”母亲不好与张管家讲价,熟人熟事的。

    “哪能白要,我知道你也是拿去换东西,我按五斤粮食一斤鱼的价格,拿钱给你,你也好去买要的东西。估摸你这桶里,还有三斤鱼。以后你有大些的鱼,尽管送到家里来,我论斤付钱。”张管家边说边付钱,又吩咐母亲,“我也没东西盛鱼,将就你的桶,鱼你就直接送到家里去。”

    “好的,那就谢谢张管家啦。”母亲收了铜钱,点头弯腰谢过张管家,便提着桶奔张管家的主家去送鱼了。

    这年头,随时吃肉可不容易,马牛是生产资料不得随便宰杀,猪、羊等家畜一年到头杀一回,鸡鸭鹅等也不丰富,市面上也不多见,这鱼既不能人工喂养,野获也很偶然,杜立的鱼获,虽然不多,却也稳定,只要找准买家,还真不愁卖。盯住粮价,按五倍于粮食的价格出手,杜立一算帐,一天钓4斤鱼,能换20斤粮,一个月就能赚600斤粮,够母子俩吃一年了。

    回家的路上,杜立便与母亲聊起了生计。母亲怀里揣着钱,兴趣昂然听着杜立的盘算。

    “娘,你不用去浆洗了,每天只去集市卖一趟鱼,再寻些野菜,我们就可以活得很好了。”

    “再看看,说不做容易,可以后没光渔获了,再想找主顾做浆洗,就难了。”

    也是,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认清形势,轻易抛弃熟悉的生计,确实不是明智的选择。杜立也不再多说。

    一到家,杜立赶快去林中检查陷阱,一只没动静,二只没动静,第三只机关触发却没逮住鸟,赶快重新安置好,第四只套住了一只麻雀,收拾了猎物,重新安置好机关,又接着往下检查,居然套住了一只野鸡,这下丰收了。金色的羽毛,十分漂亮。看这野鸡也是挣扎了一番,身上的毛都乱了,虽然怀着敌意,防备着杜立,可腿还死死地被套住,被杜立一下扑上去给抓了个正着。解下索套,用草绳将野鸡的腿、翅膀绑了个结结实实。掂量一下,约有二斤多重。重新安装好陷阱,拧着野鸡,又继续前行。

    二十个陷阱检查设置完成,一共捉到2只野鸡,5只麻雀,3只斑鸠,算下来有40%的成功率了。第一次设陷阱就有如此的收获,真让杜立大喜过望。想到明日集市上,母亲一边卖鱼一边卖野味的场景,杜立心中喜滋滋的。

    看着扔在地上的猎物,想着要去取的鱼钩,母亲不在家,自己是去是留?杜立有些犯难。万一野鸡跑啦或是被人偷去,这鱼钩就不值当去取了。两只野鸡可比一天钓的鱼值钱多了。最后还是选择了稳字当头,便拿起麻线来做大鱼线。或许母亲会去把铁钩取回吧。到时直接装上明天就可以施钓了。弄完鱼线,又去林中砍了两根竹子,削成蔑条,编成一个大的鱼筐,预计能装10多斤鱼。看着黄昏将至,又收拾好麻雀、斑鸠,先码了些盐、抹上些油,等一会儿就串上木棍上火烤制,野味不比鱼有股腥臭味,烤过一阵,飘来的味道着实好闻。

    母亲果然带着铁钩回来了,交给杜立,就忙坐到火堆前,接过木棍,翻着面烤。又看到一旁的两只野鸡,十分惊㤉。

    “这些天怎么啦,娘觉得有些发蒙,一辈子都没吃过几回肉,这些天却天天吃肉,还有钱赚。你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散财童子?”

    “娘,看你说的,我不是那天差点淹死么,醒来明白了一些事理,想帮帮家里过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