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特工重生成摄政公主
繁体版

第二十五章 攻破天丰国

    天驰国根本不怕赵国的老将姜良,他个打起仗来畏手畏脚的贪生怕死之徒,一点杀气都没有!这个姜良啊!人老心老,已经力不从心了!陵川军害怕他?笑话!他们真正害怕的是那天丰国王子何万成啊!自古英雄出少年,那和万成年纪轻轻的就威武果决,杀气腾腾的!而且足智多谋,他们是怕冒然攻城,让和万成这个王子给算计了!

    消息自天丰邻国传开,越传越广,传到了天丰国王的耳朵里,他为了验证传言命和万成为守城将军。

    正月初五陵川军再次聚集在天丰国城墙下时,陵川军见守城换成了和万成果然害怕的撤军了。天丰国国王听后大喜,三天后陵川军又来攻城,发现守城又是何万成又撤了兵。又过了七天,发现守城还是何万成,纷纷怨声载道。

    三次兵临城下只因看到守城换了人就吓得撤了兵,天丰国国王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便下令催促老将姜良主动出战陵川军。姜良本来明知不敌陵川军,便直言辩解说,陵川军势大,天丰国较弱,固守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赵王本来已经相信了天驰国的谣言,一看姜良仍然坚持不出战,更加怀疑姜良是真的贪生怕死之徒,已经人老心老,力不从心了。便罢免了姜良的统帅之职,改让他的儿子何万成统领军队,对阵陵川军。

    何万成为了证明自己的胆识,变更了姜良原来以防御为主的战役部署及军规,更换了老将姜良使用的所有将吏,积极组织进攻。

    十天后,陵川军又来了,他们拼了!然而何万成的将士们士气大涨,很快就把陵川军给打退了。

    三天后,攻城方陵川军改成了镇川军,镇川军本就是草根出身,骂功极高,在城墙下骂骂咧咧的,一个小白脸小白脸的叫着惹怒了何万成。陵川军40万都要怕他,镇川军半路参军的有什么资格在他面前叫嚣?

    针对何万成急于求胜的弱点,镇川军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何万成出城攻打,然后进而分割包围。镇川军见大批的敌军已经出城,率兵切断了天丰国的军粮道,军粮被断,天丰国的大批人马又被俘虏。

    随后,程锦书又派军队采取24小时轮番制骚扰天丰国,并放出狠话,再不投降他们就要强攻了!国王投降还能做天驰国的闲散王爷安度晚年,如果继续冥顽不灵,天驰国就让他没有晚年!

    一个月后,天丰国的国王终于扛不住压力,投降了。

    攻下最后一个国家,从年前打到年后,用时最多,但收益却也不少。天驰国有了天丰国,不,天丰城这个海盐制造基地,且不说最直接的盐价会变得有多亲民,后续这一片海岛开发好了,海洋贸易给天丰国带来的收益更是不可限量。

    小国局势已定,小国各个部门也只能积极配合。攻下国家后,由于陵川军并没有对小国百姓实施屠城等残暴的攻城手法,百姓对于天驰国军队的入驻也没有太强烈的反驳声。

    京都再度传来捷报

    “洛阳国,滨海国,天丰国,唐国,纪国,宁骁国天丰国等众小国因连同突厥犯我天驰,如今已经全都被摄政公主打下来了!”

    朝廷又是一阵惊涛骇浪!

    小皇帝听到消息振奋不已,那些小国一直和突厥打配合压着陵川,如今竟然成了天驰国的城池?

    朝中众臣也是控制着自己那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本是平乱出去的,平着平着就把就把那一片都打下来了?!旷古未有啊!

    史官记录的笔都快拿不稳了,很是自豪的写着这段风光历史。

    下了早朝,秘令拿来加急密报,小皇帝看完以后,连忙召集了中书令和大学士进御书房议事。

    “行省制?”

    方涵虚听完小皇帝讲的内容,震惊不已,这摄政公主的头脑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么超前的制度就算是他自己也想不出来啊!

    “是啊,所以,方书令,你又来活了!”

    “能为陛下分忧,是臣之幸事!”

    小皇帝想了想问,“你那个陵川布政使选的怎么样了?”

    方涵虚惭愧道“臣想让上任的探花郎担任陵州布政使,但他空有才华却只想呆在翰林院养老,臣劝说不动他……”

    小皇帝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朕这就下旨!”

    “皇上英明!”

    “所以,还要先选出六个布政派往西北”

    “臣定当竭尽全力挑选人才!”

    “大学士!”

    “臣遵旨!”

    ……小皇帝都不用说,那大学士就知道小皇帝的意思了,辅助中书令办理此时咯~

    西北

    程锦书站在海边,脑袋里想着那句话:吹着四月的海风,太阳是暖的,风还是凉爽的,海浪轻拍,涛声依旧。

    四月了,快要播种了。

    程锦书想着,这里冬天冰天雪地,经济落后,不如开垦荒田种棉花,成立棉衣工厂,让那些为战前参军的后勤女子们提供一个营生。以陵川为基地,先带动当地的纺织发展,再带动西北的工业,百姓手里有钱资金才能流通,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说干就干!程锦书带着陵川的女子和军队后勤女子种棉花。镇川军因为本就是草根出身,大量的镇川军本着种田还能多份收入,参与了种植的行业中,程锦书也给了他们一些种植作物的推荐。

    有些士兵碍于面子,但又想开荒种田,于是便有了便在下田时说自己是镇川军,回军队又说自己不是镇川军。

    除了带领这些女子种棉花,程锦书还有意传授给她们养蚕的相关知识。很多女子想着可以纺织做自己喜欢的衣服纷纷加入了养蚕的潮流中,四月中旬,陵川来了布政使。

    虽然都说浓眉应该配大眼,可这布政使的浓眉搭配他的内双眼睛,虽然不是很大但很有神。眉骨高,鼻子又直又挺,薄唇带有弧度,脸型轮廓很好,下颌角的线条十分流畅。

    书中那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也不过如此吧。

    布政使走向程锦书行礼道,“在下是从京都调过来的陵川布政使”

    程锦书看着陵川布政使,真不是她花痴,而是她觉得这人是真的很眼熟。

    程锦书请布政使到酒楼吃饭,没等寒暄几句,程锦书猛然想起!

    “你是殿试的探花郎!叫……”陈锦书用手指指着太阳穴,随后二人异口同声道,“南宫良!”

    气氛瞬间就不再尴尬了。

    程锦书笑道“我还以为你这一辈子都会躲在翰林院当个公务员了”

    南宫良也是摄政公主钦点的探花郎。所以南宫良对此,也不再避讳道,“当时我也是怕被你们给推到朝堂上当右相”

    程锦书淡笑道,“有多少人眼红着右相的位置,够不着,有人想推你上去你却不肯,我真是好奇呀”

    南宫良无奈道,“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做个可以养老的小官,至少还能得善终”

    程锦书叹息道,“是啊,相交白首之情终究敌不过利益至上,身居高位之久也难保心性有变,可如今”程锦书放下酒杯,“探花郎被调至此处,恐怕再想躲清闲可是不能咯”

    南宫良道,“西北贫瘠,但也少了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费心造福百姓可比劳神立足朝堂更让人舒心啊”

    程锦书笑道,“探花郎的思维我深感佩服”

    二人喝酒碰杯,相视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