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亡之秋
繁体版

第六章 汉魏军绵竹会战

    绵竹,位于成都平原北部。

    此地修筑有绵竹关,关外有鹿头山,保有城关与险要,可控制南北蜀道,形成抵御北敌南犯的最佳阵地。

    反观,若北方军队攻取绵竹,便能进入平原,一马平川,二三日间便可到达成都。

    在季汉炎兴元年,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冬十一月,这里即将爆发决定两国国运之绵竹会战。

    季汉方面。

    季汉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将军队此时据守于此,他麾下有一万多人。因绵竹离成都不远,诸葛瞻便能获得成都方面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足以御敌数月。

    曹魏方面。

    曹魏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得手,从江由到涪县,再进攻绵竹,可谓千里大进军。

    随邓艾入蜀的军队再加田章军有三万多人,而能参加绵竹之战之军为二万人,兵力高于诸葛瞻,但远离本土,补充兵源及粮草困难。

    所以可以看出,即将爆发的绵竹之战,对于双方来讲,都至关重要。

    若季汉取胜,不仅可以击败邓艾、田章,保全蜀地,也能逼退在剑阁以北驻军观望的钟会。季汉极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甚至是大获全胜。

    若曹魏取胜,击败诸葛瞻后,邓艾便可长驱直入,到达雒县、成都。而此时成都已无兵,从巴东回师的右将军阎宇还在路上,南中霍弋部并未北上,那么邓艾很可能直取成都,从而覆灭季汉。

    开战前。

    诸葛瞻命军士王富率绵竹百姓转移至附近山林,以免遭战火涂炭。

    此时王富率百姓正从南门而出,行至二、三里,有百姓道:“将军,北贼真杀来否?”

    王富道:“是的,不过请乡亲父老放心,绵竹由诸葛都护亲自守卫,定会让北贼有来无回。”

    另有百姓道:“都护真能击败北贼,保全国家?”

    王富坚定道:“诸葛都护得丞相真传,通晓兵法,他定能战胜敌人,请先山林躲避数日,等候胜利之捷报。”

    于是王富率百姓,继续向山林而去。

    新一日,绵竹城关关楼之上。

    黄崇道:“都护,城中百姓已全部转移山林。我军占据绵竹城关与鹿头山各处险要,便可以逸待劳,等待邓艾前来。我军只作闭门谢战,邓艾攻关不成,士气必然受挫,时间一久,反击之机便会到来。”

    张遵道:“只要守住绵竹,不让邓艾进平地,邓艾便只能撤军,等他退到涪县,我军可与剑阁军南北夹击,将其围而聚歼。”

    诸葛瞻看着地图,道:“邓艾之军,来势汹汹,连取江由、涪县,欺人太甚,我欲先挫其锋芒,再作长久之举。”

    黄崇道:“不可,如今不宜迎战,当闭门谢战,请都护三思。”

    只见这时,魏军先锋接近绵竹城关。

    魏军先锋将领邓忠看着前方绵竹城,见对方依托城墙防御,道:“蜀军关闭城门,看来是不愿出城迎战。”

    先锋将领师纂道:“这里是进入成都之最后堡垒,是一定要攻取之。”

    邓忠道:“可绵竹如此坚固,何以攻取?”

    师纂想了想,道:“当禀报统帅。”

    邓忠于是飞奔至后军,见到邓艾,道:“父亲!”

    邓艾道:“你回来作甚!”

    邓忠道:“蜀军关闭城门,不愿出城迎战。请问邓将军,是否要强攻?”

    邓艾想了想,道:“蜀将诸葛瞻乃诸葛亮之子,可谓名门之后,何不先礼后兵,派使者劝降,劝降不成再攻城亦不迟。”

    邓忠疑惑道:“劝降,可有用否?”

    邓艾道:“不试怎知。”

    于是邓艾就地亲笔书信一篇,派出使者,拜访诸葛瞻。

    不久,使者来到绵竹城下,一听使者来了,诸葛瞻放其进入,给与接见。

    使者将邓艾书信呈上,文中道:君侯名门之后,声誉西蜀,今两军相遇,不忍杀戮,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

    诸葛瞻阅后,道:“写劝降书,难道他害怕本将军而不敢进攻?”

    使者道:“君侯,我邓将军敬重君侯一门,若降可得封赏,更可保全蜀百姓,以免遭生灵涂炭,还望君侯三思。”

    诸葛瞻大怒,道:“绵竹只有断头将军,无有降者,来人,拖下去斩也!”

    使者激动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君侯!君侯!”片刻之后,手起刀落,诸葛瞻命人将使者首级挂与城楼之上,向魏军展现战斗到底之决心。

    之后,邓艾听说劝降失败,使者被斩,于是命令全军做好进攻绵竹的准备。

    剑阁方面。

    不断有军士向姜维报告江由、涪县方向的军情。

    李密道:“大将军,援军诸葛都护行军缓慢,刚到涪县便停下,仅派先锋至江由,迟一日,江由被魏军夺取。诸葛都护见情况有变,于是放弃涪县,退守绵竹,使二城迅速陷落。”

    廖化道:“如今之势,魏贼当南下绵竹,威胁成都。”

    张翼道:“我军抵挡钟会,无力分身再截邓艾,这该如何是好。”

    姜维道:“诸葛思远若能坚守绵竹城关,控制附近鹿头山,使邓艾即不能攻关,亦无法翻山,那形势还能控制。可我担心诸葛思远会出关与邓艾野战,而思远初上战场,邓艾常年作战,彼此之间,战力不同。若是野战,形势或将不妙。”

    廖化道:“那我军是否支援绵竹。”

    姜维道:“魏贼占据涪县,剑阁军若南返或陷入南北两面迎敌之态势,这样即无法支援绵竹,亦会对我军不利。”

    张翼道:“那我军只能在此挡住钟会,继续监视涪县、绵竹魏贼之动向。”

    姜维道:“如今只能如此也。”

    此时,回师成都的右将军阎宇,已率军到达江州,并在这里得到邓艾偷渡阴平成功的消息。

    阎宇看着地图,道:“阴平山道,常年失修,异常险恶,然而山高路远,却挡不住魏贼入蜀之决心。”

    部将道:“邓艾翻山之后,走汉德阳亭取江由,之后会取涪县、绵竹,若没有军队于涪县、绵竹挡住邓艾,邓艾便可长驱直入,到达成都。而大将军在剑阁,若被钟会牵制,亦无力回援。”

    阎宇道:“陛下已派诸葛都护北上对抗邓艾,诸葛都护能集结的军队超过一万人,此时应该已经与邓艾相遇。”

    部将道:“如此情况,我军应如何应对。北上对付邓艾,还是向西返回成都。”

    阎宇想了想,道:“军队先留于江州,派人联络诸葛都护,是否需要增援,若都护要求,全军立即向北。若都护不从,再回成都不迟。”

    部将道:“诺!”

    于是阎宇没有全力向成都进军,而是停留江州,派人先联络诸葛瞻。

    此时,绵竹城外,魏军已经列阵。

    邓艾与牵弘、王颀、杨欣等坐镇中军,师纂负责左军,邓忠负责右军,两万大军于城下挑战。

    绵竹城楼上,黄崇道:“魏贼势众,不可出战,连弩箭矢拒之,足以退敌。”

    诸葛瞻道:“我已斩杀敌使,自当出关迎战,由你坐镇城楼,待我亲手斩杀贼首。”于是诸葛瞻命黄崇坚守城关,本人则亲自率军出城。

    于是汉军出城列阵,诸葛瞻坐镇中军,诸葛尚在左,李球在右,张遵在后。

    于是,一万汉军对阵二万魏军,成都羽林军对阵凉州陇西军,大战一触即发。

    只见黄崇火速下关至诸葛瞻身前,急劝道:“都护,两军野战,敌强我弱,形势对我军不利,请都护立即返回城中。”

    诸葛瞻道:“如今之势,只能一战!”

    黄崇痛哭道:“都护,都护不可矣!都护!”道后拉着诸葛瞻大腿。

    诸葛瞻感慨道:“我于内不能除掉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江由,我有三罪,何有什么面目回去!放开我!”

    见黄崇依然缠着自己,诸葛瞻道:“来人,把他拖回城去!”

    于是走来两个军士,将黄崇强行拖走。

    对面魏军。

    见诸葛瞻已列阵,邓艾道:“诸葛瞻勇者也,坚城不守,竟出城与我决战。”

    牵弘道:“自来送死也,求之不得。”

    邓艾道:“牵将军,你认为应如何攻破蜀军之阵。”

    牵弘观察片刻,道:“中军迎战,以师纂、邓忠二位将军左右包抄,由三面包围蜀军,必能击破之。”

    邓艾道:“牵将军之计与老夫略同,立即下令,迎战!”

    于是魏将牵弘、王颀、杨欣率军向汉军冲锋。

    对面汉军。

    诸葛瞻抽出佩刀,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军将士,杀贼报国!”

    于是汉军也向魏军冲锋,两军开战。

    半个时辰后,师纂、邓忠从两侧杀出,师纂与诸葛尚对战,邓忠与李球对战,汉军陷入三面迎战之势。

    黄崇在城楼击鼓助兴,两军之呐喊声,刀剑声,搏杀声,响彻整个绵竹地区。

    交战半日,两军皆显疲惫。汉军依然立于城外,阵型岿然不动,师纂、邓忠感觉战机已失,便率先退回,魏军大部徐徐后退,初次交锋,汉军形势占优。

    师纂、邓忠回到邓艾身边,汇报军情。

    师纂道:“邓将军,敌军坚守阵型,十分牢固,不可击破。”

    邓忠道:“不如暂时撤回,再寻良机。”

    邓艾大怒,道:“两军交战,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还说什么可与不可!你二将立即返回战场,杀灭蜀兵,若有畏惧不前者,斩首示众!”

    此时邓艾为何如此愤怒,因为邓艾知道,若此战不能取胜,诸葛瞻必然声势大涨,自己前无可进,后无可退,将深陷绝境,于是大声叱责二将,强令返回。

    师纂、邓忠见邓艾态度坚决,不敢怠慢,驰还战场。邓艾亦亲自靠前督战。

    汉军方面,见魏军攻势减弱,逐渐退去,便以为胜利已为时不远。

    诸葛瞻与诸葛尚、李球、张遵等人商议是乘胜追击还是回关休息,忽然间,魏军又从三面杀来,这让诸葛瞻始料未及。

    诸葛瞻怒道:“败军将至,不足为虑,再胜定能斩敌统帅,命令全军,迎战!”于是在诸葛瞻的命令下,汉军继续与魏军交战。

    这次交战,魏军使出全力,不顾伤亡,反复冲杀,誓要冲破汉军阵型。

    因邓艾陇西军,常年作战,战力本就强大,加之这次交战关系胜败存亡,邓艾亦靠前督战,要求只许进不许退,敢退者杀。于是魏军战力被提升至极致,便能以一敌三,以三敌十,魏军本来人数超汉军一倍,优势即逐渐显现。

    不久,汉军阵型出现破绽,只见多处被攻破,魏军疯狂突入垓心,诸葛瞻手持兵刃,率众力战。

    而突入者越来越多,汉军阵型被完全冲乱,伤亡越来越大,逐渐抵挡不住,诸葛瞻的位置逐渐成为最前沿。

    见身为汉军统帅的诸葛瞻过于靠前,不远处的邓艾命令弓箭手对准射击。只见箭雨射来,诸葛瞻连中数十箭,连人带马,皆被射倒。

    见主帅倒下,汉军方寸大乱,张遵、李球、诸葛尚不断约束部队,然而慌乱中的汉军,不断被魏军收割人头。

    张遵、李球见邓艾位置靠前,想直取敌将首级,二人还未冲至跟前,却被魏将牵弘、王颀、杨欣等拦截,先后战死。

    诸葛瞻、张遵、李球皆亡,汉军伤亡过半,败局已定。

    混战中的诸葛尚,见汉军悉数被杀,仰天长叹,并道:“我父子深受国恩,可惜没早斩黄皓,以至国家受辱,百姓遭殃,以致今日之败,我活着还有何用!”于是冲向敌军之中,他被邓忠、师纂包围,突杀一阵,刀钝人疲,随之战死。

    四位汉将先后战死,汉军伤亡几乎殆尽,仅有少数人退回绵竹城。

    邓艾、邓忠走到诸葛瞻尸体前,邓忠道:“父亲,这便是诸葛瞻。”

    邓艾不屑道:“乳臭小儿,不通军事,非要与我相争,固损命也。”

    邓忠也嘲笑道:“若是坚守城池,怎会全军倾覆,遭此大败。”

    斩首前,邓艾心态忽变,道:“然诸葛氏父子孙三代皆殉于国事,保全忠义名节,亦值得称赞。”道后斩之,命人将首级传送洛阳,以彰其功。

    邓忠道:“从此以后,诸葛氏之神话破灭,谁也挽救不了垂死之人。”

    师纂走来,道:“我军消灭蜀军大部,蜀军余部退回绵竹城中,是否继续进军,攻下城关。”

    邓艾见城关近在眼前,于是拔剑向前,道:“命令,全军进攻!”

    于是魏军不给汉军任何喘气之机,便向绵竹城关杀去。

    此时已是黄昏,黄崇正在收容溃兵,安定军心。听闻魏军又向城关杀来,道:“汉军将士,杀贼报国!”于是黄崇率军迎战。

    汉军与魏军在绵竹城关内外,进行交战。

    第二日黎明,邓艾登顶绵竹关楼,预示着这场会战接近尾声。

    此时,只见邓忠提起一首级,赶到邓艾身前,道:“父亲,蜀将黄崇首级在此。”

    邓艾看着地上首级,道:“儿,绵竹之战,我军胜也,你看这城关内外。”

    于是邓艾、邓忠看着战场,血流成河,伏尸蔽地,二人皆感叹这场战争之强烈,伤亡之惨重,残酷之景象,远超预期。

    至此,汉魏军绵竹会战结束。

    汉军方面,诸葛瞻,张遵,李球,诸葛尚,黄崇五将及一万多汉军阵亡。

    中军士王富,因转移百姓,幸运逃过此劫。另有被冲散汉军残兵数百人,进入山野,游击而动。

    魏军方面,大获全胜。

    绵竹会战之后,绵竹及附近县乡百姓受到惊吓,纷纷逃亡,县、乡长官无法阻拦,或随众弃官逃命,或开城请降。那么在拿下绵竹之后,邓艾下一步又将做什么。当绵竹之败的消息传至成都,成都君臣又将如何应对这一局面,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谯周劝谏季汉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