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请我当老师
繁体版

314 出事了

    听了李易甫的诉说,有几个记者开口询问一些大青山的其他事。

    既然知道孔孟想打广告,李易甫也没噎着瞒着,又将孔孟去那边支教的事说了。

    听得记者们眼前一亮。

    他们来这,是听说协和医院,在抗癌药物的研发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这可是一件足以轰动全世界的大新闻,怎么采访都不为过。

    只是听了万医生的报告后,却让他们有些失望。

    方面和新型抗癌药物的疗效无关,而是作为一名记者,除了事件本身,最好还要有一定的话题度。

    不然光是直接说这种药如何如何好,效果如何如何神奇,医生如何如何努力,总觉得少了一丝灵魂。

    但现在不一样了。

    一位为了偏远地区教育事业的老师,主动奉献自己青春,却在无意之间,发现了白菇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然后他将发现,告诉了协和医院的万医生等人。

    而万医生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呕心沥血,卧薪尝胆,在经过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终于取得质的突破。

    所以,若将今天的新闻以孔老师为主角阐述,所得到的效果绝对爆炸。

    这个流程可不是记者脑补出来的,而是源于万医生的陈述。

    没错,刚才万医生叙述事情的经过时,将孔孟的作用放到了发现上面。

    白菇的这种效果是孔孟发现的,这是事实他没有篡改。

    万医生改动的是后面的部分,即从发现到成品的研发,全成了他自己的功劳。

    对于人们来说,一项发明的诞生,功劳最大的从来就不是提出想法的人,而是将这项技术从想法到实际作用的完善者。

    不信?比如牛顿!

    牛顿最出名的就是他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其实在牛顿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提出了这方面的概念。

    而牛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用具体的公式表述出来,并将其真正应用到生活中。

    还有诺贝尔。

    诺贝尔奖又被人们称为炸药奖,是因为这个奖项的建立人诺贝尔,就是通过研究炸药成为世界首富的。

    但所有人都知道,炸药的最早发明者来自法国,而且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可现在放眼世界,人们只要提到炸药,或者和炸药有关的东西,第一反应绝不是华国古代的炼丹师。

    而今天,发明这种抗癌特效药最大的工程,自然也不可能是孔孟。

    这也是万医生愿意把抗癌特效药的发现人,还给孔孟的原因。

    片刻沉默,忽然一位记者道:“万医生,我知道如果没有你,就绝对没有这种特效药能诞生。

    但为了获得更好的新闻效果,我想以那位孔老师为主脚进行报道。

    不过您放心,关于新闻的内容,我绝对会实事求是的进行报道,不会抹杀您的任何功绩。

    您看行吗?”

    哪怕已有所想法,但记者们还是要征求万医生的意见。

    一篇新闻或者说一个故事只能有一个主角,如果把孔老师放进去,那么万一生的篇幅就只能在文章的结尾用一两句话匆匆概括。

    这样的话,人们大概率记住的只有那位孔老师。

    至于万医生,估计就只能在医学界扬名立万了。

    闻言,万医生神色一肃:“这位小兄弟,虽然那位孔老师发现了白菇的特殊药理作用。

    而真正将这种药用于临床实践的,是我!

    所以我建议你撰写新闻时,还是秉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新闻效果,就盲目的以偏概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那位年轻记者一愣,显然没想到万医生的反应竟然这么大。

    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好好,我明白您的意思,的确是我刚才考虑不周。

    您放心,关于白菇抗癌特效药的新闻,一定只有一个主角,而且这个主角只会是您。”

    听了这个记者的话,万医生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接着他又开始从细节方面,去阐述这种抗癌特效药的效果,得到的自然是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

    很快新闻发布会结束,讲那些满意的记者送走,万医生疲惫的深吸了口气。

    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年纪毕竟大了,这一番折腾,让他有些吃不消。

    还好一切都结束了,事情也在朝他计划中的发展。

    扭头从会议室出来,他正准备回办公室,接着就是一愣。

    因为他看到李易甫正站在走廊对面,而且对方的脸色阴沉得可怕。

    “老李,你这是干什么?”

    和李易甫认识这么多年,老李从来都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好像他永远都不会生气。

    可是现在,他明显感觉到了李易甫的愤怒。

    果然就听李易甫哼了一声:“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我问你,刚才那位记者,想以孔老师的名义写一篇报道,你为什么要阻止?”

    万医生理所当然道:“为什么?难道你没看出来?

    若真让他那么写,人们记住的,只会是主动到偏远地区支教的孔老师,而不是我这个万医生。”

    “那你为什么非要让人们记住你?难道你真想名垂青史?”

    万医生哈哈一笑:“名垂青史可不敢当,但作为药物的发明人,我让记者以我为中心报道,好像没什么问题吧?”

    话说到这里,李易甫终于爆发出来:“药物的发明人?

    姓万的,亏你还有脸敢说出口。

    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别人不知道,难到你我还不清楚?

    你巧取豪夺孔老师的劳动成果就算了,结果连出名的机会都不给他。

    你摸摸自己的良心,是不是都让狗给吃了?

    你知道他想出名是为了什么吗?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云溪希望学校。

    他想借助自己的名气,帮助那里的学生和村民走出大山。

    结果你倒好……

    从现在开始,不要告诉别人认识我,我怕丢人。”

    “你……”被李易甫一顿抢白,饶是万医生脸皮早已做到宠辱不惊的境界,此时也忍不住恼羞成怒。

    “老李,我做什么事不用你来教。

    你要真想为那位孔老师打抱不平,可以到药监局起诉我。

    我随时都可以奉陪。

    当然,若你拿不出真实有效的证据,这种话就不要说了,不然只会让别人认为这是嫉妒。”

    “好,好,很好,亏我还把当你当成这么多年的朋友,没想到竟是我瞎了眼睛。”

    对方的话,气得李易甫一阵头晕目眩。

    只是除了生气,他好像什么都不能做。

    毕竟现在发明专利在对方手里。

    而万医生又掌握了,白菇药物提取的核心技术。

    除非时光倒流,否则他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既定的事实。

    谁知看着愤怒到极点的李易甫,万医生反而镇定下来:“老李,我不想和你吵。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我赢了,这件事就只有我一个人说的算。

    对了,再告诉你最后一个消息。

    虽然白菇抗癌药物的人提取技术,已经被我们完全掌握。

    但想要大批量的生产,必须要有足够的原料,即大量的白菇。

    而白菇的培育,今天也将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相信明年的今天,不管你在华国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这种菌类的影子。”

    摇摇头,李易甫已不知道该怎么说。

    对于这样无耻的人,哪怕你骂的再狠,对方也只轻轻一笑,丝毫不会有效果。

    他正准备离开,谁知电梯门这时打开,一个人慌慌张张的跑过来:“万老师,出事了,大事不好了!”

    万医生一愣:“什么不好了?你说清楚。

    难道是服用特效药的病人病情有了反复?”

    病人病情反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像癌症这种疑难杂症。

    很多人在治愈几年后,已经觉得没有问题。

    谁知去医院一检查,却惊讶的发现,癌细胞不知什么时候又扩散了,情况甚至比之前更严重。

    “到底是哪个病人的病情出现了反复?你记录了没有……”

    万医生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直到他停下来,年轻人才猛然摇头道:

    “不是病人出了问题,而是白菇的人工培养。

    医院聘请的工作人员,今天早上例行巡视培养基地时,

    惊讶的发现,那些原本长得好好的白菇,竟然有一大半,出现不同的枯萎现象。”

    “什么?”万医生也被这个消息震惊到了。

    他连忙抓住对方的衣领道:“到底什么情况?你快点说清楚啊!”

    年轻人被他揪得一个踉跄,刚想用力挣脱,但见万医生瘦骨嶙峋的身体,还是没敢乱动。

    倒不是他出于对面前老头的尊重,而是万一不小心,将老先生摔到地上,那他以后也就不用在协和医院混了。”

    年轻人摇摇头:“石医生,我就跑个腿,具体情况根本不知道。

    既然你对白菇这么关心,可以亲自过去看看。

    反正这里距离实验基地并不远。

    看着匆匆离开的石医生,李易甫顿时一头雾水。

    他不是医学专业,加上白菇的研发他几乎没有参与。

    因此就算两人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说出来,他该听不懂还是听不懂。

    几乎没有迟疑,李易甫就决定跟过去看看。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任何的突发状况都不能算坏事,反正事情再坏,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坏。

    正如那位年轻人所说,培养基地距离这里只有一公里。

    万医生和年轻人是坐着出租车走的,他也叫了辆出租车跟了上去。

    李易甫有些没想到的是,医生竟然把培养基地放在了植物园。

    看着园内青葱茂密的植物,各种各样盛开的鲜花,他的心情没来由就好了一些。

    在植物园的正中心,这是一个有点类似大棚的建筑,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植物园的育苗场所。

    这让李易甫不得不佩服万医生。

    植物园需要培育各种花草,来充实园内的植物,而白菇从种子到幼苗,也需要精心培育。

    在京城,特别是协和医院附近,绝对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

    可能是万医生进的匆忙的缘故,植物园幼苗培育场所的大门并没有关,李易甫抬步就走了进来。

    由于见过白菇的模样,李易甫第一眼就看向植物园幼苗培养场所的一个角落。

    那里白花花一片,仿佛预示着京城迈入冬季后,即将迎来的第一场雪。

    而雪景,从来都是北方地区最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致。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一声断喝打断了李易甫的遐想。

    说话的正是万医生,只见他拔出一颗白菇放在手中,眼睛里全是不敢置信。

    带着疑惑,李易甫走了过去。

    刚才离得远,看不出什么,现在一接近,他立刻就发现了不同。

    原本雪白雪白的白菇,其菌盖位置出现肉眼可见的黑灰色,而根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枯萎。

    李易甫并不懂植物学,但他依旧能看出,这是死亡前的征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李易甫清楚,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学着万医生的样子,他也拔出一颗。

    然后他的心开始不停下沉,刚才看外表还看的不是很明显,但这下连根拔出,他惊愕的发现,手中白菇的茎杆内部,竟然出现十分严重的坏死。

    放在鼻尖轻嗅,还有阵阵恶臭传来。

    扭过头,李易甫问旁边年轻人:“你们我的工作人员,是不是用错了药?”

    这是李易甫想到的唯一的可能。

    他虽然不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但因为出身农村,他对植物种植也有一点了解。

    一般的植物想要长得茂盛,往往离不开水源,化肥和农药。

    水和化肥自不必说,农药的作用是帮助植物防虫防病,甚至一些特殊的农药,还有除草,控旺,叶面施肥等作用。

    比如除草。

    常见的除草剂分为很多种,像玉米地的除草剂,它会杀死除玉米地之外的大部分植物。

    所以对大部分植物来说,这种除草剂完全等同于毒药。

    也是李易甫怀疑的根本所在。

    如果这里的工作人员,将特殊除草剂,甚至只是使用了盛装过某种特殊除草剂的喷雾器,都会对白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闻言,那位工作人员连忙摇头:“绝不可能!

    这些白菇万医生特意交代过,我们只是在必要的时候浇些清水,连肥料都不敢用,又怎会往里面喷洒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