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下的案件
繁体版

永不消逝的电波

    1948年的上海,一间小阁楼内,身着青灰旧羽纱长衫的李白正在发送着他人生中最后一份电波。显然,他对这个事实也已经十分地了解。

    但我们却并未见他有丝毫的慌乱:他那因常年抚摸电台而早已布满老茧的手指依旧灵活自如,沉稳地敲击着电键——电键也仿佛年老,失去了它最初的光泽——他的身躯依旧挺得笔直,令人可以相信,即使山河破碎,战友也依然能依靠他的臂膀;他那双眼依旧炯炯有神,直射出自信而凌厉的光芒,目视远方,电波在他眼中荡漾,机密的信息便送达党的故乡。

    此时的另一边,数辆吉普车装载着国民党特务正急速驶来。他们的目标十分明确,正是李白身处的那座小阁楼。吉普车飞速穿过纵横的街道。白亮的街灯照射在漆黑墨绿的车身,变的同样漆黑,反光如同黑洞般深不见底,透射出令人窒息的恐惧。车辆犹如邪恶的魔鬼,张牙舞爪地飞扑向那暴风中摇摇欲坠的小阁楼。

    黑暗即将完全覆盖那座小阁楼,但阁楼中的人儿似乎并不在乎。既不愿收拾行囊急速逃去,也没有独坐角落战战兢兢。他依旧端坐着,手指敲击着,一连串优美的电波便荡漾开来。

    在他眼中,电波是有生命的。它由他创造,从他的指尖,“咻”的一下便飞往各个方向。它会聪明地绕过木墙、铁窗,沿着毫无阻碍的空间穿梭。它仿佛长了一双翅膀,就像古时的信鸽,飞跃山川,将信息送达。

    那是两封紧急且至关重要的消息,事关解放战争的胜利,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延安。于是很自然,人类想到了他们所发现的最快速度——光速。

    李白对光速的运用如火纯青。他心无旁骛,镇定自若,指尖每一次的跳动都透露出一股强大的信念。他还从未失手过。尽管如此,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他的手指已经越敲越快,他的额头开始沁出细密的汗珠。

    快些!还要再快些!

    敌人正穿过重重阻碍,趁着夜色,裹挟着黑暗而来。魔鬼似乎也只敢在黑暗中叫嚣。双方都在与时间赛跑,但他们所依仗的却有不同。一个是畏惧,一个是信念。

    终于,魔鬼还是到达了阁楼下。他们慌乱地跳下车,匆匆忙忙地爬上楼。听着沉重而杂乱的脚步砰砰作响,李白明白,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

    随着电键最后一次的弹起,他与它完成了各自的使命。李白站起身,将记录着波段、密码的纸条卷起吞下,遥望着远方的战友,心中默念着刚刚最后的电文:“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与此同时,国民党特务也冲破房门。他们惊讶地发现,眼前的这个人对于他们的“造访”并不畏惧,手中漆黑的枪管也似乎只是摆件。

    他注视着远方,只是注视着远方。

    那远方,有一串带着信念的电波,以光速静静地蔓延着,漂过了大泽,越过了山川,最后飞向了宇宙深处。那电波永不消逝,带着同样不会消逝的信念,将会飞跃整个宇宙。

    时间静静地流淌着,或许它是实体的,一个单位时间就是一个晶莹剔透的球体。放眼望去,无数个球体完美地排列成规则的矩阵。若站在一定的尺度上观望,我们也许能惊奇地发现,球体变成了粒子,矩阵变成了粒子流,所有的粒子形成一条宏伟的长河。它也许可以被称为“时间河”。

    随着一个个单位时间的流逝,一个个完全相同的空白的球体开始不同起来:对于某个人而言,有的是所谓“前天”“昨天”“今天”,从床上爬起,刷牙,洗脸,吃早饭……平淡地度过时间;有的是惊喜地发现了一部感人的电影;有的是激情地打着篮球……每个球体内部都在连续地、循环地闪过一幅幅画面,一幅幅等时长的画面。我们还可以明显地看到那条分界线——空白球与彩色球的分界线。

    当我们捡起其中一个彩色的球——就像牛顿在海边捡起一个个彩色的贝壳一样——或许可以触摸到球的深邃,思绪可以飘入其中,在球中的世界翩翩飞舞。

    一名“听者”伸出了它的触手,触碰着一个彩色的球,静静地作聆听姿态。(或许我们可以把那触手叫作耳朵。)它的脸上——也许它没有,但请允许我这么称呼——流露出痴迷的表情。

    一会儿后,它又将它的“耳朵”贴紧到下一个球上,继续聆听着。这也许就是它的工作,或者是它的生活,但毫无疑问,它的确很享受。我可以确定,它“听”过了许多个彩色球。

    对它而言,每一个球都是一张“CD”,上面刻好了不同的歌曲。当它的触手伸向一张“CD”时,便是要倾听里面的歌曲了。每首歌曲都十分优美,也许是因为歌曲本身就不相同,它们带给听者的感受也不相同,但它应该都很喜欢。

    这时,听者明显又在一张“CD”上听到了一个奇特的音符。因为它身体表面的球粒状的结构宛如灯泡般闪烁起来。它进入了球体的思绪开始在那个球中跃动起来,它不满足于仅仅倾听了,它要在其中加入自己的表演。

    与此同时,李白所在的那个时空中,在离地球遥远的宇宙中心,没有一丝的光芒,因为这儿没有一颗恒星。漆黑的“幕布”开始抖动,隐约出现了一排整齐圆球形状;渐渐的,圆球开始变得明显,它们由黑色慢慢转变为蓝白,而后变为黄白,继而转为纯白色,忽然间又变回漆黑,循环着变色,但间隔越来越短,最终变成了闪烁,它们以相同的间隔距离排列着,宛如一块黑色丝绒地毯上挂了一串闪烁的灯泡。(这灯泡可是标准的球体!)随后,在这排球的下方又出现了同样的圆球,重复着上面的过程……圆球不断出现,每两个球间保持着相同的距离,每个球都闪烁着光芒。渐渐的,闪光圆球布满了这片原本漆黑的空间。

    那串电波还在宇宙中继续航行着。它飘呀飘,像是巨浪翻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却又始终保持着航向,不停歇地行驶着。终于,它抵达了宇宙中心。考虑到宇宙中各种电磁波的干扰,这串电波按理是无法传递到如此远的距离的,但它的的确确做到了。

    随着电波的抵达,圆球在与之接触的瞬间停止了闪烁,回归了最初的漆黑,慢慢消失不见,或者说,与宇宙的背景融为一体。所有的圆球都不见了,就好像刚刚那幕从未发生过一般。

    听者似乎表演完了,它满足地松开了耳朵,开始继续听下一个彩色球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