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未满,雨漫倾城
繁体版

第三十一章 大学报到

    “你们是新生吗?我是你们的学姐。”一位穿着红色志愿服的学姐迎面问道,衣服上面还印着几个大字:安州大学。

    章程笑脸盈盈地说着:“学姐好,我们是新生,本来以为这个点没有学长学姐接待了,没想到还碰到了这么好看的学姐。”

    在一旁的我拉了拉章程,小声说着:“喂,你可是有女朋友的人。”

    “你放心,我知道。”章程有点不耐烦了。

    “对了,你们是什么专业的啊?”在前面引领着路的学姐停下来问道。

    “我们是物联网专业的。”章程殷勤地回答着。

    “物联网,我好像没听过啊!”

    “哦,我听说这个专业我们好像是第二批,所以我们的直系学长今年也就大二。”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印象了。这个专业应该是信息工程学院吧?”

    “对的,对的,学姐真聪明,学姐方便留给联系方式吗?”章程放下了手中的行李箱,又往前凑了上去。

    “额,不好意思,我不加陌生人。好了,你们到了,进去找你们的班组登记吧。”

    “学姐,你放心,我啊,就是怕以后学业上遇到什么问题,到时候好请教你啊。”章程转过头,对我使了试眼色。

    我意会到了那个眼神的含义,但是却并不想帮章程骗取学姐的联系方式,借着理由道歉着:“学姐,我朋友可能太激动了,不好意思。学姐你先忙,我们去找班组了。”

    章程带着一脸疑惑与埋怨的眼神望了望我,我朝他笑了笑,而这件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我们停在了一间大教室门前,我往里看了看,教室因为是阶梯教室所以桌子显得很整齐有高低的摆放。

    虽然时间已经是晚上8点了,但是里面的人还依旧在忙乎着,同时还有少数的几个新生。

    看着学姐渐渐消失在远处的灯光中,章程一脸无奈地走进了教室。我东张西望搜索着物联网这个班级的班组,在众多牌子中,看到了那几个大字。

    我们朝那走过去,我礼貌地打着招呼:“学长,我们是来报道的。”

    “哦,你们是物联网的吗?”

    我点了点头,另外一个人端着水杯递给了我们。“你们先填下你们的信息,尤其是兴趣爱好。”

    章程好奇地问着:“学长,这些兴趣爱好为什么还要填啊?这和我们入学有很大关系吗?”

    “有,这个以后比赛会用到,关乎到物联网专业这个名号。所以你们两个要把你们所有的看家本领都如实填上去。”另外一个人插着嘴回答着。

    突然,一阵狂笑声打破了我一直以为很严肃,甚至让人略有紧张感的气氛。

    其中一个人解释着:“我们也是新生,班组临时有事,让我们几个临时替下他。”

    章程反应过来问着:“那你们都是新生,没有一个学长?和着我们两个被你们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啊!”

    一番介绍后,我们几个简单认识了下对方。

    中间一位看着高高瘦瘦的男生说着:“天色很晚了,你们先回去寝室把东西安置好吧。到了8栋阿姨会给你们寝室钥匙,我们先留在这看还有没有来的同学。”

    “好的,那我们先走了。”章程说完,就向那位司机使着眼神示意让他搬行李。

    8栋,那是一个只有7层楼的学生寝室楼。整个8栋唯一能照亮这栋楼的只有每个寝室的灯光了,或许是因为在黑夜又没有太多灯光,所以第一眼觉得这寝室楼有点年纪了又略带点风霜。

    走进8栋,门口右边就是一张桌子,桌子前写着:新生入学登记几个粉笔大字。我走过去,透过一个只有50平方厘米的窗口往里面望了望。

    看见一位大爷正在佝偻着身子在桌下收拾着东西。“大爷,大爷。”我叫唤了几声,大爷才缓缓抬起头来。他站了起来,撑着腰,下滑至鼻尖的眼镜也快掉下来了。

    我解释着;“大爷,我们是6612的。今天来报道,拿一下寝室钥匙。”

    大爷扶了扶眼镜确认着:“112吗?”

    “不是,大爷,是6612。”我加大了嗓门。对于这位看着有60岁的大爷,我当时第一次的感觉就是不理解安州大学为什么会招募一位耳力不行的老人作为宿舍管理员。

    “612啊,”大爷嘴里念叨着,我肯定地点了点头。一大串钥匙从桌上被提了起来,大爷将眼镜放到贴近鼻尖的地方说着:“等我找下啊”

    章程有点累了,他坐在了服务桌旁的凳子上。而我因为腿脚不方便,只好靠在和大爷交流的窗口上,脑袋都快要伸进大爷工作的地方了。

    那个地方只有30平方米的大小,是寝室改成后的单人间。里面只有一张简易的小床,然后是各类的东西摆放在其他床上,大爷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电脑。

    我推了推章程说着:“喂,起来看看,这就是我们寝室的大概样子。”

    章程站起来也将头靠进去了想要看看未来四年睡觉生活的地方,一眼扫去,章程便抱怨着:“不是吧,这么小。这和之前那些学长学姐发的寝室差别也太大了吧。”

    一向耳背的大爷这时却一字不落的将章程的话听到了,他将找到的钥匙递给了我们,语重心长地说着:“别看这地方小,四年以后你们会舍不得这里的,房子小冬天更暖和。今年6月份最后离校的时候有个学生死活不肯离开这里,一直说着想要再多住几天。”

    我们接过钥匙,但是刚离开学校的我们又怎么会相信所谓的对一个仅仅30平方米大小的寝室产生不舍呢?所以对于大爷的话,我们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后面我们寝室6位依次离开学校,离开我们四年生活的地方,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

    因为寝室是在6楼,所以重活全由章程和他的司机包揽了。而我已经累得有点不行了,每爬上一个楼梯都在拼尽全力。

    章程累得叫唤着:“不行了,不行了,这个学校对我们新生也太好了吧。一开学就让我们搬行李上6楼,还没有电梯。”章程懒洋洋地一屁股坐在那个靠墙的行李箱上。

    我催促着:“就两层了,再加把劲吧。以后还有四年的时间呢,多爬爬会习惯的。”

    章层挥了挥手摇着头撑着腰说着:“不行了,那个你们先上去吧,不用等我了,我随后就上来。”

    “那行,我们先上去。钥匙给我吧,我先去看看寝室为你打头阵。”说实话,6楼的确是个比较高的楼层。在高中三年里的我们一直都缺乏体能训练,如今一下子面对这些看着就让人畏怯的楼层和数不清的台阶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或许是内心的激情还未燃尽,对于进入大学的寝室内心还是依旧保持着激动,虽然在大爷那里有了个心里准备。

    我打开了寝室门,一开门,意料之中的是:这个寝室大小和大爷睡觉的地方一样大小,但是寝室里面有6个床位。每个人的标准设备就是上床下桌的,同时还配了一个小木凳。

    “喂,怎么样?”章程在外面叫唤着。

    我走出去帮他把行李接了过来,刺激着他说着:“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看着章程仔细检查了自己位子上的每一件设备,我问着:“怎么样?还行吗?”

    章程叹了口气说着:“还凑和吧,但是比高中住校的条件好。就是这里住6个人不知道四年会怎么样?”虽然以前我们在高中住校的时候也是多人寝室,但是当时大家对于聊天与感情交流这类事似乎并未放在心上。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一些同学和我一样,只是那高中住校当一个临时学习睡觉的地方,而另外的原因也是因为住在寝室里的还有少部分学霸级人物,每次一到晚自习结束他们都会准时刷牙洗脸准备睡觉。因此,在高中时期我们舍友之间交流也比较少,自然在生活上的碰撞也很少。

    章程看着床位上贴的标签嘴里挨个念着:“徐哲涛、肖强、郭东、李何。”章程递给我一瓶水说着:“诶,你说今晚该不会就我们两个人吧?”

    我望了望这个能一眼就看全的寝室扯着脖子检查其他床上是否有被褥,我指了指徐哲涛的床位说着:“你看,那个床位不是有人铺好了吗?”

    章程凑了过去,仔细瞧了瞧,点了点头说着:“嗯,这个是那个叫徐哲涛的床。”

    我催促着:“你快收拾下吧,我们待会去学校食堂看看有什么垫肚子的。”

    章程从包里掏出了一包零食显摆着:“我们就别去了吧,今晚就吃这个吧。”

    “你还带了零食来?”有点惊讶,因为章程一个向来过得洒脱的人怎么会背上这些小零食上学呢!

    “唉,我妈非得让我带上这些东西。”

    一下子似乎有了相同的遭遇,我迎合着:“我妈也是这样说的,但是我觉得太麻烦了就没带。”

    “这些东西都是给室友吃的,我妈担心我在寝室处理不好室友关系,让我用零食先收买下你们,没我的份。”说完,章程就陆续从那个似乎永远掏不完的大包里掏出了一包又一包的零食,分别放在了他们的桌上。

    这时,一个扛着大水桶,身体有点高大强壮的人走进来了。他见到我们,喘着气说着:“你们来了。”

    他将桶放在了那台摆放在角落的饮水机上,章程问着:“你是徐哲涛吧?”

    “嗯,没错。”佝着身子在饮水机处打水的徐哲涛回答着。汗已经从他脸上留下来了,喝水的喉结一直在滑动着,看得出来,那桶水非常重尤其是还要把它搬上6楼。

    “你们叫什么名字啊?”徐哲涛心满意足地将水杯放在了桌上,其实在他喝水的时候我一直在偷偷计数着,直到他放下杯子,他没间歇地喝了足足3杯水。

    “哦,我叫章程,那个是我同学魏满。”章程躺在了那个只能坐的硬板凳上,身体靠在了桌子上,脸朝外面惬意地和徐哲涛聊着天,徐哲涛睡他的对面铺。

    我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好奇地问道;“你是不是北方人啊?”或许很多感情总是从上报自己的祖籍开始建立的,因为刚进大学的时候都在希望能找到自己老乡,并不是因为外乡人之间就不能相互照顾相互扶持,而是因为很多人第一次背井离乡,而消除乡愁的好方式莫过于知道自己附近还有一位同乡的同学。

    而这种“自报家门”的方式不仅在几十年前通讯方式不好的情况下流行,同样在2012年科技十分发达的时代也流行着。

    “你们是不是就是这的人啊?”徐哲涛问着。

    “嗯,我们是本地人。”章程略带一丝地主的语气答道。因为这个地方毕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讲,徐哲涛也就是所谓的客人了,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小优势。

    夜晚,有点寂静,虽然章程和我在同一个房间睡着,但是思念家乡的心绪总是会一丝丝窜上心头,而我也在那一刻也体会到古代诗人借月思乡的意境了。

    虽然照进窗户的月光都是来自那轮安州的月,但是窗户外的风景却大不相同,就连那照进房间的月光给人的温度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