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诸天意难平
繁体版

第七十五章 书信

    老者摆摆手道:“无妨,我们教主正在亭子中等着少侠,少侠请跟我来。”

    赵涛点点头,来到凉亭之中,也没有客气,直接坐到了东方不败的对面,仔细打量眼前的女子,这也是赵涛第一次看到东方不败的真实容貌。

    本来按照赵涛猜测,此刻东方不败应该是步入中年的成熟贵妇,毕竟东方不败已经成名十几年,按照年龄来算,就算东方不败年少有为,二十几岁便取得了天下第一的成就,十多年过去,此刻也应该有三四十岁左右。

    但是眼前的东方不败可谓是妥妥的大美人,完全不像一个中年妇女,看上去年龄也就二十多岁罢了,仿佛这出道十余年的时间完全不能再其脸上留下岁月痕迹。

    在配合习惯性的一身红衣,给人的感觉就只有惊艳二字,仿佛在万千众生中鹤立鸡群一般。

    此时又有一素衣少女上来奉茶。

    待少女走后,赵涛便道:“不知东方教主约在下前来,所谓何事?”

    东方不败并未回答,反而开口询问道:“不知道赵公子对少林有何看法?”

    赵涛思考一会便干脆的回道:“乱世闭关封山门,盛世开门迎香火!”

    实话实说,赵涛虽无对佛祖不敬,但对于那群大和尚赵涛却是真的不感冒,不说后世抗击小日子中道士背剑救苍生,和尚避世封山门。

    就说改革后,那群和尚什么开公司、办企业、开豪车的,那有一点出家人该有的样子。

    或者你要说那是个例,但是我们看下肥胖率,和尚的肥胖率远超国人的平均水平,或者说和尚中的瘦子又有几人?

    虽说肥胖率不代表一切,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问题。

    如此之高的肥胖率,可见这群大和尚伙食的确不错!

    反观道观,不提抗击小日子的贡献,在后世之中也很少有绯闻传出,大部门道馆都很清苦。

    因此,赵涛在穿越之前,无论去哪里玩,遇见寺庙都不大感冒,但对于道观,每次都会恭敬上香,并在功德箱聊表心意。

    “乱世闭关封山门,盛世开门迎香火!”

    东方不败闻言,不由得重复了一句道:“公子这个说法倒也有趣,也难怪公子有雅兴不远千里到少林寺一游。”

    此时东方不败已经得到少林探子回报,赵涛潜入少林并没有盗取功法秘籍,只是顺走了几本普通佛经,似乎专门羞辱少林一般。

    赵涛并不知道东方不败的内涵,不过到少林一游也是真的,因此并没有回话,而是静等东方不败的下文。

    只见东方不败又道:“不知道公子对我日月神教怎么看?”

    赵涛沉思片刻便道:“世人皆说日月神教为魔教,在我看来,所谓魔教也不过是正道需要那么一个敌人,五岳剑派和贵教之所以厮杀百年,不过是双方立场使然,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名利二字罢了。”

    实话实说,赵涛对于什么魔教并不感冒,在他看来就是名利二字,在加上五岳剑派和其他自称正道的门派需要那么一个对手,刚好日月神教做事横行无忌,这才有了魔教之说。

    什么铲除魔教,全是扯淡,要知道日月神教在黑木崖已经生存了数百年不止,若是真有心铲除日月神教,集合那些号称正道的门派,就算东方不败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只怕也能将其堆死。

    而少林传承千年,号称正道魁首,光是守阁僧便有一名绝世高手和五名一流高手,赵涛都不敢想象整个少林三十六院到底有多少绝世和一流,底蕴何其雄厚也,若真有心,光少林一家便可以杀日月神教几个来回,还会容其嚣张百年?简直可笑。

    东方不败闻言,认同的点点头道:“公子看得通透,我不及也!”

    赵涛并没有因为东方不败的夸奖而得意,反而一脸淡然的开口道:“东方教主谬赞,在下不过实话实说,东方教主约我前来,想必不会是单纯的询问一下在下对少林和贵教的看法吧?”

    东方不败点点头道:“自然不是,公子也知道,我这教主之位并非前任教主传位,因此对于神教历史很多不清不楚,前些日子本教主在整理教务中发现一封少林前任方丈写给我教前任教主的书信,本教主心中好奇,那少林号称正道魁首,为何会与神教有书信往来,随即前往少林求证,却是知道了过去很多事情,其中有涉及贵派,我神教和嵩山派,想必赵公子一定会有兴趣,因此这才吩咐非烟约公子前来一叙!”

    赵涛点点头,他自然知道东方不败得位不正,毕竟现在日夜神教的前任教主任我行还在西湖低下囚禁着呢。

    至于华山过去,赵涛也很是好奇,过去实力不够,没有必要知道,现在实力够了,可惜可能知道真相的老宅男风清扬已经遁世,而老岳在华山内乱之前也就是普通高层,知之不详。

    而赵涛也要顾忌老岳同志的颜面,因此不方便详细询问过关于剑气两宗内乱前的详细历史,此刻被东方不败提及,赵涛自然感兴趣。

    沉吟片刻,赵涛便道:“东方教主,可否将那些书信借我查看一番!”

    “自无不可!”

    东方不败似乎早有准备,直接从让人送来了七八封书信放到赵涛面前。

    赵涛也不客气,直接拿起书信开始一一查看起来。

    大概一株香后,赵涛将所有书信查看完毕,怎么说呢,心情不悲不喜,毕竟在那段岁月中华山还没有他赵涛,因此并不能感受背后的阴险,可能只是有些华山没落的不愤吧!

    这就有点像后世国人面对小日子,说是恨吧,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悲惨,无法体会那种刻骨铭心,自然谈不上有多恨。

    但是作为后世国人,只要有良知,只要了解那段历史,对于小日子便绝无好感,看到都是不爽那种,总之就是希望对方不如意,大概就是世仇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