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流:江湖一梦间
繁体版

第四卷 风暴之眼 第114章

    原来救两位尼姑的不是别人,正是锦衣卫郑双儿。双儿与其他人一同结束了早上的巡逻,便各自分头回家吃午饭。双儿要回醴泉坊自己的家,于是便抄近路经过这人烟稀少的安定坊。

    在路过尼姑庵的时候,她就远远地就听到两位尼姑的哭救之声。于是双儿便循着声音飞快赶到这里。她认出此刻正在施暴的人,竟然就是早上巡逻碰见的苏幸。他没想到,这个纨绔子弟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欺负两个柔弱尼姑。双儿当时气就不打一处来,飞起一脚踢到了苏幸的屁股上。

    双儿听完二人的哭诉,登时大怒,拔出剑来,便叫道要一剑劈死苏幸这个“畜生”。苏幸吓得脸色铁青,也顾不得疼痛,赶紧跪在地上连忙磕头讨饶。

    正在气头上的双儿那里肯听,端着剑就要来砍。

    那年长的尼姑倒是个心慈面善的人。她一则是真心不忍在佛祖面前杀人,二则也怕杀了这人给自己师徒两个人带来麻烦,因此死死抱住双儿的胳膊,求双儿道:“阿弥陀佛!女菩萨今日拯救我师徒二人于危难,我二人感激在心上。日后一定每日为女菩萨诵经,保佑女菩萨长命百岁。只是佛家以慈悲为怀,还请不要在这里杀生吧!”

    双儿虽起先决意不放过苏幸,但最终还是耐不住二人的苦求。于是便厉声向苏幸说道:“今日看在二位师傅的面上暂且饶了你的狗命!以后要是还敢欺负她们,姑奶奶我定不放过你!哪怕你是苏傲的儿子!”

    “谢谢巡捕奶奶饶命!谢谢尼姑奶奶们!小的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苏幸吓得一边说,一边磕头。因为磕了无数个响头,头皮都磕破了,露出了血迹。

    “还不快把抢去的银子放下滚蛋!”双儿听得不耐烦,于是向苏幸喝道。

    苏幸听双儿这样说,知道小命算是保住了。于是赶紧将袖子中的银子和铜钱全都倒了出来,说道:“好的,好的。给,我全都给,我一文也不要了!”倒完银子后,连滚带爬的逃出了尼姑庵。刚出了尼姑庵的门,便捂着屁股就玩命似得往家里飞跑去。没跑几步又回头看看,生怕双儿改变主意。

    惊魂未定的苏幸逃回到家里,可巧父亲在朝廷商议公事未回,母亲也到姐姐家里去了。家中只有一个看门的老奴在。苏幸胡乱要了点东西吃了,只觉屁股也不疼了。于是,就把刚才的狼狈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想到父母此时俱在外未归,不禁不喜上眉梢。心想真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于是便抖擞精神、大施拳脚,将整个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一心要找点银子再去赌。但是找了半天,累的出了一身臭汗,除了几个铜钱,连一个银子渣都没有翻到。

    苏幸心里不禁骂起自己的父亲,说他“真是个没有用的老顽固东西!”苏幸心想,父亲当了这么大的官,竟然家里一点银子都没有!别人家当官一年就建起了好大的宅子,自己家倒好,连几两银子都找不到。有这样的父亲真是晦气啊!

    虽然心里老大的不高兴,可是也没有办法。正准备要离开,突然看到刚刚翻过的书架。他的目光又被那整整齐齐、仔仔细细码放的几函书籍吸引了。

    苏傲没有其它嗜好,唯独一点就是酷爱收藏古书。对父亲这个是好,苏幸再清楚不过了。就是眼前这几函书,只要有客人来,父亲都会引以为傲的向人家炫耀,说这几本书是什么宋版书。苏幸也曾听人说起过,说宋版书非常稀有,非常值钱。于是当下在心里想到,父亲平日视这些书为宝贝,不但不许自己碰,就是好朋友要借看一下,也不肯轻易让别人动手,非要自己亲自翻页。不知道是什么宝贝!但估计肯定十分值钱。我何不将这些书拿去当了换钱?

    这样一想,遂走过去,翻开书看了看。可对古籍,这苏幸哪里识货?他看那些书与普通的书无异,除了纸张发黄,实在是看不出什么特别的地方。苏幸心想,这些破书,父亲怎么当宝贝一样啊!不过转念又想,大概物以稀为贵吧,于是又不免仔细的翻看起那些书来。

    苏幸拿起一册书,正要翻开,不想从里面掉出一封信来。苏幸看那信的信封上并没收信人的姓名,很是好奇。他将信封反复看了看没有发现什么端倪,于是从里面抽出信笺,里面有好几页。只见上面写着工整的小字,大意是:

    燕世子高炽:朕与你同是太祖之孙。你父受小人人蛊惑起兵叛乱,朕知道这件事与你并没有任何关系。你父亲燕王只有十万兵力,如何能够对抗大明百万雄师呢?这次你父亲的军队遭受重创,过不了多久朝廷军队就会彻底打败燕军。识时务为者为俊杰。朕劝你能够及时悬崖勒马、弃暗投明,与你父亲划清界限。上次你的来信,朕已经收到了。燕军的部署确实如你在信所述,看来你并没有欺骗朕。对你的明智选择,朕十分欣慰。你在信中提出的几个条件:赦免你的罪,由你继承燕王,以及保留一定规模的军队,这三个条件朕都答应你。目前你们燕军已经与朝廷军队相持了两个多月,粮草即将枯竭,本月十五日前,如果你打开北平城门出降,则燕军将土崩瓦解。战争结束后,朕除了答应你的三个条件外,还将赦免你父亲和兄弟的罪过,让他在京师养老。希望你等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切勿再次错过机会!切记,切记!

    信末尾盖着“皇帝之玺”的硕大宝印。不过奇怪的是,这封信上并没有落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