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
繁体版

第十三章:狐面书生笑

    “如果你问的是这座书馆的主人,那确实是我。”胡先生含笑道。

    贝斯特问道:“先生为何……方才盯着我?”

    “哈哈哈,只是觉得道友实在有趣,特地过来看几眼,想来应该没有妨碍到道友吧?”

    好强的即视感。

    好像修为高一点的都能看穿我,贝斯特心想,嘴上说:“哪有,只是大名鼎鼎的胡先生特意过来就是为了看看在下,确实让人有些惊讶。”

    “哈,敢问道友道号?小生胡在玉,道号平智。”胡先生拱手道。

    贝斯特也有模有样地学起他的拱手礼,回应道:“贫道玄灵。”

    他没有把自己的真名透露出去,连假名都没有说。当然贝斯特也觉得他这个,嗯,超越九州时代的名字对当地人还是有点难以理解。

    “那祝玄灵道友在我的书馆阅书愉快。”胡先生拍拍贝斯特的肩膀,转身离去。

    这妖跟那土地神一样来的,兴致来的快去的也快。

    他应该是看出我喜欢读书,虽然是外地来的,但既然已经办了卡,就不会少了往书馆跑的时间。

    看人很准,我确实想在这城镇驻留一段时间。

    贝斯特走上二楼,里面满满的都是高大的书柜,中间穿插着桌子和凳椅,完全是一个古代的图书馆。

    胡先生真是个人才,贝斯特还看到地球上图书管的分类和管理方式。每个书柜,每个书柜的每一排都会标上编号和书籍类别。中间有一个柜台,柜台里的两个工作人员身后是一堆堆档案袋。

    贝斯特在图书馆内走来走去,搜索想看的图书,犹豫一下,还是翻开跟千霞山地界有关的书籍。

    没想吸引到了胡先生的注意,书馆是他家的,若是无意间找过来或听闻到,他这个玄灵道友在翻九州基础知识书籍,免不了会有一阵怀疑。

    聪明人可不好糊弄。

    常识毕竟是常识,呆久总会知道,获取的渠道遍地都是。

    更何况——

    贝斯特看着眼前一排分类是千霞山作家的书籍:千霞山地界介绍、修行感悟、典籍评说……

    这种情况放在地球古代可能真见不着。

    贝斯特拿出的书书名就叫《千霞山》,详细地介绍了千霞山地界的地理、历史和经济各个方面,说的头头是道,水平不同于《九州简史》,很专业。

    大概以贝斯特目前所处的名为千霞镇的镇子为中心,方圆百里范围内为千霞山地界,是千霞山山神,这一带的土地神所掌管的地界。

    这儿土地神叫鸿韵,是千霞山孕育出的天生山灵,后来得道成仙,到天庭当了个土地神的官职,掌管千霞山一方水土。

    这片地带没有明确的称呼,名义上属于青州霸主楚国衔日府,但因为地方偏远且与许州接壤,又有一位修为高深的土地神兼山神坐镇,楚国才一直放任自流,不加管束。

    书中还附带仙霞山地带的地理图,详细的将各种重要地点都标了出来。

    千霞山山脉以北为妖族的聚集地,那里连通徐州一个小妖国蓉国,山脉以西是一片沼泽荒野,以东偏南的方向则是千霞镇,在往东远一点的地方是一座人类的城镇。

    其中千霞山主峰是土地神的洞府所在,其它山峰蜗居各种妖族,修士,将千霞山山脉瓜分。

    最有趣的是,书中还十分有见解地讲述了千霞山一带的经济以及当地习俗,并有理地分析造成的原因,乍一看真像地球上的学术论文。

    合上书,贝斯特看到封面上写着“平阳子著”,然后又扫一眼眼前书架上的几排书,“和铭散人”、“蓝惑”、“丹鼎道长”这些看着像道号的占一半多。

    也对,也许只有这些人才有时间,有能力写出好书。

    将千霞山地带了解的差不多后,贝斯特装作无意间瞥见一本《九州道门录》,脸上露出兴致拿出来翻阅。

    收获良多,这一本相当于道门的百度百科,贝斯特从中知道了道门内部三大派系和道门历史演变。

    由三大天尊所擅长的大道不同,修行者和仙人所好的大道不同,道门内部随时间推移,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三大派,分别是:

    上玄天尊所代表的通玄道,大日天尊所代表的天地道,太识天尊所代表的通识道。

    虽说是三大派系,但仅仅是所向所擅长之道不同,在大道上还是属于同一个大方向。

    通玄道好灵性,天地道好自然,通识道好知识。

    虽有三者之别,道门内却丝毫无隔离之意。在道门众仙时代,众仙常常欢聚一堂,与道友或者师尊乃至天尊彻夜论道。

    后天庭封神,仙人退隐,神仙的世界对凡人遮上了纱布,鲜少有人知晓神仙们的活动。

    仙人们的行为却早已影响道门基层,甚至随便一个孩童都能唱起:“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本是一家亲。”

    哦,这里不得不提一个重要的时间段,那就是天庭封神之后。

    无数凡人们为祈福求平安,趋吉避凶,纷纷为天庭正神们立起牌位,将他们供奉起来。与之而来的,便是道教的兴起。

    在九洲,道门和道教可不同,既然是教那必然要供奉神,也必然与世俗牵扯更深。道教还好,佛教则有一段时间基本完全沦为政治洗脑控制的工具。

    道教兴起差不多的时间,慈怀救苦天君知修道不易,怜悯世人苦难,于菩提树下悟得佛法广传于天下,化作佛祖成立佛门。

    奈何波旬阻扰,称佛与正神相当,烧香拜佛成立庙宇可保现世轮回平安富贵。

    一时间,庙宇四处在人国和妖国建立,香火绵延不断,凡人们分不清神和仙的区别,将一众神仙胡乱通通挂上牌位。

    因此,“天庭封神”时代也被称呼为“香火神仙”时代。而在此之前,九州并没有烧香拜神的传统。顶多在重要事情上,例如国家大事,个人婚姻之类的对三天尊或者一些德高望重的仙神祭拜。

    有道是:“先有道门,后有道教,先有仙而后有神,先有道而后有佛,佛本是道。”

    “仙神无需凡人拜,千古磨难作多情。正应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故成此世。

    贝斯特草草翻页,只顾重要的信息,装作早已知道这些事情不愿再多看几眼,偶尔遇到佳篇,方才仔细品读。

    啧啧,太丰富了,还有九州道佛之间的关系居然是这样,现在都有不少人称佛祖为慈怀救苦天君。

    将《九州道门录》看完,贝斯特瞅一下书管里的漏刻,已经快近中午。

    他下楼而去,打算找家饭店尝尝九州的美食,在大门旁见胡先生笑盈盈地坐在木椅上,右手端着茶杯,左手捧着书本,与贝斯特四目相对。

    “道友,怎么一本书都不借?”

    “不急,我住的店家近,随时可以来。胡先生可知附近有什么好的书肆?”

    “道友当真是爱书之人。”胡先生笑着报了一个店名并说明位置。

    “多谢先生。”

    胡先生摆手道:“不必不必,道友是否打算在千霞镇常住?”

    “我确实打算在这里先待上一段时间。”贝斯特说道。

    千霞镇这地方哪里找,安全,繁荣,接触信息广。更重要的是经过贝斯特简单的查阅,千霞镇还是特殊的修行城市,意思是修行中人或妖族常见,市里也容易找到流传出来的修行功法和修行资源。

    太适合贝斯特这个小白了。他需要这样的环境来保证他适应陌生世界和接触九州的修行界,以及为他未来的东行做准备。

    “小生洞府在千霞山持明峰凌烟洞,道友有空赏脸来一叙如何?我平常不是在总馆就是在洞府里,道友可先来总馆查看。”

    “有机会一定。”

    贝斯特笑着离开,往胡先生说的书店走去。

    穿过两条街,一处拐角,矮小的人影在贝斯特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突然窜出来。

    “偷书了,偷书了,有人偷书了!”

    定睛一看,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一个人把全身包裹严实,脸上也用布和帽子遮住……呃,

    偷书。

    “传说有云,魔王波旬欲破坏佛法,然佛祖言其所传佛法不可毁坏。魔王笑曰:‘那就让吾魔子魔孙披袈裟,吃佛饭,传佛法。’佛祖闻言流下眼泪。”

    “今吾路过雍州隅地,见村民焚寺,上前问因。村民斥曰:‘让魔子魔孙滚出吾地。’偏远之地,低贱之民,亦晓佛教之妄,为何世人多迷于教规拜佛,不愿听一佛法偈言?”

    ——《九州志异录》离散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