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咸鱼会翻身
繁体版

184 入住南吉市

    第二天下午,方正便和王建设被司机送往南吉市。

    他们先办理完入住,晚上的时候,王建设带领方正出去吃饭,而请大家吃饭的人竟然是《城市周报》的全省负责人总编辑余白洋。

    《城市周报》在全省的七个地市开设了分社,任命了各个分社长以及总编辑,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头,那就是余白洋。

    余白洋为鲁众报业集团在编人员,享受行政编制,统管全省的《城市周报》。

    另外,余白洋上面还有一个分管的副总,但是基本不过问《城市周报》的运营情况。

    唯一一次过问,就是方正背黑锅那件事。

    当然,还有一次,是方正洗脱罪名时。

    像余白洋那个级别,方正每年最多见过两次,基本都是余白洋到潍州市视察、指导工作的时候,才有机会见一面。

    这次见面,不但有余白洋,还有全省其他地市的负责人以及副手。

    余白洋做东,所以,他到酒店的时间较早。

    一见到王建设,他没有多跟王建设说几句话,而是直接奔着方正去了。

    他有些激动,说方正救活了一份报纸,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他本来想着赶到潍州市亲自参加当地的年度总结会议,但是新旧交接期间,事情特别多,他才没有走开。

    他不断表扬方正的能力,说方正为全省《城市周报》做了一个表率,这次让方正在年会上做工作分享,就是他的主意。

    他要给报业集团领导和下面的人传达一个信号,新改制的《城市周报》是有足够实力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活下来的,而且活得很健康。

    方正不知道余白洋为什么如此激动,但是又不觉得余白洋是装出来的。

    直到王建设告诉他原因之后,他才明白。

    原来,几年前,余白洋是通过考试考到鲁众报业集团的,他曾经做过一个专题,是关于纸媒在网络时代如何改革的专题。

    那个专题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让报业集团高层领导非常重视。

    但是,更多人则持怀疑态度,认为专题只是纸上谈兵,认为余白洋只是为了博高层领导欢心。

    带着各种质疑,余白洋特意向报业集团高层领导申请进行纸媒改革试验。

    于是,《城市周报》应运而生。

    这份报纸是余白洋的试验品,也是他的孩子,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

    如果这份报纸能在全省取得成功,那么质疑他的声音就会不攻自破,他也自然会为自己立的专题正名。

    如果失败,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报纸,还会失去倾注了几百个日夜得出的纸媒改革之路。

    所以,他只要听到某个分社的报纸发行量在当地得到了提升,他就会特别高兴。

    这样才能证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

    “内容为王,渠道为先”这句话,他多次提过,所以,他对报纸的发行渠道非常关心。

    虽然各分社的发行工作也在逐步推进,但是离他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直到潍州市分社的发行数据报给他时,他才看到希望和曙光。

    他刚开始不太相信,便立刻打电话给报业集团印刷厂进了核实,结果,是真的。

    他本以为惊喜就此打住,却万万没有料到年底的征订工作又给他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报纸零售工作想提升,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征订工作却并非那么简单,因为牵扯到的不确定因素太多。

    尤其是,征订工作是先把钱收回来,后期才会把报纸送给客户。

    这种先收钱的模式,向来不好做。

    结果,潍州市分社却轻轻松完成了。

    所以,余白洋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谁那么一枝独秀,竟然一次次的给他带来惊喜,也让他在年会上可以扬眉吐气,并且回击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王建设故意说是他自己干出来的,余白洋直接不信。

    要是说王建设完成了一单几百万的业务,余白洋会信,但是说他能将发行工作做的那么优秀,余白洋怎么都不信。

    所以,王建设便把方正这个名字告诉了余白洋,并且把方正之前写的发行工作总结和规划报告发给了余白洋。

    余白洋看完那份报告后,便确定非方正无疑了。

    方正的那份报告里面,很多观点和理论与余白洋不谋而合。

    只是,余白洋作为一份报纸的老大,总不能亲自跑出去拓展网点、开拓渠道吧?

    没想到,在潍州市出了一位可以践行他观点的人物。

    正因为此,余白洋见了方正才会有些激动,其中还有一丝不易察觉到感激。

    这也是方正在吃完饭之后,才从王建设那里听说的。

    吃饭的时候,他是不知道的,所以,他觉得余白洋有些奇怪。

    随着人员慢慢到齐,余白洋让大家纷纷入座,十五六个人坐了一大桌子。

    余白洋安排座次非常有深意,他没有按照业绩、级别来排位,除了南吉市分社社长之外,其他人都是按照年龄大小来安排的。

    如此一来,谁也不会觉得被冷落。

    方正是这些人员当中年龄最小的,便挨着副陪坐,也就是南吉市《城市周报》分社社长杜明泉。

    由于人员众多,除了各地负责人都认识外,那些副手基本都没见过,所以开场都做了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也是按照年龄大小来的。

    方正年龄最小,是最后一个做介绍的。

    所有人都没对方正有多少关注,总觉得这是王建设身边的一个办公室小跟班。

    当方正说出自己的名字时,顿时引起了一阵议论。

    “你就是方正?这……这么年轻?”

    “我还纳闷呢,以为建设没有带你来。”

    “这眼力劲,直接白瞎了!我跟建设点名道姓要见的人,就坐在我正对面,我却没当回事。唉,活该我那边的发行工作没做起来!”

    “真是年轻有为啊!太出乎意料之外了。老王,你为什么不早点介绍?”

    “听说潍州市的发行量从一万八千份做到了九万多份,而且只用了半年,你小子开挂了吗?”

    “来来来,你们这些年轻人,看看,都好好看看,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小杨,这回你要是从方正那里学不到真办事,回去我就把你开了!”

    各个分社的社长乱成了一锅粥,纷纷表扬、夸赞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