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妹妹
繁体版

8 书包的科学用法

    然后在学校门口,奶奶就先将他们给扔下了——都这么大了,算是一个成熟的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己上学了。再说了:都扔到学校门口了。

    都这么大的孩子——都已经上二三年级了……

    还想咋滴!

    还能不会自己上学——不会自己找到教室?

    然后奶**也不回的走了。没有一丝的留恋,也没有一句的嘱托。就是吆喝了一句:“早点进去。别在外边疯玩儿。”然后就头也不回的开着车走了。

    只是值得欣慰的是:在车子开走的时候,是可以看见,雪晶小妹妹跪坐在电动车的后排。

    隔着窗子,向着他们可怜巴巴的招着手的——然后一拐弯儿:电动车一拐弯,坚决的的驶出视野。只留下一个眼泪汪汪,小嘴瘪瘪的形象,在两个小哥哥的脑海中。

    车子走了,牛牧野嘴巴瘪瘪,就一把的抓住了牛牧童(都没有确定周围有没有老师的存在):“我跟你说啊;”

    “你今天可得给我好好的。”

    “?”

    还沉浸在和妹妹的离别中的牛牧童就瞪眼,

    就看着门口(学校)来来往往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们,就想挣脱(大庭广众之下,你这样……也太没面子了——我一个二年级的学生,也是要面子的好吧),就瞪眼——冲着和自己说话的小子就恶狠狠的给瞪了过去。

    牛牧野根本就不在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乎牛牧童的这个小眼神。

    他拽住牛牧童(不让他乱动),将嘴巴凑到了他的耳边(还左右的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你今天都给好好的想想。”

    想想怎么样的,能够:“让妹妹的注意力都在那个车子上。”

    一边说着,一边的他就将牛牧童给拉倒一边——总有人在好奇的瞅着这边……就怕有人非要好奇的来听一听他到底说的什么……这可是个秘密:“然后她就不会和别人玩儿……然后她在学校,也就不会被欺负。”

    这是之前牛牧野就给想到的——为了保护妹妹的安全,刚才他在车上,就一直在想啊想的。然后突然的灵机一动的,就给想出来这样的一个办法来着——然后想想感觉还挺棒——应该……就拿来给交代牛牧童。而且还越说越觉得有道理:“你就给我好好的想(我也想),然后咱放学回家就帮着妹妹做小车……”

    做那种能够爬树的小说……

    然后就把她的注意力都给吸引过来——然后她就很少和其他的小孩玩儿——全神贯注的投入以后……她就和其他的幼儿园的小盆友们,就没有来接触——没有了打交道的机会。自然的也就不会产生伤害——这,倒是和那个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没有什么关系……也还是有一点关系的:请,用没有……没有……造句——这是他们经常所需要布置的作业……所需要完成的作业:老是喜欢这样布置。然后……

    他就习惯了这样的——思考。

    嗯,就是这样的一种因果关联的思考模式——用这种遣词造句的形式,来培养一种思考的方式:这就是老师,和那些更高层的教育学家们,所希望达到的,一个目的。

    牛牧童有些震惊……然后迅速的,理解的点点头(毕竟是邻居)(毕竟是在一个学校接受同样的教育——所以思考方式也就相当的,同调):“你说……嗯,你说的对。咱们都好好的想想——咱们都应该好好的想想……对了,我忽然觉得: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给那个车轮……给那些铁丝穿个鞋啊?”

    为自己突然想到的——为自己昨天晚上,上床睡觉前给突然想到的……脱了鞋,一下子跳上床,

    然后奶奶骂‘又把鞋乱甩的时候’,才突然的给想到的——和被子滚在一起,然后开心的嘻嘻哈哈的时候(有了一个妹妹。……还挨了奶奶的骂……奶奶还是爱我的)的时候,给突然的就给想到了。

    ……然后本来就已经要忘记了的……

    只是现在突然的被牛牧野给一提醒……就又被突然的想了起来:“给它们穿鞋……要不然就会扎脚——不是我说的是要不然的话……”

    用手比划着:一个手指合成一个圆……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

    另一只手的食指在那里捅啊捅的:“那车轮就会很容易的给扎到土里……”

    唔,这个应该很容易理解……牛牧野也很轻松的,明白了:“唔,也是……(铁丝扎进土里……就是一个树枝,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扎进土里的——尤其是下过雨以后)”

    尤其是——在地里——在那种着地的……种着庄稼的比较松软的没有压实的地里……

    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就可以发生:树底下也是。

    所以爬树的时候——车子爬树的时候……

    “牛牧野!”有人就看见了这两个在学校门口却不进去的,小孩——他的那个动作……:“你们这是在干啥呢?”

    就,

    挺吃惊的——现在的小孩……都学了什么……就:“到了学校门口还不进去——你们的作业都写完了没有……。”

    呀!

    “老师好。”在学校门口,能够这样问的——管他是不是老师(反正听起来不像是同学)。先跑为敬……抓到了——看到了可不是等于就抓到了,真抓到了才算是真正的抓到了——只要不是被当面的揪住……只要是还有机会,

    至少也得尝试一下……或许的他就能跑掉呢——试一试:不试你怎么知道就不行呢——先来上一句老师好。

    ……管他是不是老师——应该很可能有着很大概率的(毕竟这里可是学校门口欸)

    还知道我的名字……知道名字的肯定不少(也有些不知道——家长们通常的知道的,都是那谁家的谁谁——问具体叫什么名字的,他们通常的反倒是不清楚——家庭关系的祖宗八辈的都能够给你排列的清清楚楚的。)

    但是要问一个差着好几十岁的小不点的名字……这我哪儿知道去——我又不认识他:我认识的是他爸。

    他妈,甚至是他的爷爷奶奶一辈的——甚至更高。

    ……小孩子——需要知道他叫啥吗?

    所以还是可以跑的——所以还是有可能能跑掉的——只要老师不是太过于较真——只要不是被自己的老师抓住……只要不是被自己的班主任抓住。

    其他的老师——其他的任课的老师。

    通常的都是不会管的太多的——教导主任什么的……那都是大(年龄大)的学生们才会关心的,县官不如现管,通常的,教导主任,那也是直接的找到老师——然后才找到某个具体的学生的——所以只要是不被当场的抓到。

    老师们,

    那也是会照顾一下自己手下的学生的——毕竟他们谁也不愿意被教导主任给抓到批评的吧:这可是会关系到他们的奖金——关系到他们的收入——关系到他们的名声的。

    而一个好名声——这个是评选优秀教师……可是关系到他们的名声……关系到评级和奖金的大事儿。

    所以大事化小……大家都这样干的(为了孩子……)就小事化了了:“回头我专门看你作业——你跑……慢点,别摔倒了。”

    这个老师……还是比较有责任心——还是能够比较清楚的知道。小孩子们的弱点的。

    可是牛牧野他们可不怕——昨天,

    虽然忙忙碌碌的。但是他们可是真的把作业都给写完了——所以根本不怕。

    所以:“……穿鞋……给铁丝……我就好好想想……回头再说。”

    然后各回各班……各找各的,座位:“哎,牧野啊,听说,你有了一个妹妹欸。”

    ……

    所以说:小地方什么的,就这点不好——屁大一点的小事什么的,就很快的,就能够给弄的尽人皆知什么的:“关你什么事。”

    就很不开心的——就很郁闷:“我妹是我妹——你自己不是也有吗。你管我有没有干嘛?!”

    就,

    三年级的小孩,家里有妹妹的还是不少的——就二年级的更多。

    然后,就:“二年级的打起来了。”就有人气喘吁吁的(幸灾乐祸?)的,给冲进教室:“牛牧野,你弟和别人打起来了。你还不去。”

    ……

    就……

    都不用问:肯定的,就是牛牧童那小子没跑了:“谁打我弟。”

    书包一扔——然后揪着书包带子,

    拽着书包——虽然说: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相互之间大多的也都有一些亲戚的关系——从各个方面,相互的牵扯起来的话,也都是可以拉动的亲戚的——有些外地的媳妇或者女婿什么的,

    从家里的其他人那里也同样可以拉上关系: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

    乡里乡亲的。没必要打架——有事儿,说说就好。

    但是不包括小孩子:小孩子打架,

    那大人通常是不太管的:那种什么揪着小孩找到人家家里去的事儿——还不嫌丢人呢……小孩子的事儿……一般的来说的话,又能打多狠——都是孩子又没什么劲儿(更何况还是小学生)

    所以,

    书包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装书(这是大人的目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最大的要求),可以装玩具(……由小朋友们给延伸出来的,特别的用途),可以装各种各样的玩具(包括但不仅限于毛毛虫——能够在路上给捡到一只麻雀的话——那你将是这一段时间里,最靓的崽儿),可以装各种各样的玩具(门口小吃店的之类的老板的锅),可以装各种各样的玩具(家里爸妈给买的——这才是正统的——不保证是那么正经的——玩具)

    可以打架——可以甩起来当流星锤(进攻),

    可以竖起来当盾牌——防守:进攻的时候,

    书包本身再加上里面的书本(以及玩具,文具盒……等)的加起来的话(再加上现在的书包那更加坚硬的外壳)……

    ……是不是应该庆幸还有比较不那么坚硬的边缘……

    以及在壳外面那一层相对柔软的缓冲(至于有一些没有的,那就属于相当的危险了……)

    甩起来的话也还是相当的凶狠的。

    同样的,

    相对坚硬的外壳(这个……应该不是制造商他们原本的意愿吧?)

    应该不是吧——但是你又怎么解释那坚硬的外壳外面的那一层相对的柔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土坦克:就是那种在木板(门板)或者木架子上面,

    绑扎上被褥……以及绑扎上沙袋什么的——然后利用这种软硬交错……这种阻挡的摩擦力的变化,从而造成高速前进的物体(包括但不仅限于子弹头弹片之类的)速度的变化——原理类似于现在车上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据说这一种刹车系统对于车辆的减速效果更好……

    然后书包……防水且有韧性的外皮……内层有一层相对坚硬的支撑……再里面是书本——相对于匀质钢板的刚性抗争,

    书本(和或者纸张)的这种带有一定的柔性的(还具有相当的弹性缓冲的)阻隔,

    对于那些高速运动的固体性(也包括液体等物质)的阻隔,

    也是相当强悍的:据说,三八大盖的子弹就穿不透档案——有研究证明:类似于三八大盖的枪支的发射出来的弹丸,

    就打不透一些政府财政预案——打不透一些对华法案的文本(你说这些人也实在是……够忙的)

    有这精力去写小说——就又是一个大部头:能不能吸引人的且不说。

    反正,

    字数是够了——混一个全勤什么的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比我强……

    然后后面还有着一层的支撑和……或者多层:现在的书包,

    你都不知道他到底能够有多少层——你就不知道他要这么多层,到底是有什么用。

    不过用来作为盾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仔细的看一看的话……两个背带……类似盾牌背后的束带。

    多层的……盾(?)(石锤了)的外形……

    再加上多层的……插袋(插入书本……当然的也能够插入其他的一些防御力更好的……)

    ……这就是一个盾牌!

    一个,

    借鉴了防弹衣(或者是防弹衣借鉴的书包)的插板模式的(或者是防弹衣借鉴的书包),

    防弹盾牌?

    应该是没有这么的……或许换上一些材料的话……

    也就可以了……个鬼喔:谁家的小孩……谁家会想到让小孩在上学的时候……也许可以出口……也许这就是书包的,更加‘科学’,也更加现代,更加符合现实的用法——毕竟,

    和科学一样,

    这些都是从那些外面,给流传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