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三国未满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刺史之位

    日子就在学文习武中溜走,转眼间就到了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份。天下大旱,兖州、冀州、豫州、司隶等七州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有大规模的蝗灾发生,而且这次的范围之广史上罕见。国库空虚无法实行荒政,汉灵帝非常愧疚,写下了罪己诏,召集群臣,要求各陈政要和灾害原因以及办法。议郎蔡邕认为天灾人祸与官吏良莠有密切关系;而解决的办法,只有革除吏制的弊端,惩治不法官吏,选择贤良任用。提出了七件事,祭祀,多开言路,多方位征集人才,重视监察等等。

    刘宏听后深以为然,觉得蔡邕的提议是朝中大臣里最好的,于是下令三公条奏那些苛酷贪污的官吏,全部罢免,并着令有司安排祭祀事宜。这时刘诚才知道蔡邕不仅仅是文学家,博学家,还是一个不错的政治家。

    弘农杨氏大汉一等一的豪门,五子里杨子的家族,杨子可是和荀子、老子、庄子齐名的存在,四世五公,与袁家齐名,同为士大夫阶层的执牛耳者。刚上任的司徒杨赐便出自这个家族,他当过刘宏的老师,刘宏的聪明,让他印象很深,看到刘宏近几年声色犬马,老先生迁怒于宦官。后来刘诚来到洛阳,屡屡做出逾越礼制的事情,很快也进入了杨赐的黑名单。刘虞也算倒霉,他的民族政策得不到认同而且花费颇巨,又赶上半数国土出现蝗灾,不喜刘虞父子的杨赐利用这次条奏,顺势将他的名字加入其中。

    刘宏逐条审查三公议定后的名单,刘虞被排在了第一位,罢免的理由是,不仅一味纵容异族堕大汉威风,而且花费巨资却没有效果。刘虞不刘虞的刘宏不在乎,近一年来刘诚确实很讨他的欢心,甚至有点把他当朋友的感觉,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似乎刘诚与所有人都不一样。其他人要么顶嘴,如请皇上收回成命之类的;要么苦口婆心的劝说,皇上要以江山社稷为重;要么阿谀奉承,凡是皇上做的决定都是英明的。刘诚则不同,那种感觉非常新鲜,当然现在还为时不长,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刘诚铁定没有好下场。

    “哎,召刘诚觐见。”刘宏想先给刘诚通个信。

    来到皇宫后,刘宏直接将条奏给了刘诚,刘诚看了看,顿时知道摊上大事了,老子刘虞赫然排在罢免官员的第一位,他准备作为大本营的地方要不保了。

    “皇上息怒,据我所知朝廷所拨钱粮全部用于交好四周蛮夷。鲜卑劫掠是因为燕山外檀石槐狼子野心,长城以内的鲜卑乌丸皆感恩于朝廷,我父在幽州日久,在外族还有些声望,除却檀石槐,海外诸国咸服,并无什么过错。”幽州虽然是个穷州,但来自后世的刘诚却知道这地方潜力有多大。刘虞在幽州为官多年,威望甚高,黄巾之乱将至,刘诚希望父亲能够维持住幽州这一稳定的大后方。

    “杨赐说今年三个多月来幽并边境便被鲜卑攻打了接近二十次,诸国咸服从何说起。虽然我非常钦佩刘虞的清廉,也知道他勤勤恳恳,毕竟这次三公条奏,是我向天请罪,我也不好徇私。”

    “君上有没有想过,今年灾情已成,如果我父被免,纵观朝中诸人恐怕短期内难以压服海外诸国,蛮夷之人不通礼数,万一诸国震荡,朝廷派兵镇压,钱粮从何而出。”刘诚了解刘宏,他想再给刘虞争取一下,万一能把他说服呢。

    “我从太后那里听说过鲜卑乌丸的凶狠,这确实也是问题。”刘宏所出的河间与幽州搭界,关于幽州外族,他确实听说过不少故事。南方诸蛮经常造反,西北羌族暴乱,刘宏也是深受其害,知道平叛短时间内会花费非常多的钱,这可真是要了命了。本来他只是觉得应该跟刘诚支会一声,并未想过其他问题。刘诚提出的问题,让他感觉非常棘手,换人后很可能打破现在的局面,引起震荡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两人默默无语,只见刘宏双眼放光,满脸兴奋的看着刘诚说道:“要不你去。”

    “啥,这样不妥吧,子承父职必惹来朝中非议,再说我年龄太小,威望太低,恐难以服众。”刘诚被刘宏弄得一愣,旋即心中一乐:那敢情好。

    “朝中哪件事没有非议,至于年龄,那更不成问题,甘罗十二为相,我也是十二岁登基,你也十一了,出任个六百石的刺史又怎么了。我向来有识人之明,你完全可以胜任。到时候治理好了幽州,我们叔侄君臣也一定会成为青史中的一段美谈。”刘宏仿佛听到了后世的称赞,大笑起来。

    “这……”刘诚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下去。

    “别婆婆妈妈了,朕觉得你行你就行,朕最擅相人,绝对不会出错的。”看到刘诚犹豫的样子,刘宏有些不高兴了。

    “为君上解忧是每个臣子的本分,我必全力以赴。”对于刘宏这种脑洞大开,刘诚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那这样,你先回去吧,后天便是祭祀之日,结束回朝后,朕便宣布你接任幽州刺史。”刘诚怕皇上是一时心血来潮,正想着怎么加保险呢,却被下了逐客令,只能退出皇宫。

    “曹公,陛下这是要干什么?咱们在刘诚身上花费的心血不少,他离开洛阳,将来在朝堂之上岂不是少了一大助力。”当值宦官都是曹节的心腹,听到消息后,留下一人在门外伺候,另外一个找人给曹节传信。

    “自皇上登基以来,我一直在他身边,这次外放刘诚多半是因为陛下思念先贤率性而为。”曹节还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利弊,随口说道。“告诉他们两个暂时封锁消息,如果传出了什么风声,为你们三人是问。”

    傍晚刘诚便来到了曹节的府邸将皇上让他出任刺史的事情说了一遍,问曹节该怎么做。“君上让你出任幽州刺史那是对你的信任,只要你安分守己,为陛下分忧即可。”曹节反复权衡觉得刘诚年龄尚幼,短时间难以形成臂助,外放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过个七八年再回来便是一个两千石的高官,比在京中爬的要快,能更早的发挥作用。

    “小侄要不是有曹伯伯的赏识,也不会这么快便踏入仕途。以伯伯的威望能耐,小侄自然不敢说守望相助的话,不过刘诚在此发誓,伯伯但有差遣,赴汤蹈火必不推辞。若是日后朝中有不利小侄的事情发生,还望伯伯帮忙周旋一二。”张让、赵忠这些人自然不能沾惹,他要想在外安稳,必须抱紧曹节的大腿。

    “幽州民风彪悍,还时常有异族侵扰,伯安老弟文治还行,武功方面就差点火候了。你年龄尚小,我思来想去,让家弟破石从越骑营中抽调一些人马,加上我曹家私兵组成一屯,你们在中山郡蒲吾县尧姑亭集合,这些人会护卫你的安全,并帮你在幽州站稳脚跟。”幽州是大汉战马、兵器的主要产地之一,这里面有巨大的利润,曹节非常重视这个地方,设有盐官铁官的渔阳就是他的亲弟弟曹贞担任太守。

    “谢谢伯父。可是我在幽州没有根基,无法安排这些人的住处啊。”越骑营是北军五营之一、大汉皇都禁军,妥妥的精锐,曹破石则是越骑营的最高领导。“住处、俸禄什么的,你都不需要管。”曹节大度的表示。看来曹节想要架空自己啊,刘诚心中大骂,不过如此一来恐怕幽州刺史之位也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