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三国未满
繁体版

第三十三章幽州现状

    幽州辖十郡一属国,有88县加北平邑总共八十九个县级单位。前年八月份统计的户数为430216户,在编齐民2351216人。其中大家84223户,中家129789户,小家216204户。所谓大、中、小三家是依据家中资产划分的,家资十万以上为大家,三万以下为小家。这份数据是刘虞提供的,之所以是前年的,是因为刺史并没有治民权,刘虞对人口数也不关心,是刘诚在信中数次要求,他才勉为其难的将人口数扒了个底子。

    “父亲,想来幽州豪强们也隐匿了不少人口吧?”这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潜规则,一般不隐户数,只隐口数,例如这户明明有五口人,但是去县城报告的只有四人,剩下的一个人便隐匿了下来。当然这是大户们的特权,他们有关系不怕举报也没人敢举报,要是小门小户想如此操作,等着被举报发配吧。

    刘虞说道:“隐匿肯定是隐匿了一些,不过并不如内地那么多。幽州与青州徐州这种内州不同,这里地广人稀,并不缺土地,但是因为草原民族的威胁,大部分居民为了自保也会依附豪强。”

    “父亲,全天下都知道幽州地脊民贫钱粮少,一直需要朝廷的支援。可涿蓟为天下名郡,商贾往来不绝,都亢天下膏腴之地,秦始皇帝都眼馋的地方,怎么会贫穷呢”刘诚每每听说幽州是边少老穷之地的时候感觉不可思议,那可是北京周边加上辽宁等地啊。

    “州虽然不算行政编制,可是一州之内的郡县有支援之意,所以我大汉设立的边州中,总有两三个富郡存在,这样会减轻边州的负担。”刘虞笑了笑:“我们幽州涿郡、广阳放眼整个大汉也属于富郡,渔阳水田纵横,又富有山林之饶,盐铁之利,也能算得上上郡了,只此三郡便占了幽州六成以上的人口。除了渔阳,相必你在路上也看到了,涿蓟商旅往来不绝,人民纷纷为商人服务,土地的出产远逊于此收益,致使良田荒芜。代郡、上谷与乌丸杂居又多高山大谷,右北平、辽西两郡乌丸单于自称为王,辽东的情况更加复杂,乌丸、鲜卑、匈奴、扶余、高句丽等不少的民族居于此地。乐浪郡交通不利,山地高原占据大部,山林之中有不少的沃沮、东秽、韩人。我族之外的各族并不属于编户齐民,没有劳役税收之说,而且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鲜卑时不时来幽州掳掠,朝廷在此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防御。幽州普通民众的生活确实比较苦,我们这些官员的俸禄都需要冀州的帮助。”

    “啊,混的这么惨吗?”

    “幽州人民尚武,豪强大族众多,他们能够组织人民对抗劫掠,比朝廷派遣军队与鲜卑战争花费要少的多。再说了边民本苦,少点赋税,可以让他们活的更轻松点,又有何不可。”看来刘虞是比较支持豪强的。

    “我听说乌丸人经常欺负汉人,甚至有时候还假扮鲜卑人抢劫汉人,国家所给的例钱为什么父亲还要发给他们呢。”

    “你知道鲜卑族对我们汉地最大的威胁是什么吗?”刘虞没有回答,反问道。

    “应该是我们不知道他们从什么地方进攻我大汉,而在草原上又难以抓住其主力,没法对他们有效的打击。”

    “我们与草原民族的战争一直非常被动,有这方面的原因。前汉武帝千年难见之雄主,耗尽百年积蓄,最后也仅仅做到了两败俱伤罢了。百年来乌丸这道屏障,使得鲜卑大军难以到达汉地。鲜卑虽频繁入塞,但幽州的损失并不大,这些都是乌丸人的功劳。如果没有乌丸这道屏障,我们要守住长城要塞,需要更多的军队。幽州既远且偏,人口又少,如果边塞军人数太多,则需要从外地运输粮草补给,路上的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样只能空耗国力。如果不防守,整个中原地区则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那样损失更大。其实长城外也有不少乌丸人,他们与鲜卑势力犬牙交错,中原人不清楚情况称呼他们为鲜卑。像东部鲜卑就有不少部落是乌丸人,只是他们依附的是檀石槐。塞内乌丸人还是非常听话的,接受我们的供养,就会履行他们一定的职责。你上任以后千万不要想着压榨他们,我不希望乌丸变成第二个羌族。”在刘虞的眼中羌族就是因为汉人压迫的太厉害了,才拿起武器造的反。

    刘虞比较看重乌丸的作用,刘诚在想将乌丸纳入汉民族体系,他害怕自己的民族政策被父亲掣肘,于是道:“父亲,您认为我们只靠岁币,蛮夷能一直归顺我们?一个国家不可能一直强盛下去,总有高潮和低谷,当有一天大汉衰弱了,没有钱财的支撑,到时候我们怎么办。”

    “什么蛮夷蛮夷的,放在上古时期除了自己部落的人全是外族。那时圣帝德服天下,各部落纷纷依附,施行教化,部落间慢慢融合,才形成了我们华夏,各部落图腾集于一身才形成了我龙图,难道现在我华夏种族不用再纳入新族了吗?现在乌丸、鲜卑人依附于我们大汉,迁徙到我们幽州,这是皇帝仁德的表现,这些人我们应该把他们当做子民好好对待,他们才不会再起异心。整个大汉的士大夫阶层将他们口中的外族比作虫蚁、畜生,难道他们就不是人。他们行事野蛮,那是因为缺少教化,人人羡慕古圣人教化万民,认为自己如果生在上古也会有成圣的机会,难道他们眼睛瞎了,各个依附于我们的异族就不能教化。你看羌族年年造反,朝廷花费巨大的军费平叛,效果怎么样。我幽州也是各族杂居,为什么塞内乌丸就不造反,这就是感化的结果。我在幽州八年时间才将他们稍稍感化,当然这不是目的,感化能让他们亲近,然后再进行教化,最后书同文,行同伦,这样才算教化万民。虽然这些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可也总要有人做才行。既然能用王道教化解决的问题,何必再妄动刀兵,行那损人而不利己之事。”两父子之前讨论过外族问题,不过并没有太过深入,刘诚也是顺着他的来,今天突然质疑起他来,让刘虞很不高兴,开始滔滔不绝的详细介绍起自己的民族政策和理念来。在刘虞看来恩感外族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过程,而他甘愿做那个栽树的人。

    “父亲,我非常同意教化外族这种想法,可是这种方法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比如一个新上任的大人非常反感汉人怎么办,教化这种事情有延续性才会有好的结果。正如我刚才所说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盛,而现在的大汉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以乌丸人反复无常的性格,很难保证他们不会起什么别的心思。”刘诚看着激动的刘虞说道。他不得不佩服起刘虞来,虽然顶着骂名依然义无反顾。这种做法如果放在太平盛世,背靠大汉的强大,一点点通过文化的渗透,有个几十上百年完全可以出些效果。可惜现在是东汉末年,乱世中武力才是保障的基础,仅有文治没有武功,只会变成豪强外族觊觎的肥肉。

    “你可别乱来啊,这个牵扯可大了。”刘诚的话让刘虞有种背刺的感觉。

    “武力威胁必不可少,但也不是唯一的途径,还有诱惑、颠覆、和平演变等不少的手段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

    “什么意思?”刘诚所说的这些新词,刘虞并不理解,脑子一时间跟不上。

    “北军、宫中、护乌丸校尉府里的乌丸突骑和乌丸宿卫都是从乌丸兵中精选出来的,他们脱离了原来的邑落,虽然还称为乌丸人,却不再回归部落之中。乌丸人因为岁币、依附等原因将自己的精锐将士送给我大汉,这就叫诱惑。从历史上来看,乌丸人是经不起诱惑的,匈奴便曾经以官职诱惑他们反汉。至于颠覆、和平演变等都属于诱惑的变种。”刘诚巴拉巴拉的对着刘虞讲解颠覆等手段的不同,这些观点对刘虞的冲击非常大,最后失魂落魄的回到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