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繁体版

第二百六十七章李世民要培养李铮

    一旁的王德憋着笑,想笑不敢笑。

    别人不明白。

    王德又怎么会不明白。

    李世民在培养李铮啊。

    在他的期待之中,未来李铮要文武双全,武是有了,那就到了文了。

    对于皇帝来说,处置奏折,掌控政务,这就是基本的。

    从这里开始了。

    李世民要开始着重培养李铮了。

    听着这话,看着李世民这笑容,李铮明白了,这是一定要拿自己来做苦力了。

    “皇上。”

    “我一个武将处置奏折,这不好吧?”

    “如果让朝堂的大臣看到了,指不定会说什么呢。”

    “这么多国家大事,都是机密。”李铮又委婉的说道。

    “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朕都挡着。”

    “你只要老实的给朕帮忙就行。”李世民笑了笑。

    “臣还是回去陪着婉儿呢,她刚刚生下不久,刚刚我还答应她了呢。”李铮又面带苦涩。

    “去,告诉婉儿,她的夫君被朕给征用了,他在太极殿帮朕处理奏折。”

    “顺便去太医院叫孙思邈去郡公府一趟,让他给婉儿开一些滋补的方子。”李世民又笑道。

    “老奴领旨。”

    王德一笑,恭敬退了下去。

    “现在可以老实了吧?”

    “还有什么理由都一并说出来,朕都替你解决了。”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李铮。

    “没了。”

    李铮无奈的回道。

    “好。”

    “就从这些奏折看起。”

    李世民指着桌上堆得老高的奏折。

    “皇上,我丑化可说在前头,如果我处置错了,你可不能怪我。”李铮十分正色道

    “放心,朕会看着你的。”

    “每一份奏折你都读出来,朕先看看你要怎么处置。”李世民笑了笑,完全不在意。

    “好,皇上你都不怕,那臣还怕什么。处置就处置。”

    李铮索性也豁出去了,这可不是他自己要处置的,是李世民硬逼他的。

    李铮向着,就权当为以后做准备吧,等到在大唐跑路了,在境外开国,这些处置奏折也是本事,李世民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水平肯定不用多说。

    随后。

    李铮就直接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份奏折。

    打开一看。

    “这是刑部的奏折。”

    “是山西东道宣慰使司的事。”

    “在一个煤矿之中发现了凶杀案,以一个命叫王二之人为首,纠结了三人为伍,在煤矿之中制造意外杀了三个同乡采矿工匠,从而骗取官府抚恤。”

    “此事。煤矿所处之地的县令也参与勾结。”

    “单单是其管辖之地,多年来就有司机座煤矿出事,刑部派人下访调查,发现是县令勾结恶徒来坑害工匠,以此骗取抚恤。”

    “刑部提议,剥夺当地县令官位,发配北疆,参与凶杀之人一律处斩。”

    李铮爱看和这奏折,大声说道。

    看着这,李铮也不由的眉头紧皱。

    底层之下,黑暗的事情真的不知道少。

    而看着李世民的平淡,显然他都习惯了。

    在贞观年间。

    

    李世民定下一条规定,凡是涉及死刑的案子,必须发至长安,由刑部定夺,牵扯超过三人,比喻由他弃之定夺,唯有此,他才可以最大限度来保证底层百姓的安宁,乃至于生命。

    虽然因为这种事让李世民处置奏折不知多了多少,但正是如此,线面的人不敢乱来,保住了不知多少百姓的性命。

    “你觉得如何处置?”李世民问道。

    “杀人偿命,欠账还钱,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从此奏折来看,似乎是将那县令的罪责给轻描淡写了几分,将那些杀人凶徒夸大了,在臣看来,那个参与勾结的县令才是罪魁祸首,臣提议,杀,灭族。”

    “那些杀人凶徒,也全部斩首示众。”

    “以此告诫。”李铮想都没有想,直接道。

    “杀一儆百,这个的确可行。”

    “准!”

    李世民笑了笑。

    “然后呢?”

    李铮拿着手中的奏折,对着李世民一递。

    “提笔写处置,再盖印玺啊!”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这都要让臣来?”李铮瞪大了眼睛。

    “不然?”李世民笑了笑。

    “好,这可是你说的,可不是我逾越啊!”

    李铮说了一句,然后就直接拿起了笔,在奏折的后面写:“杀人偿命,凶徒皆斩首示众,涉事县令罪大恶极,不容宽恕,灭其全族,以此告诫。”

    写完。

    李铮拿着桌子上的印玺,直接改了上去。

    印玺之下。

    则是四个字。

    皇帝诏曰。

    “看不出,你这字倒是写的挺好。”看着奏折上的字,李世民夸奖道。

    “哈哈哈。”

    “我母亲在世的时候,教的,还不错吧。”

    李铮得意的笑道。

    “你小子,夸你两句倒是嘚瑟起来了。”

    “继续。”李世民笑道。

    李铮也懒得说什么了,再次拿起一本奏折。

    “又是刑部的。”

    “乃是刑部尚书张公谨启奏,关于山西东道宣慰司屡屡采矿出现命案,而且屡禁不止,张公谨提议加强对各种挖矿之地坚强监管,杜绝命案发生。”李铮说道。

    大唐如今还处在初年,分为十三道宣慰司,其中以山西东道煤矿最多,在这个时代,煤矿也是很重要的,冬季无数百姓需要,而且用来炼铁,锻造,这些都需要,所以这也是重中之重。

    但自古以来,煤矿都是极为危险的,坍塌是一,人性是二。

    因为矿场都掌握在朝廷手中,所以也有不少人为了骗取朝廷抚恤,屡屡突破下限,杀人之事,伪造煤矿坍塌屡屡发生。

    “此事,刑部屡屡启奏。”

    “朕让刑部加大对山西东道的巡视,但是治标不治本,能够被刑部调查出来的很少,都被掩盖下去了。”李世民叹了口气。

    这采矿之事,他也十分的无奈。

    “想要治本也很简单。”李铮笑了笑。

    “说说看,怎么治本。”李世民顿时来了兴趣。

    “山西东道所有宽敞工匠是否全部要登记造册?”

    李铮问道。

    “发现了矿场之祸后,就已经下旨,方式入矿工匠必须登记造册,精细到籍贯,朕还加派了那么多的人力去维持,他们应该还不敢造假,如果有,那朕会看了他们。”

    李世民对此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