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繁体版

第二百七十四章储君之争

    每一次有关朝廷大事,特别是涉及到诸多钱银的,李世民都会告诫,也为了震慑。

    在李世民对贪腐零容忍下,也的确让许多官员有贼心没贼胆。

    “启奏陛下。”

    “番邦觐见之事臣也安排好了。”

    “礼部的使者也已经快马加鞭出发,下个月,我大唐就可有一种万邦来朝之景。”

    “大唐在陛下的掌控之下,已经达到了王朝国力最鼎盛。”

    “天威远播,震慑番邦蛮夷,让他们不得不敬。”礼部尚书陈叔宝站出来,一脸激动说道。

    “万邦来朝。”

    听到这四个字,李世民的脸上也带着强烈的动容之色。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能够名垂青史,拥有千古明君的称号,这就是作为皇帝的追求。

    想要达到这一点,万邦来朝就一种见证的意义。

    史书会记载在大唐贞观皇帝的威势下,万邦朝见,称臣纳贡。

    也的确。

    如今的大唐在李世民的统领下的确是一个非常强的庞然大物,令周边番邦小国敬畏的庞然大物。

    “朕,等着这一天。”

    “礼部也好生做准备,不可失去了我大唐的天威之礼,万邦来朝,是让番邦看到朕,看到朕的大唐天下的一刻,决不可掉以轻心。”李世民严肃道。

    “请皇上放心,老臣会竭尽所能,让番邦异族看到我大唐真正鼎盛之景。”

    “万邦来朝,此乃我大唐风华。”

    陈叔宝激动的道。

    作为一个礼部尚书,如果真的能够完成这等接待之事,也的确是你立下了大功。

    毕竟礼部不同于其他五部,相对于其他五部是专门为皇上、皇家负责的。

    “如此就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

    这时。

    孔显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

    “臣有一事启奏,此事关乎我大唐国本,更关系我大唐千秋万世之传承。”孔显一脸正色道。

    随着他的站出来。

    朝堂上的百官纷纷侧目。

    特别是秦健生、侯君集、魏征他们都是眉头一皱,看着这孔显跳出来,他们总感觉要搞事情了。

    哪怕李铮。

    此刻也是一样,带着几分戏谑的看向孔显,特别好奇之后这孔显要做什么,又要做出什么可笑之事。

    “说!”

    李世民看了孔显一眼,面无表情道。

    “启奏皇上。”

    “太子殿下已经昏迷快一年了,如今却还未苏醒,虽然太子殿下性命尚且保住,但不知何时才能苏醒。”

    “国,不可翌日无储君,长久以往,必有大患。”

    “臣身为大唐臣子,不可眼睁睁看着大唐在未来陷入动乱,故而请皇上早立储君。”

    “昔日皇上亲口定下圣言,我大唐后世之君,必遵循立嫡,太子如今尚在,太子之位自然不可再立,但为大唐万世根基,更为太子殿下地位永固,臣恳请皇上立皇太孙,未来以继承大统。”

    “皇孙李岈性格仁德,有诸多大师教导,才能出众,品德更是诸皇孙之中典型,臣恳请皇上立皇孙李岈为皇太孙,为国之储君。”

    “唯有如此。”

    “我大唐才永远不会陷入混乱,后世之君也将开拓万世传承之典。”

    “此乃臣之所奏。”

    孔显一脸激动,一脸郑重的启奏道。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朝堂上的群臣你看我,我看你。

    都带着几分震惊之色,许多人没想到孔显竟然会直接启奏此事。

    “臣附议。”

    “为我大唐万世之本。”

    “请皇上议立皇太孙,如若在万邦来朝之时议定皇太孙之位,想必则可更为震慑万邦,让万邦知道我大唐后继自均可秉承皇上的武德。”太子太傅虞世南站出来,大声附和。

    “臣附议。”

    “请皇上早议皇太孙。”司空、右仆射高士廉也站起来,大声附和。

    随着朝中两位重臣站出来附和。

    朝堂上不少朝臣也是纷纷站了出来。

    苏檀,还有一些支持李岈的朝臣纷纷开口:“为我大唐千秋万世传承,还请皇上早立皇太孙,太孙李岈,恭谦孝顺,为人勤奋,聪明伶俐,是皇太孙的不二人选。”

    “有备而来啊。”

    “朝堂上几乎四分之一的朝臣站出来,附议,支持李岈的人不在少数啊。”李铮看着眼前一幕,平静的一笑。

    对于现在有着宗师实力,也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死士底蕴的情况下,李铮还真的不带怕的,如果以后真的是李岈登基,真的要对付自己,那就鱼死网破。

    李铮可不怕。

    当然。

    现在李世民身体还硬朗,而且还有李铮给的灵玉滋养身体,应该比历史要活的长久一点,李铮根本就不急什么。

    还有这么长时间。

    李铮都不知道可以培养多少死士了。

    而且。

    也可以借助王家的商队在境外衍生自己的势力,为以后做铺垫。

    所以不管以后是李治还是李岈上位。

    李铮根本就不带怕的。

    因为他已经有了掀桌子的本钱。

    大不了掀桌子之后离开就是。

    保管以后的李治或是李岈会很难受,而且会无可奈何。

    看着这么多朝臣站出来。

    原本还有些徘徊不定的朝臣也纷纷站出来附议。

    在这一刻。

    支持李岈为皇太孙的人竟然达到了几乎朝堂上群臣的三分之一。

    可想而知。

    苏氏这娘们也的确有几分本事,竟然在暗中笼络了这么多人支持李岈。

    “可笑。”

    侯君集看着这些朝臣的启奏,脸上露出一抹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