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唐军神,从灭突厥开始崛起
繁体版

第三百七十六章苏氏欲出手

    对于李岈来说,这一次他是真的不懂,原本没有一个月他都可以找机会入宫的,靠着见太子名医讨好自己的皇爷爷,送一送汤,表达一些孝心。

    但是以后都没有机会了。

    闻言。

    苏氏眼中闪过恨意。

    但并没有在李岈面前表现出来,她轻轻抚摸着李岈的头,温柔的道:“岈儿,你没有做错,是有些人做错了。”

    “因为他的存在,本该属于你的一切才被夺走了。”

    “你放心。”

    “属于你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夺走,两会将一切都给你夺回来的。”

    李岈茫然的抬起头,十分不解的道:“是李轲吗?就因为他嫡子的身份?可皇爷爷当初都说了,要立长,并没有说要立李轲啊。”

    “母妃。”

    “母妃。”

    “岈儿。”

    “不去争了。”

    “他那么大的功劳,皇爷爷要把皇位传给他,我们不可能争得过他的。”

    “岈儿。”

    “李铮他是皇室一个野种,可是皇上却见他保护的很好,并且准备传位给他的打算。”

    “我们不争了。”

    “李铮,那个贱种才是阻碍你的关键。”苏氏几乎是咬牙切齿的道。

    “你皇爷爷为什么变化,我查了。”

    “岈儿。”

    “只要我们以后不合他作对,他不会对我们下杀手的,毕竟,都是皇室。”

    “这一切都是因为李铮。”

    李岈沉默了,但眼中却有着无奈。

    “这个跟李铮有什么关系?”李岈问道。

    李岈听到这话。

    “就算以后他继位,应该看在父王的面子,也会给我一个封地,到时候我们母子三人就去封地生活,不要和他争。”李岈一脸无奈道。

    “李轲算不了什么。”

    他整个人的表情都变了,脸色也变得奇怪起来。

    听到贱种两个字。

    “这些事,我没有告诉你。”苏氏沉声道。

    “事情如果真的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就好了。”

    苏氏苦笑着,但眼中的冷意不减:“他,不会放过我们的。”

    “如果眼睁睁的看着他继位,我们全家才真的没有活路,他的手段可比你皇爷爷毒辣多了。”

    “为了你,更为了我们全家。”

    “我必须去做。”

    “你放心。”

    “一切都不要你担心,娘会为你扫除一切的。”

    “那个位置绝对是你的。”

    ……

    眨眼间。

    过去了六七天。

    长安。

    太极殿,议政殿。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身边的还有两个小家伙正在吃着水果,李世民十分慈祥的给他们喂着。

    而在李世民面前,李铮则是拿着奏折批阅着,十分的严肃。

    相对于以前。

    此刻的李铮则是更为认真,因为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也知道则是未来作为皇帝的必备,更明白则是李世民为什么会拉着自己批阅奏折,原来就是为了培养自己这作为皇帝的基本技能。

    “冬季将至。”

    “又是冻死人的季节了。”

    “父皇,晚年是如何应对的?”李铮看着手中的奏折,看着李世民问道。

    “还能如何。”

    “朝廷加大挖掘煤炭,在特别是北疆的府邸底价售卖,朝廷也就赚取一个成本。”李世民说道。

    “说是底价售卖,但是到了个地方,官府乃至商贾可不会底价,而且底价反而会买不到。”李铮一语中的的说道。

    李世民无奈摇头:“就算知道如此,又能如何?朕杀了也杀了,但每年仍然有很多百姓冻死,除了冻死外,还有储粮不足,这些都是大问题。”

    “虽然我大唐立国二十多年了,但是这些问题一直都在。”

    “当初你说了,如果有几倍,几百倍的利润,会让人根本无惧任何律法约束,而煤炭也正是如此,虽然朕定下的政策是恩泽万民,但有些人可不会如此做。”

    “分摊下去,运送成本,挖掘成本,这些都会被那些商贾给算透,朝廷给予底价,转手一买,便成了高价。”

    “所以一直以来,每到冬季,必有成千上万的百姓冻死,饿死。”李世民叹气道。

    如今大唐帝国看似无比昌盛。

    人口也在稳步增长着。

    但内部的隐患则是太大了。

    “有没有试过以户籍贩卖煤炭?”

    “每一户定量能买卖多少煤炭,超过之后,不允许再买卖。”

    “登记造册。”李铮想了想说道。

    闻言。

    李世民表情微变,带着几分异彩:“这好像是一个办法。”

    “父皇。”

    “朝廷低价卖煤炭来保证北疆子民的过冬,但看着好低价煤炭,可不仅仅商贾想要捞取油水,就连普通老百姓也是一样,买的越多,囤积越多,最终也可以依靠贩卖煤炭来得到利润。”

    “如果定量的话,每一户定下多少,这就可以保证普通拼命百姓无法通过贩卖煤炭来赚取利润了。”李铮说道。

    “此法,可以一试施行。”

    “如若可以,举国推广。”李世民说道。

    “那儿臣就批阅了。”

    李铮提起笔,直接在奏折上开写:“今年,改一万国策,煤炭分至北疆各处,以户籍为制度售卖,每户可买多少煤炭,超过户籍所定之量,不得再售卖,以户部定量后再行上奏批阅。”

    写完。

    李铮直接拿着印玺,盖了上去。

    “但愿你这一策有用吧。”

    “那样,就可以减少许多冻死的无辜子民了。”李世民叹了一口气。

    “煤炭,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到了冬季。”

    “许多百姓之所以活不下去,大多还是因为储粮不够,生活不富足,煤炭也只是一方面。”李铮沉声道。

    “储粮不过,生活不富足。”

    “李铮,你知道原因吗?”

    李世民眼中闪烁了一道冷芒,说道。

    “自古以来。”

    “民以食为天。”

    “无论在哪个王朝都是根本。”

    “百姓想要生活富足,天地就是关键。”

    “当初大唐开国,直接恩泽天下,将一些世家大族,官吏的田地全部收为广田,并赐予百姓种植,并且给予背心赋税优待,而且百姓开辟的农田一律赐予百姓,故而有了我大唐之盛况。”

    “天下那农民皆受鼓舞,开创大世。”

    “但随着建立大唐时间越长,许多毛病也就出来了,权贵收拢田地,跋扈夺田,一个小小地方权贵或许能够拥有良田万亩,甚至连官田都被侵占,百姓开垦的私田也被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