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劫
繁体版

第四百三十二章 避 世

    吴小月不再胡思乱想,点头说道:“我也没地方去。铭心哥哥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端木铭心叹息一声,不再说话。两人不觉都抬头,看着天上的明月。

    站了许久,吴小月先说要进屋收拾些行礼。等再出来时,却换了身男装,背了个包袱,看起来像个清秀书生。

    端木铭心愣了一阵,点头直夸她聪明。两人谁也没打招呼,连夜出了平云村。

    端木铭心带着吴小月,一路北行。吴小月渐渐开朗,脸上也有了笑容。

    两人过了黄河,沿途不时遇见兵马巡查调度,气氛颇有些紧张。可各地村庄的寻常百姓,依然照常耕作渔牧,日子过得闲散悠然。

    端木铭心不禁感叹,若是兵锋再起,只怕就不是这幅画面了。

    再往北走,沿着汾河而上。没过几日,便望见一座高大的城池。三面环山,气势雄伟,正是北边重镇太原。城墙上已有全副铠甲的军士守卫,城门外也有大队兵丁巡查,一副如临大敌的景象。

    下午时分,两人从小南门进了城。

    城中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不时也撞见西域胡商和塞外皮草商。茶馆酒肆里,客人们也照旧吃酒闲谈。寻常的百姓,就算天塌下来,又能如何?日子,还得照常过。

    端木铭心领了吴小月,找了处僻静的客栈,要了两间客房住下。小二送来热汤水。两人洗漱一番,草草吃了些东西,各自回房休息。

    到了傍晚,掌柜的专门来叮嘱,月初开始,城中宵禁,客人莫要出门。

    端木铭心拱手答谢,暗想只怕塞外风声更紧了,太原才会宵禁备战,心中愈发着急起来。等掌柜的走后,端木铭心敲开吴小月的房门,嘱咐她关好门窗,早些歇息。又回房等到夜深了,才支开窗户,闪身跃上屋顶,趁着夜色往东赶去。

    城东南一条小巷里,两边尽是单独的小院落。

    有一座院墙高大,临巷两扇小门紧闭。院子里漆黑一片,只前院饭厅里还亮着灯,不时传出小孩子的嬉笑声。

    不一会,厅门打开了。一众家眷抱了孩子,各自回房。

    武行远陪着竹林派文长老最后走出来,径直进了东厢偏房。

    点上灯,仆人又送进来一壶热茶。武行远把房门插好,走回来在文长老对面坐下。

    两人俱是神情凝重。武行远倒上茶,先说道:“文兄,先喝杯茶水。”

    文长老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武行远低声说道:“这几日又有兵马调动,只怕边塞有事。”

    文长老笑了笑,低声说道:“不在边塞,而在萧墙之内。”

    武行远心中一动,问道:“文兄,听到什么风声了?”

    文长老答道:“京城里传来的消息。燕王世子刚进京,就染了风寒,在宫中一病不起。”

    武行远吃了一惊,叹道:“这么看来,燕京铁骑真要旦夕南下了。”

    文长老叹了口气,接话说道:“历朝历代,都是中原先乱,漠北异族才南下入侵的。”

    武行远皱了皱眉头,心情愈发沉重。

    文长老又说道:“武林先乱,朝局又跟着乱。果然是百年安定,人心思乱。”

    武行远沉吟片刻,说道:“真有安稳日子过,谁又会想着乱起来?”

    文长老怔了一下,说道:“这江湖上争斗不休,还不够乱么?”

    武行远摇了摇头,叹道:“有人贪心不足,有人却无路可走。所以,才会思乱求变。”

    文长老面有忧色,说道:“变局之中,只求莫受池鱼之祸。”

    北边有变,太原首当其冲。

    武行远思量片刻,说道:“太原城池高大,兵精粮足,想来应该能保全罢。”

    文长老皱了皱眉头,低声说道:“不如,搬到江南去。我与萧二爷有些交往,可以托他代为安置。”

    武行远摆了摆手,说道:“两京相争,江南也未必太平。更莫说,千机堂如今也是自顾不暇。”

    文长老长叹一声,说道:“干脆卖了家当,买几条大船出海避世,远离中原是非之地。”

    武行远深吸了口气,说道:“文兄不必太过丧气。中原武林传承千年,无数兵荒马乱都能挺过来。如今的形势,也未必没有转机。”

    文长老摇头笑了笑,说道:“转机?魔刀出世,人人自危,武林中正邪不分。就如传言所说,百年劫数逃不掉的。”

    武行远也笑了笑,说道:“传言不也说,真武圣剑出世,武林就能渡过此劫么?乱久思定,争斗多了,人人才知道要守规矩,想来就会有转机。”

    文长老又叹了口气,说道:“一乱一治,就如宿命一般。”

    武行远也颇以为然,只感叹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头。

    两人沉默不语。窗外,忽然响起一声轻叹。

    武行远只觉得时空变幻。眼前一花,一个青袍人,头戴面罩,凭空出现在房中。

    青袍人先说道:“心存希望,才能打破宿命。”

    武行远大吃一惊,与文长老一同站了起来,拱手说道:“见过前辈。”

    文长老接着说道:“数年之前,多谢前辈出手相救。文某感激不尽。”

    青袍人摆了摆手,说道:“竹林派虽遭不幸,文长老更应相信天道昭昭,终是邪不胜正。”

    武行远心中唏嘘,拱手说道:“前辈数年前仗义出手,我等便相信武林中侠义长存。”

    青袍人说道:“侠义长存,也须有人亲力亲为。”

    武行远与文长老对视一眼,想了想,问道:“前辈深夜来访,我等未能出门远迎,有失礼数。我这就让人准备酒菜,为前辈接风洗尘。”

    青袍人拱了拱手,说道:“不必了。我深夜叨扰,确有一事,请武总镖头相助。”

    武行远也不多想,拱手答道:“前辈只管吩咐。武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文长老也拱手说道:“文某也听前辈差遣,舍命相报。”

    青袍人沉默一阵,问道:“两位不问所托何事,就一口答应下来么?”

    武行远轻笑几声,答道:“前辈就是江湖中的希望,所托之事必定关乎武林大义。于公于私,我等都不容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