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劫
繁体版

第四百七十七章 面 圣

    端木铭心心中感慨,拱手说道:“多谢。我既然来了,自当知道要图什么。”

    孙不公拱手回礼,目光一闪,又说道:“当年端木公子心怀天下,孙某着实佩服,可世人却未必这么想。还望小公子,好自为之。”

    “哦”,端木铭心笑了笑,低声问道:“却不知世人怎么想?”

    孙不公神情凝重,答道:“天立君长,以牧万民。可牧羊终究也是为了吃羊,这是千年不变的道理。有些人一心求变,说什么天下大同,其实不过是想换个牧守,哪里又能变得了什么?”

    端木铭心轻叹一声,不再说话了,推开殿门走了进去。

    里面烟气缭绕。殿首挂着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的画像,香案上摆放着牺牲祭品,铜炉里燃着香火。

    香案前一人背手站立,仰头看着殿首的画像。在烟气中若隐若现,仿佛隐身在云雾中的真龙天子。

    端木铭心走到殿中,跪了下来,说道:“草民端木铭心,拜见圣上。”

    那人慢慢转过身来,说道:“起来说话。”

    端木铭心站了起来,却看不清那人的面容。

    那人问道:“太祖皇帝以孝治天下,你可知道为何?”

    端木铭心答道:“以孝治世,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天下自然长久安定。”

    那人说道:“如此简单的道理,当年端木翰林若能想明白,就不会犯下大错了。”

    端木铭心摇了摇头,说道:“父母兄弟,自有长幼之序,可定有尊卑之别么?天下人须事君长如父兄,君长待天下人真如子弟么?”

    “放肆”,那人不怒自威,说道:“世人生而有贪欲之心,欲求不得则争。先王恶其争乱,才制礼以分之。若无尊卑之分,人人争斗不休,岂不是天下大乱?”

    端木铭心沉吟片刻,问道:“敢问圣上,外面流言四起,都说两京相争,这争的又是什么?”

    那人沉默一阵,答道:“至尊之位。”

    端木铭心当即说道:“正是这至尊之位,激起了世人无尽贪欲之心,天下才会一乱再乱。”

    “你错了”,那人冷笑一声,说道:“只有至尊之位,才能遏制世人的贪欲之心。世间纷扰,祸乱丛生。唯有乾纲独断,上下一心,天下才会稳如泰山。”

    稳如泰山,亦是千年轮回。

    端木铭心点了点头,叹道:“天下并非天下人之天下,天下不过一人之天下。”

    那人摆了摆手,缓缓说道:“天下不只是一人之天下,也是祖宗之天下,更是文武百官世族豪门之天下。只为守住这天下,莫说手足相残,就算是丢了朕的性命,他们也在所不惜。”

    端木铭心叹息一声,轻声说道:“圣上既然明白,为何不求变?”

    “变”,那人笑了笑,说道:“人心不变,这天下就不会变。”

    端木铭心接话说道:“可天下若不变,人心如何会变?”

    那人又沉默一阵,忽然问道:“你来见朕,莫非是求变的?”

    端木铭心心中明白,拱手答道:“草民求见圣上,只为进献良策。”

    那人轻笑一声,问道:“你有何良策?”

    端木铭心沉吟片刻,答道:“如今形势微妙,圣上若肯答应一桩事,我有办法稳住南疆九黎族人,朝廷即可安心北向用兵。”

    那人问道:“你想要什么?”

    端木铭心深吸了口气,答道:“待天下安定之后,只求圣上免除中原的百万贱籍。”

    那人摇了摇头,说道:“免除了贱籍,就不再有贱民了么?”

    端木铭心犹豫一下,从衣袖中取出一只小木匣,说道:“圣上若还有顾虑,我愿交出百年前太祖皇帝的遗诏。”慢慢走上前去,将木匣放在香案上,又退回原处。

    那人等端木铭心退回去了,才说道:“太祖皇帝的遗物,留在此处也好。”

    端木铭心见他看都不看木匣子一眼,登时心沉了下去。父兄百般珍视的遗诏,在天子面前却似一钱不值。

    端木铭心思量片刻,又说道:“朝廷各地税银耗损颇多,圣上若肯免除贱籍,我定劝说家父将丰利号上交朝廷,专营各地税银。每年可为朝廷省下银钱数十万两。”

    那人冷笑几声,摇了摇头,说道:“你从未进过朝堂,见识短浅,朕不怪你。”

    端木铭心无计可施,拱手说道:“九黎族人已受百年之苦,足以抵偿当年之罪。圣上若肯宽赦,仁爱之名必定万世传颂。”

    那人叹了口气,忽然问道:“朕以一己之身,富有四海,威行天下,你可知为什么?”

    朝堂与江湖无异。细想起来,天子手中握的,才是真正的神刀。

    端木铭心笑了笑,答道:“朝廷雄兵百万,天下无人能敌。”

    那人又说道:“雄兵百万,也须听朕的号令,才算得上利器。”

    端木铭心怔了一下,却不知他想说什么。

    那人接着说道:“唯有生杀赏罚权柄在手,朕才能以一人治天下。赏罚皆自朕出,文武百官,万千生民,才会令行禁止。谁若是敢胁迫朕,或是打算与朕做什么交易,那天下虽大,也决计容不下他。”

    端木铭心当即躬身说道:“不敢。请圣上恕罪。”

    “很好”,那人笑了出来,说道:“只这一点,你就强过端木翰林了。”

    端木铭心也不在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心念飞转,又盘算起来。

    那人舒了口气,缓缓说道:“朕向来赏罚分明。你若能立下大功,朕便能赏你百万贱籍。”

    端木铭心收拢思绪,拱手说道:“请圣上差遣。”

    那人沉默一会,慢慢说道:“如今局势明朗,北边五镇已有三位总兵、七员参将向朕密奏燕王不轨之行。你若能深入燕京擒拿匪首,就如塞外之行那般,免去中原大地一场兵祸。朕便答应你,天下安定之后废除贱籍。”

    燕京固若金汤,可不比大漠汗廷。上次得手也是诸般机缘巧合,要潜入燕京擒拿燕王谈何容易?

    端木铭心皱了皱眉头,不及多想,拱手答道:“一言为定。”

    那人大笑几声,又说道:“朝廷在燕京城里早有布置,你出去后可与孙不公商议。”

    端木铭心点了点头,犹豫一阵,低声问道:“永王近来可好?”

    那人沉默不语,过了一会,才答道:“他很好。吃得好,睡得也好。”

    端木铭心还想再问几句,却又忍住了。拱了拱手,转身走了出去。

    身后那人悠悠说道:“只是苦了兰心。”

    端木铭心转身说道:“我打听过。有人说她在灵隐寺清修,也有人说她从泉州出海寻访仙山去了。”

    那人叹了口气,说道:“朕不能去找她。你替朕去找,一定要带她回来。”

    端木铭心何尝不想,可天下之大,要找一个人又谈何容易?就算找到了,也再回不到从前了,只点了点头,转身走出偏殿。

    孙不公还等在殿外,看见端木铭心走出来,长舒了口气,说道:“只这片刻功夫,孙某却像是等了数载。”

    端木铭心拱手说道:“孙大人担了天大的干系,在下感激不尽。不过这数载春秋,孙大人总算没白等。”

    孙不公大笑出来,走近一步,低声说道:“公子有所不知,前日南关总兵上书告发燕王,又将一众家眷悉数遣回京师。南疆已无后顾之忧,圣上这才下定决心,祭告太祖北向用兵。”

    南关总兵也表明心志了,难怪圣上不把南疆九黎族人看在眼里。

    端木铭心点了点头,笑道:“如今局势明朗,燕京势单力孤,正是孙大人大有作为之时。”

    孙不公笑意更浓,拱手说道:“彼此彼此。我也是托了公子的福。”

    端木铭心拱手回礼,低声问道:“孙大人,打算如何破局?”

    孙不公收起笑容,答道:“我们先去找一个人。”

    端木铭心不觉好奇,问道:“找谁?”

    孙不公答道:“南宫洵。”

    端木铭心笑了笑,说道:“南宫族长两头下注,可是个聪明人。”

    孙不公点头说道:“只有聪明人,才能看清形势,找出破局的好法子。”

    两人相对一视,都笑了出来。

    孙不公侧身说道:“老十三已经备好了鲜鱼老酒,我等边喝边谈。”说完拉着端木铭心,大步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