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民国的浪子
繁体版

第四十一章:食量惊人,武馆探秘

    苏寒的话音刚落,邻近的小贩便迅速行动起来,手脚利落地端上了十碗热腾腾的豆浆,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摆放于桌上。他从运生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银元,随即退至一旁静候。

    豆浆散发出浓郁的豆香,与苏寒不断送入口中的包子交织成一种独特的和谐。周围的食客们开始低声议论,有人惊讶于苏寒惊人的食量,也有人对他神秘的身份感到好奇。

    然而,苏寒似乎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他的全部心思都沉浸在眼前的美食之中,每一次的咀嚼都显得有力而富有节奏。

    运生在一旁默默守候,手中紧握着钱袋和外套,眼中闪烁着忧虑与不解。他不理解苏寒为何突然间如此渴望食物,更不明白他为何选择在这样人多眼杂的地方放纵食欲。但作为忠心耿耿的私人助理,他深知此刻不宜贸然打扰苏寒进食的时刻。

    随着碗中最后一滴豆浆滑入喉咙,苏寒不顾形象地发出一个满足的长嗝。终于,他吃饱了,桌上堆满了空荡荡的蒸笼,粗略一算,大约有四十几个。

    周围的人们目睹了他吞噬如此多的食物,然而苏寒的腹部并未因此鼓胀,若非桌上堆积如山的蒸笼作证,旁人或许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否出现了幻觉。

    “运生,结账。我们该回去了!”

    运生轻柔地将外套披在苏寒肩上,从钱袋中取出几枚银元交给小贩,边走边关切地问道:“先生,您的身体真的无恙吗?”

    苏寒从外套口袋中抽出手绢,优雅地擦拭着嘴唇,微微一笑:“只是个突发状况,无需过分担忧。”

    尽管安慰运生不必为自己的健康忧心,但身体对食物日益增长的需求,确实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不能每次依赖靠大量的进食来维持,这种状况已经开始干扰到他的正常生活了。

    苏寒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焦虑,他与运生并肩走在归家的路上。忽然,一阵有力的“喝,哈,嚯”声响彻耳畔,苏寒不禁驻足,循声望去。

    声源之地,正是位于苏寒右前方的一间武馆。苏寒走近武馆门口,只见大门厚重,乃是用精雕细琢的红木制成,上面镌刻着云纹、龙凤以及各种吉祥图案,此刻大门敞开,迎接着过往的行人。

    门楣之上,一块匾额高悬,上书“振云武馆”四个金色大字,笔锋苍劲有力,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匾额两侧,一对大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大门中央,一对铜制的门环闪耀着光芒,造型是雄狮怒吼,显得威武不凡。门前的台阶,由青石板铺就,经过岁月的洗礼,变得光滑如镜,映照着来往行人的倒影。

    武馆门口两侧,矗立着一对石狮,或蹲或立,形态威严,双眼炯炯有神,仿佛在守护着这片圣地。石狮旁,几丛翠竹点缀其间,增添了几分生机。

    墙边,有几个小孩正踩着同伴的肩膀,好奇地往武馆内部窥视。

    苏寒望着武馆,心中浮现出张骁林的身影,这位对手的身体素质已然达到脱凡之境,他亦是习武之人。或许,这间武馆能为苏寒指点迷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站在门口向内望去,武馆之中,一位老者身穿素朴的练功服,腰间束着一条深色的布带。他的面容虽然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似磨砺过的宝剑,锐利而充满活力。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双手背负,专注地观察着弟子们的练习。

    老者身后的墙上,挂着几幅书法作品,笔力雄浑,透露出不屈不挠的精神。角落里,陈列着各式兵器,从长矛到短剑,每一件都被擦得光亮如新,似乎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混合着汗水和木头的气息,构成了武馆特有的氛围。

    院内的弟子们,有的单脚独立如松树般稳固,有的拳脚生风如龙般迅猛,他们的动作既有力又灵活,每一次出击都伴随着“嚯,哈,喝”的呼喊声,以及青石地板因受力而发出的轻微“砰砰砰”声,共同谱写了一曲激昂的武术交响乐。

    老者的目光随着弟子们的动作流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微微皱眉,似乎在内心深处对每个人的进步有了独到的评价。

    注意到苏寒和运生站在门前,老者微微皱眉,走上前来。

    “两位,请问有何贵干?”

    苏寒双手抱拳,微笑着回答:

    “打扰老先生了,我们只是偶然路过,听到拳风声便好奇一观。没想到看到了老先生弟子们如此矫健的身手和磅礴的气势。”

    老者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爽朗地笑道:“有什么事就直说,每次有人来找我帮忙,都是这样先夸奖一番的。”

    “老先生真是慧眼如炬,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苏寒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在下苏寒,还未请教老先生尊姓大名?”

    “我姓陈,是这振云武馆的馆主。既然来了,便是客人,站在门口谈话也不妥,请进来说话!”陈馆主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引领着苏寒和运生进入武馆。

    待双方坐定,一名女子从侧门走出,为双方奉上茶水,放在桌边,随后退到陈馆主身后。

    品过茶后,陈馆主注视着苏寒,微笑着说道:“茶已饮,你就不必再绕弯子恭维我了,直说来意吧!”

    苏寒将茶杯放回桌上,微微一拱手道:

    “陈馆主,那我就开门见山了。有一位长辈在练武过程中,每日食量是常人的五倍之多,身体却依然感到亏空,不知馆主是否有解决之道?”

    陈馆主凝视苏寒片刻,直到苏寒感到有些不自在:

    “你所说的那位长辈,该不会就是你自己吧?”

    陈馆主的目光如炬,洞察秋毫,缓缓开口道:“虽然你肤色白皙如玉,手上不见丝毫劳作之痕。言谈举止间流露出文人雅士的风范,但从门口步入至坐下的过程中,你的身法却异常矫健,步履轻盈而稳如泰山,肩部更是未曾有半点摇摆,可见你绝非寻常高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若非我自幼跟随师父身边,亲眼见识过类似的情况,换作旁人恐怕难以察觉你的真实身份。”

    苏寒闻言,心中不由得一震,没想到自己的底细竟被陈馆主一眼识破。苏寒不动声色地看着陈馆主,笑着说道:

    “陈馆主过誉了,在下不过是一名平凡的教书匠,未曾涉猎武艺之道。我之所以步伐稳健,不过是性格使然,偏好宁静沉稳的生活方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