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下后,大明变天,崇祯慌了!
繁体版

第45章 边疆动乱,朝堂震动!温体仁甩锅沈煜!

    犯边!

    这可是大事!

    要知道,大明朝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就一直对边患问题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朝野震动。

    而如今,竟然有人胆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犯边,这不是明摆着要跟他温体仁过不去吗?!

    这消息对于温体仁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好不容易才爬上首辅的位置,还没来得及享受权力的滋味,就接连遭遇这种棘手的事情,这让他如何不焦头烂额?

    这让他如何向崇祯帝交代?

    看着骆养性离去的背影,温体仁对此很是头疼。

    ……

    翌日,早朝。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份奏折,指关节都泛着青白。

    奏折上赫然写着“犯边”两个大字,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金銮殿上炸响,让所有大臣都心头一震。

    自从沈煜上台后,大明边境就再也没有过战事,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上下一片祥和,大家都快忘了战争的滋味了。

    那些曾经嚣张跋扈的鞑靼建奴,在沈煜的铁血手腕下,一个个都变得服服帖帖,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哪还敢生出半点犯边之心?

    可如今,沈煜前脚刚被关进诏狱,后脚就传来蒙古鞑靼犯边的消息,这如何不让崇祯心生疑窦?

    “诸位爱卿,对此事,可有什么看法?”崇祯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问道。

    “皇上,臣以为,建奴此次犯边,绝非偶然!”温体仁站得笔直,语气沉重,仿佛肩上扛着千斤重担。

    崇祯皇帝眉头紧锁,神色凝重地问道:“温爱卿有何高见?”

    “回禀皇上,这些年来,建奴之所以不敢犯边,皆因沈煜坐镇辽东,以雷霆手段震慑蛮夷。如今沈煜身陷囹圄,建奴就一直蠢蠢欲动,如今更是公然犯边,这分明就是看准了咱们大明无人可用,想要趁火打劫!”

    温体仁这番话说得义正言辞,仿佛一切都是沈煜的错,而他则是那个忧国忧民的忠臣。

    “皇上,您想想,这些年来,边关一直安稳无虞,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建奴就突然犯边了呢?”温体仁语气沉重,仿佛是在引导着崇祯皇帝去思考什么。

    “这…”崇祯皇帝迟疑了,他不是傻子,自然听得出温体仁话里有话,只是他一时之间还无法确定,温体仁到底想说什么。

    “皇上,臣斗胆猜测,建奴此次犯边,恐怕是与…与沈煜有关!”温体仁咬了咬牙,终于说出了那个让他感到无比憎恶的名字。

    “温大人说得对!沈煜那厮,当初就和建奴不清不楚,如今他一倒台,建奴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之间肯定有猫腻!”

    “没错!当初沈煜明明有机会杀了皇太极,可他却偏偏放虎归山,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谁信?!”

    “皇上,您可一定要为大明做主啊!不能让沈煜那奸贼逍遥法外!”

    ……

    温体仁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声,仿佛沈煜已经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一般。

    顺着温体仁意思说话的这几位,皆是前两日温体仁刚刚提拔上来的人,自然知道温体仁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时候站队,为的就是向温体仁表忠心,让温体仁看到他们的价值。

    崇祯听着这些话,脸色越来越难看,心中对沈煜的怀疑也越来越深。

    他虽然不确定沈煜会真的勾结外敌,但沈煜和建奴之间的关系,确实有些说不清道不明。

    “温大人,你…你这是何意?为何要将此事扯到沈大人头上?”周延儒第一个站出来反驳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

    他虽然和沈煜政见略有不合,但也不得不承认,沈煜在治理边关方面,确实有着过人的才能。

    这些年来,边关之所以能够保持安稳,很大程度上都是沈煜的功劳。

    如今沈煜虽然已经下台,但温体仁竟然还要落井下石,将他与建奴犯边扯上关系,这简直是太过分了!

    “周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觉得,本官是在诬陷沈煜吗?”温体仁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满。

    “难道不是吗?”周延儒毫不示弱地反问道,“沈大人虽然行事风格有些…有些独特,但他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鉴!你没有任何证据,就信口开河,污蔑忠良,难道这就是你身为首辅的所作所为吗?”

    “周延儒,你放肆!”温体仁勃然大怒,指着周延儒的鼻子骂道,“本官身为首辅,自然要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沈煜此人,表面上忠君爱国,背地里却与建奴勾结,暗中通敌,此等狼子野心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住口!吵吵得朕头疼,周爱卿,那你又觉得如何啊?”崇祯看向正在争吵中周延儒,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来说服自己。

    周延儒激动地说道:“温大人此言差矣!皇上,臣以为,此事未必就是建奴所为。”

    “哦?周爱卿此话何意?”崇祯问道。

    “皇上,建奴虽然野心勃勃,但他们也不是傻子,不会轻易挑起战端。更何况,沈煜虽然不在朝堂之上,但他的威名还在,建奴未必敢在这个时候轻举妄动。”周延儒缓缓说道。

    “那依周爱卿之见,此事究竟是谁所为?”崇祯问道。

    “臣以为,此事也许是蒙古鞑靼所为。”周延儒沉声说道。

    “蒙古鞑靼?”崇祯眉头一皱,这个可能性他不是没有想过,但蒙古鞑靼和大明已经和平相处多年,怎么会突然犯边呢?

    “皇上,蒙古鞑靼虽然表面上臣服于大明,但他们一直对大明虎视眈眈,只是碍于沈煜的威慑,才不敢轻举妄动。如今沈煜倒台,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周延儒解释道。

    “哼!周延儒,你少在这里胡说八道!蒙古鞑靼和大明素来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可能会突然犯边?依我看,你分明就是想为沈煜那奸贼开脱!”温体仁怒气冲冲地说道。

    “温体仁,你…”周延儒气得脸色铁青,刚想反驳,却被崇祯打断了。

    “够了!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有心思在这里争吵不休?!”崇祯怒喝一声,吓得温体仁和周延儒连忙闭上了嘴巴。

    “朝堂是用来议论朝政的,不是让你们吵架的!”崇祯怒斥。

    周延儒深吸一口气来平复自己的心情,这才接着说道:“沈大人虽然手段强硬,但这些年来,边关确实安稳,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沈大人的功劳吗?”

    “周大人,你还说你不是为沈煜开脱!”温体仁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难道你忘了,当初弹劾沈煜的奏折,可是堆满了皇上的御案,其中一条罪状,便是私通外敌!”

    “你…”周延儒被温体仁这番话噎得说不出话来,脸色涨得通红。

    “皇上,臣以为,温大人所言极是!”刑部尚书郑三俊站出来附和道,“当初沈煜坐镇辽东之时,曾有传闻说建奴首领皇太极与其私下联系,此事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啊!”

    “没错,沈煜此人行事乖张,手段狠辣,当初他明明有能力将皇太极斩草除根,却偏偏放虎归山,这其中难道就没有猫腻吗?”另一位官员也站出来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怀疑。

    “你们…你们这是血口喷人!”周延儒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温体仁等人怒斥道,“沈大人一心为国,忠心耿耿,你们却在这里恶意揣测,简直是…简直是…”

    “周大人,慎言!”温体仁冷冷地打断了周延儒的话,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

    “哼!”周延儒冷哼一声。

    他算是看出来了,今天这场朝会,就是温体仁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目的就是要把沈煜彻底拉下水!

    “建奴狼子野心,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如今见我大明内乱,便趁机挑唆蒙古鞑靼犯边,其心可诛!”

    温体仁的话,再一次引起了不少大臣的附和。

    “温大人所言极是,建奴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

    “皇上,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兵增援边关,严防建奴和蒙古鞑靼勾结,趁虚而入!”

    “臣附议!”

    ……

    听着大臣们群情激奋的议论,崇祯的脸色却越发难看。

    眼看温体仁硬是要把有人犯边往沈煜身上扯,周延儒换了个角度说道:“皇上,若是真如温大人说的这般,那沈大人被关押,边关将士人心惶惶,蒙古鞑靼趁机犯边,也在情理之中啊。”

    周延儒的话,虽然说得委婉,看似是妥协认同温体仁的话,但温体仁不是傻子。

    朝堂上一个个的都是聪明人,自然听得出来话中之深意。

    这几句就像是一根根尖刺,狠狠地扎在了温体仁的心头。

    “周延儒,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说,边关不稳,都是因为沈煜被抓?你是说,本官这个首辅,还不如一个阶下囚吗?!”

    温体仁怒火中烧,指着周延儒的鼻子破口大骂。

    “温大人,你这是何意?下官只是就事论事,何来指责你的意思?”周延儒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

    “哼,你少在这里假惺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早就和沈煜站在一个队伍,如今看我上位,你……”

    “够了!”

    崇祯猛地一拍龙椅,怒吼一声,打断了温体仁的话。

    “你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崇祯怒火冲天,吓得温体仁和周延儒连忙跪倒在地,瑟瑟发抖。

    “臣…臣不敢!”

    “哼!不敢?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的?朕还没死呢,你们就开始争权夺利,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你们…你们…”

    崇祯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温体仁和周延儒,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心里清楚,周延儒说得没错,沈煜在边关的威慑力,无人能及。

    可如今,沈煜已经被他关进了诏狱,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再启用他。

    而没有了沈煜的震慑,蒙古鞑靼卷土重来,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想到这里,崇祯心中就一阵烦躁。

    没想到这个温体仁这么不中用!

    崇祯坐在龙椅上,看着底下吵成一团的文武百官,心中冷笑不已。

    自从沈煜入狱后,这朝堂之上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平静。

    “皇上,臣以为,沈大人当初留下皇太极性命,实乃养虎为患啊!”

    说话的是刑部尚书郑三俊,他一向主张对后金采取强硬态度,当初沈煜决定招安皇太极时,他就持反对意见,只是当时沈煜权倾朝野,他也不敢多说什么。

    如今沈煜一走,他自然要抓住机会,为自己的主张争取支持。

    “郑此言差矣,沈大人当初留下皇太极,是为了让后金和鞑靼互相牵制,好让我大明休养生息,此乃高瞻远瞩之举,岂能说是养虎为患?”

    周延儒立刻站出来辩解。

    “沈大人为官多年,一直兢兢业业,为国为民,从未有过半点私心。他之所以留下皇太极,全然为了大明江山着想!”

    周延儒言辞恳切,句句肺腑,不少原本摇摆不定的官员,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是啊,沈大人这些年为了大明,可谓是鞠躬尽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就是,要不是沈大人,咱们大明早就被建奴给灭了!”

    “我看这件事,八成是有人故意陷害沈大人!”

    ……

    听着底下官员的议论,温体仁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没想到,都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这么多人为沈煜说话。

    “周大人,你说得轻巧,如今皇太极羽翼丰满,已经不满足于现状,开始频频骚扰我大明边境,这难道不是养虎为患的结果吗?”郑三俊反驳道。

    “郑大人,你这是在危言耸听!皇太极虽然有些小动作,但都是癣疥之疾,不足为虑,只要我大明大军一出,定能将其剿灭!”周延儒不甘示弱地说道。

    “你……”郑三俊还想再说什么,却被崇祯打断了。

    “好了,都别吵了!”崇祯不耐烦地说道,“朕意已决,即刻派兵前往辽东,敲打一下皇太极,让他知道我大明的厉害!”

    “皇上英明!”

    崇祯话音刚落,温体仁就站出来带头称赞,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

    只有周延儒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他心里清楚,崇祯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被温体仁等人蛊惑了。

    这些家伙,表面上是在支持崇祯,实际上是想借此机会,打压沈煜的势力。

    ……

    下朝后,温体仁心里憋着一肚子火,却无处发泄。

    今天这场朝议,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不仅没能成功扳倒沈煜,反而让沈煜的存在感更强了。

    而且,派兵敲打建奴的事情,也让他感到不安。

    因为现在的蓟辽总督是沈煜的人,如果这次出兵能够顺利解决问题,那功劳岂不是又落到沈煜头上了?

    想到这里,温体仁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动身前往皇宫,求见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