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
繁体版

第368章 批发市场

    安邦批发市场和宏速公司在京城的表现。

    惊艳了整个京城,这是京城市民吃得最舒心的一年。

    刚入秋的时候,安邦批发市场,一开门就遇到抢购。

    在前年八、九两个月,京城平均每日上市菜量比正常需要量少近200万斤。

    尤其是8月下旬,近郊每天上市菜180万斤左右,仅为市场需要量的三分之一。

    那时,全市几百个菜店的货架上空空如也,有时柜台上只有点土豆、葱头、南瓜出售。

    每天清早或傍晚,菜店门前群众都排着长队等候买菜,偶尔运来几筐茄子、豆角、冬瓜、小白菜等鲜菜,也一抢而光。

    特别苦的是“双职工”,没时间去排队买菜。

    有时一个星期也买不上一点新鲜蔬菜。

    而就在去年,京城平时的时候,菜的供应偏紧,价格偏高。

    安邦批发市场,开业后,遭遇到抢购,也是情有可原。

    但从菜都那边,源源不断地有新鲜的蔬菜通过汽车送过来。

    南方的蔬菜,一火车一火车地拉过来。

    不用担心买不到菜。

    媒体也跟着发力。

    燕京日报1986年8月20日1版《京城市场部分菜价昨起降低二至三成》:8月19日一早,京城安邦批发市场蔬菜标价牌:圆白菜二角一斤;黄瓜四角一斤;西红柿六角五一斤。同前一日相比,这三种蔬菜的售价都降低了二至三成。

    燕京日报1986年9月15日1版记载:9月14日早晨6时,京城安邦批发市场已相当热闹,在13000多平方米的批发市场里,200多个货位上几乎都卸满了鲜嫩的蔬菜。8时刚过,冀省定兴城关镇北关村农民张文伟的8000斤扁豆便全部出手,他高兴地说:“我们大队有1500多亩菜田,我们几个就组织起来,把乡亲们的菜收购好,往城里送。这个月,我已经进京城三次了。”

    一位刚卸完蒜苗的农民说:“我是霸县来的,我们那儿蒜种得多,从地头装上送到京城,只用4个钟头。京城有了安邦批发市场后真好。”

    当天,这家批发市场共成交蔬菜300万多斤,其中外埠进京的有200万多斤。

    媒体天天跟踪报道京城的菜价水平和供应量。

    安邦批发市场,已经与全国70多个县市建立了货源关系,稳地一笔。

    京大张玉锋,今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但他还是一名讲师。

    自认为40岁左右搞个副教授。

    前段时间,他也去抢菜了。

    看着桌上的报纸,安邦批发市场,天天都有菜卖,菜价一点都没涨。

    想着家里几十斤的蔬菜,不由得有点愁。

    怎么吃得完啊?

    亏了啊。

    前段时间抢得热血沸腾的人,一下子又平静下来了。

    那些没抢菜的人,又有人出来嘲笑那些抢购囤货的人了。

    张玉锋也被人嘲笑了一顿。

    加上开办公司快一年的时间,一点进展都没有。

    不由得有点气馁,难道自己,真的不适合办公司么?

    本来去年的时候,学校准备把他从物理系借调出来,给学校办公司。

    但他觉得自己的没有经验,不知道什么是公司,也不知道怎样办公司,没有敢应下来。

    去年冬天,他又是自行车车后架搁了两块木板,往家里运回了几百斤的白菜。

    本来,去年冬天,白菜积压,还被安排了一些爱国菜。

    可最终,积压的白菜,被赵宏图的宏速公司给消化了。

    后来,他特意地去调查了宏速公司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