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屋檐
繁体版

第一百六十一章 早餐车的风波(一)

    蒋文和黄连华商量着就这么决定了蒋外婆的早餐车的事情。

    等蒋文实际下手去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这200块钱也就只够一些基本的铁板钱以及一些简单的三角支架的钱。

    没办法这老三黄连鹏又去上班去了,其他的钱没有来路也不行的。于是蒋文也就又找到了黄连英说明情况准备拿钱去处理一下这些问题。

    至于蒋文自己的钱这会也不够,几十块钱的外快确实是不能做些什么事情。何况这前后跑来跑去的,一些基本的人际开销还是要付出的。无非就是请人吃顿饭,喝点酒之类的事情。然后再给他们借一些工具之类的,虽然三言两语也能够促成这些事情的发展。但是就蒋文目前的情况来看,他算是已经养成了用酒来交朋友的习惯。

    至于会不会被那些朋友诟病,目前还不是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

    总体来说整个早餐车的构架,都是蒋文临时从酒桌上的朋友抓了一个出来,算是做了义工。

    看那朋友满脸一副高兴的样子,似乎觉得蒋文这个朋友不错的样子。

    只是目前是不是他误会了什么还不好说。

    “你家这车少两个轮子,你看要怎么办,我这里也没有。”

    “唉,你随便弄两个轮子上去能够拉着走就行了吧。”

    “关键是,我是专门做窗户的,也没有什么轮子,承轴之类的东西啊。”

    “那个随便吧,你上哪儿找着俩个就行了,只要车能跑。”

    蒋文把话说的很随意,似乎是一顿酒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没有必要过于纠结。

    至于别人耽误了多少时间,坏了多少精力,那也是一顿酒就能够解决的事情,大不了下次哪个地方有酒喝,把他给带上。

    蒋文一个三快30岁的人,思想境界目前也就这个样了,似乎从来没有过那种养家人辛苦的觉悟。

    而从那天过了之后,蒋外婆每日闲着无事,也到黄连英这继续来拿菜,时不时一些米粮油面,也得要黄连英能够拿得出钱来才行。算是彻底的把蒋外婆这个担子给挑了起来。

    黄连鹏则是为了那几文工资,每日都是在这各地的电网,以及高压电塔上面忙活。电话也就不太敢接了,基本都是统一的放在电塔下边儿。

    所有人都其中在电塔上边进行检查,这私人电话常常与黄连鹏擦肩而过,也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结果。

    黄连鹏目前还属于外编,算不上南方电网的正式员工,有着退役军人的背景,许多事情做起来也是一根筋做到底的样子,难免让领导生出一种这人比较顺手的意思。

    这也就使得黄连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出外勤,至于黄连鹏转正的事情。那些领导也必然有自己的一番说辞,首先是入职满五年,光是这个简单的要求,黄连鹏现在都远远不及。

    而现在又有了妻儿,很多事情不是说放弃就能够放弃的。

    蒋文连打了几个电话,发现黄林鹏那边儿基本都没有什么反应,那也就只好放弃了。

    毕竟南方电网出勤,闲着没事儿往深山老林里边走,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新的电网线路,需要人去实际探看。在贵州民谣当中,简单的一句山多人多钱不多,就已经能够足以说明贵州的地势。还不是一个简单的一G网,就可以平白无故穿透的。

    更何况这信号塔密集程度,及其信号强度还远远赶不上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零头。

    “你说怎么办吧,在两个轮子,单个就30块钱,还有那个轴承,两个合在一起我就花了100了。你光是说请喝酒,这酒我也能请,到你以后都有这种活儿可以给我,钱爽快,利落到位。天天请你喝酒,我觉得问题不大。”

    这是蒋文那朋友的原话,蒋文被这句话弄得哑口无言。蒋文憋着没有办法,也就只好给自己兄弟打电话。这打了快一个下午,黄连鹏那儿基本是没有什么反应。

    蒋文就憋着没有办法,只好去找黄连英求助。事情目前到了这个份上,蒋文也该是为自己当初的狂言付出一些代价。

    可是这实际代价的付出者,对象却变成了黄连英。夫妻同体也许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理解?

    蒋文是中午的时候到了黄连英的菜摊子上,几句话说明来意。黄连英也没有怪罪蒋文的意思,这毕竟也是给自己母亲一条生存之路。

    可惜的是,黄连英目前的菜还剩余很多,前后左右把包翻了半天。总算是把包里的钱都掏了出来,自己留下几块钱的零钱,其余的钱都让蒋文给拿走了。

    就算如此,这些钱的数目总共加起来也只有60块不到,蒋文拿去也就只能当做定金付给人家。

    很明显蒋文的酒桌子策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又从长远来看,谁家还没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养家糊口几个字。不是一句玩笑话,轻易的儿戏起来家破人亡,也许是别人给你的最好反馈。

    那人收了蒋文的50块钱,也就同意继续把这个活儿做下去。至于为什么是50块而不是60。那必然是蒋文在归来的途中已经给自己买了两包好烟,香烟也不算太贵。一包五块一包三块。

    自己把五块的藏好,把三块的香烟拿出来打给别人抽。

    晚上回家的时候,蒋文就给黄连鹏打了电话:

    “喂!老三,哎呦!那边那个家伙收手工费有点偏高啊。”

    黄连华一听这话,意思是要向自己要钱了。

    “他要多少嘛?”

    “要的也不多,前面你给的200也就够钢架和一些铁皮的钱。现在还多一个成熟和两个轮子的钱没有着落。人家也喊着要点儿手续费,加工费。”

    黄连鹏听这话也就不咸不淡的说着:

    “我当时问你,你又说200够了。我这个月工资也没发,孩子老婆那儿也要用钱。我怎么办吧。”

    蒋文一听这话,也就愣住了。似乎是没有想到自己兄弟会这么说。

    “那个手工钱啊,中午还上你姐那拿了60块钱,给别人付了,人家才同意接着干。”

    “你现在跟我说这些,我也没有办法。自己非要满口的说两百块钱够了,还是你自己动手。结果你就这样,自己去找人弄。你早说要找人弄,也就不会给你。”

    蒋文听这话自己也就没办法接下去,晚一些这黄连英都回家来了。

    蒋征照例在这个点都是在家里的,王家小子辍学了,每天玩乐的事情也就不一般了,和蒋征的交集也就少了起来。蒋文见黄连英回家来,又吃了饭,就催促这蒋征出去玩一会。

    这样子的情况比较少见,使得蒋征都愣了一下,等儿子出去之后。蒋文才又说起这白天的事情来。

    黄连英和蒋文就说着一起去看看,这帮蒋外婆处理小车的地方距离这蒋外婆住的地方也不算太远,从蒋外婆住的地方出来,左转也就5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做铝制门窗的小店。

    蒋外婆的早餐车就在这制作了。

    至于蒋征,在这黄连英夫妻都走了,自己也就只好在门口转悠一会,至于作业会不会的事情,基本黄连英不提,蒋征也不会主动的去说。

    基本也就维持在,一个微妙的平衡当中。至于蒋文的上学态度,也就不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