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屋檐
繁体版

第三百零六章 被围堵的蒋征

    先不管蒋家的喜乐纠葛,周董的专辑大卖,从基本的碟片到新式网络专辑,以及原始的磁带音响制品等等都卖得不错,鲁镇这种乡间小镇都有周董的专辑。也不愧是鬼才横溢的年代,各种明星都大放异彩,至于刀郎就算是一个例外,被那英这样的巨头评价为不堪。

    无奈的是,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基数本来就大,加上原本的人口总数也有10亿人还多。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农村人口基数使得刀郎风的歌曲得到了人群认可,毕竟早年间“十八摸”这种淫词滥调都能传遍大江南北,没道理一曲曲符合农村农民工的歌曲会不被人喜欢。

    正是如此,所谓“正派”不考虑人群受众的发言会被排斥,也是理所当然的结局了。

    蒋道德回乡的时间并没有多长,农村出远门都会看日子出门,这已经是千年来的习惯。以至于做生意的人,尤其是现代人出远门,还具备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的中国,这种看期出门的习惯,基本就预期了大概什么时间人流会增加,多大等等因素,将国外所谓的经济学等等研究商业理论大师的分析按在中国古易经和万年历的地上摩擦。

    “中国人这几天怎么就不出门了,生意也不好了???”

    “看历书就知道了,今天日子不好!”

    “买车的人也少了,买房的也没有了!”

    “你就没看历书上这段时间不宜婚嫁、不宜出远门、不宜祭祀嘛?”

    外国人得到这个回复大部分都是头顶三个问号,然后去问一下自己手下的中国员工这是什么情况,然后考虑是不是换成中国高管或者再深入学习中国文化之类的。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加入世贸的前几年是常见的情况,涌入中国市场觉得又到了瓜分市场的大好时刻,没想到时隔百年,再次被打脸,这次不能用武器了,少了武器的援助,打开市场就成了另一个困难,放在眼前的就是这中国文化怎么处理,是破还是融入?

    蒋道德让蒋奶奶帮忙看了看出门的日子,看了前后的日子就正月初七这天:

    “乙丑月丙午日,宜:祭祀;忌:无”

    “初七初八都还可以,过了这两天,其他日子都不好,这有这两天日子还勉强。”

    蒋道德在旁边看着,说道:

    “这个就只有初七初八走了,往后面看日子,又要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

    “那初七八就要走咯。”

    “无法了嘛,老板那边又忙到起开工,昨天都还打电话来问那天回去。”

    蒋奶奶听到这句话,明白是留不住。屋子原本就小,蒋奶奶的愿望是一家人都住在里面,可惜的是“事与愿违”从来都不是一句玩笑话,苦难从来都是预备好的。没有人能逃脱,一辈子的一帆风顺,是一件不可能存在的事情。

    现在的一家人,3对夫妻,3个孩子,两个老人,一条老狗,4个房间。简单的数据看起来似乎可以很好的分配,可是实际稍微计算一下,不论怎么分配都是拥挤不堪。

    蒋奶奶的愿望也仅仅是愿望而已了,只能说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

    初七,蒋征就已经准备好的自己的作业和书籍,早上的时候蒋道德夫妻就走了,乘坐班车到顶效去做长途汽车返回浙江。蒋荣去了自己婆家,没能去送自己的父母,也许是预定好的不让蒋荣看到自己的离开。

    不知道他们的这番苦心会不会白费,当年离开家的时候,蒋荣还没有满月。这一走,现在蒋荣都二年级了,8岁多的家伙了。这七八年没有父母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至于对蒋道德的恐惧,也仅仅是一种来自陌生的恐惧感,偏偏来自血缘的亲近感让自己无法排斥。

    简单的形容:“你来我不排斥,你走我也不会哭泣。”

    这种亲子关系已经变得十分的尴尬了,父母是想要所谓自由,孩子是被迫自由,然后变得自己自由。等父母们回过神来,却发现自己孩子已经独自走很远了。

    初七夜,蒋征就去学校上夜自习了。

    蒋荣当夜也没有回家来,由于蒋荣放假来都没有写作业,都是游戏机。被蒋文强数落几次之后,只好找道德商量,然后游戏机就不可避免的被收了起来。蒋荣从小就有到处翻东西吃的习惯,对家里面哪里可以藏东西是再熟悉不过了。

    前后被蒋荣找到过几次,下场凄惨。蒋道德知道之后压着蒋荣写作业,夫妻两压着写了一个下午就彻底失去了耐心,夫妻两独自去找乐子去了。从来不和孩子相处,也不理会怎么教育孩子的蒋道德夫妻,真正的教育起孩子来,也仅仅是一时发热而已。

    本就没有考虑过教育的事情,至于所谓的孩子未来,可能从来没有想起过。

    蒋道德夫妻在外省的日子是自由的,没有拘束,突然回乡有这么一个拘束存在,会习惯那才是奇怪。浪习惯的燕子,是不会想家的。

    蒋征的假期课程是上新课外带一些知识的加深,班级上的孩子都是要考一五八的孩子,虽然班主任不确认所有孩子都能考上或者准备去考,都抱着让所有孩子考上一五八的心态去教授东西。

    蒋征的奥数书借给了魏老师,一个周就还给了蒋征。其实奥数上的题目对于蒋征而言过于困难了,蒋征连基本的题目解读都没有什么头绪。蒋征从再次拿到那本奥数书籍到现在,连一道题都没有做出来过。

    只能说蒋征的数学天赋是比较差的,而蒋征对于自己童年发生过的事情,能够看着股票走势成功预估第二天股价的事情,也完全不记得了。至于乘除法都是考试前自己的几个好朋友零时教授才学会的。因此说蒋征完全没有数学天赋也说不过去,矛盾两端,难以辩证。

    蒋征初七的第一晚夜自习,是数学课。一上课并没有什么要上的内容,数学老师一来就让同学们自己自习。特意走到蒋征的课桌前翻看了蒋征的奥数书,发现上面都是空白,一愣说道:

    “你一个假期都没做安,都啷个长时间了。”

    蒋征不敢说话,魏老师发现蒋征埋头自己看自己的,孩子嘛,谁不是从孩子过来的,大致的明白了这小子在干嘛。无非就是躲避而已,不努力还想躲避,魏老师不屑的说了句:

    “书,我拿走了,去出几道题。”

    然后拿着蒋征的奥数书籍就走了,魏老师的声音不大,可是现在就一个班在上课,周围环境都十分的安静,加上原本班级氛围就比较好,魏老师说话声音不大也被全班人听到了。

    魏老师刚出去,班级上的人就开始抱怨了:

    “你咋个又拿出来给她看到起了!!”

    “天!你那本书上的题目啷个难,那天你不在我和李时韵、胡飞、魏华几个人研究半天一个题目都做不出来,你拿给数学老师拿去出题目,完了!完了!!”

    “你收起嘛,咋个些啷个东咯,拿给她看到起!!”

    男生女生都是这样,蒋征一下就成了全班的公敌,蒋征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解释,明明是数学老师自己拿走的。

    “魏老师自己拿起去的!管我廊子事情!”

    蒋征无力的说了句。

    “你不会拿收好点安!偏偏要给她看到起!”

    班级上闹得厉害,魏老师在隔壁的办公室看着书都听见了,走过来隔着窗户,就看见大半的人围着蒋征,又饶过来说道:

    “你们是整廊子!还不回去!那本书上的题目,我看一遍都觉得简单,像你们这种咋个考一五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