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特使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三章 找匠人

    齐明剑不希望他被人骂,想办法帮助他、围护他,更想劝他,不让他做错事。

    齐明剑也只能是猜,有可能在以后的某项修造工程中,有石匠和反秦的贵族聚集到了一起,制造了那件在陨石上刻字的件事。

    而这件事,与那里方圆百里的百姓,一定没有关系。

    “那样的坚硬的陨石,有几个人能雕刻的动?”齐明剑心理还在想着这件事。

    这个谜团,最终还是石匠给他解开了。

    石匠手里,都有一些更硬的工具,金刚石、金刚砂,在大工匠手里,都是法宝级的工具。

    尤其是那些,做精细活的石匠,他们与普通粗石加工的石匠,还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工具更为讲究。

    做细活的石匠,从一开始就专门打造、制作,人们身上佩戴的物品和饰物,包括打火石,石刀等日常工具。

    到这个时代,他们的分工就更细了,有很多人开始涉足各种手工矿业和手工艺术品加工了。

    他一边给齐明剑讲着,一边走到工具箱前,拿出各种工具,一件件地给齐明剑看。

    之后,他又从里面拿着一把天然玻璃烧制成的小刀,说:“这种用火烧过的石头,可以做出各种质地的物件来。”

    他这里还有很多天然和人造的玻璃球,十分的漂亮,说是在市场上,还是很受欢迎。

    和珠宝放在一起,还是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自然也就没有人,拿玻璃球,当珠宝骗人。

    石匠讲,别看这么硬的石头,在火上一烤就软了,特别好加工,一冷却下来,硬度就更高了。

    齐明剑看明白了,此时,石匠已经掌握了石头艺术品的加工技术。

    听他讲,那些好玉石,是不敢用火烧的,天然硬度高的石头,也不好加工了。

    尤其是,硬度极高,玉制品的精加工,抛光打磨更难一些。

    “你们是怎么把石头打磨光的?”齐明剑还是好奇,他无法想像,玉石抛光,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道理,石匠早就清楚。

    他不但讲了用流动金钢砂抛光的方法,还讲了有很多有关石头打磨的道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琢磨、切磋,这都因石文化,而生产的至理名言。

    齐明剑也真切的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真是涵盖着各个方面,源于历史传承的积淀。

    “现在青石条,和青砖价格差不多,不过青石条一定比青砖耐用。”石匠给齐明剑介绍当地建筑材料。

    齐明剑说:“可以建造一些石头城堡,比如一座八卦石头城。”

    石匠说:“还真可以建造,这样的石头城堡。”

    接下来,他也讲出了他的担心,只是一有战火,再坚固的石头城堡,也经受不起大火烧。

    一场大火之后,再浇上凉水,石头就会炸裂。

    开山采石,一般不敢用火烧,更不敢用火药。如果只为了采碎石,用火烧和火药,还是可以。

    石匠还向齐明剑介绍了,他的徒弟。

    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这也都是传统。

    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招徒弟做上门女婿,把掌门的手艺传授给他。

    从手工技术上讲,百工都是从打制石器开始的。

    这也许就是人们把上古时代,说成是石器时代吧。

    这个时代,各种手工匠人,几乎都有了,齐明剑之所以对些工匠感兴趣,他就是把这工匠都招集起来,为大秦统一天下服务。

    打仗离不开这些工匠,建设还是离不开他们,在齐明剑眼里,这些大工匠和将军一样都是宝贝。

    其实,这个时候,人们都很知足,男耕女织,就是一个幸福家庭。

    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种,也就满足了。

    大工匠们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推进文明社会的进步。

    在两千年前,各种手工工艺,也都发展起来了。

    齐明剑问二哥:“那个做编织活的工匠叫什么?”

    二哥说:“篾匠。”

    这个时候的篾匠,手工艺品技术,十分的精湛,他们一点也不比其他工匠差。

    他们所追求的,也同样是巧夺天工的技巧传承,那些草编制品,从身上穿戴的,到家里面用的,已经是应有尽有了。

    齐明剑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这些编织品,感觉这些手工艺品,更有文化的内涵。

    尤其是那些阴阳明暗的条纹,无不体现着,一阴一阳之道。

    齐明剑又回到了燕国,他想把这里的工匠,也都笼络过来。

    还是按照当初计划好的方案,先从兵器加工制作下手,把铁匠行业的人,都联系上。

    城里铁匠铺生意,这会儿都不是太好,一个有集市的城池。

    东南西北四方城门附近,都有一个铁匠铺,基本上就把各方来的生意做完了。

    铁匠和烧窑工也都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能用肉眼看出火焰的温度。

    凭火焰观察温度,是一炼钢、炼铁、烧窑、司炉工的基本功。

    他们对火候和材质的把握,更有独到之处。

    铁匠铺里的徒弟,过的第一关,不是打铁,而是烧炭、炼铁,把握火候,这才是铁匠最关键的技术。

    百炼成钢,每个铁匠大师都有自己的一手绝活。

    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多实用手法。

    而那些悟性高的人,则从这一行业中,参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

    徒弟有没有慧根,能不能成为日后的掌门大师,往往从他们一入门,当学徒时,师傅就把这手绝活,在教他烧火时,就全数传授给了他。

    只是没有和他挑明,这些基本功就是日后成就手艺的基础。

    不过都是熟练工,熟能生巧,这也是成就工匠的奇妙之处。

    齐明剑把收来的废铜烂铁集中起来,请这些铁匠打造出来,一批明刀一样的砍刀。

    刚开始打造出来的铁刀,只能当作给马铡草的铡刀,太过于笨重。

    总算是有用处,就做这个用吧。

    其实,铁器在这个时候当兵器用,比铜器经济实惠。

    民间更多的铁制作铁索链和秤砣、锤子之类物件。

    铁秤砣自身重量的微调,就是在秤砣中间,打一个洞,在里面灌入铅来进行的,真是无处不体现着古人的智慧。

    这里的铁制器,更多是用在农具上,铁犁和镰刀。

    打造兵器,他们还不习惯,没有公文,他们一般是不会成批量的制作这些东西。

    齐明剑见他们的铁匠铺,铸造出了,生火用的铁炉,就想让他们制作火炮。

    火炮才是真正的大杀器,只自己刚说点这方面的意思,铁匠就反对。

    那种害人的东西,他们坚决不干,要是制作几个放火炮焰火的架子,还是可以。

    玩火者必自焚,他们都怕那些东西爆炸了,把自己炸死。

    说白了,其实他们就是心地善良,只想过好日子,不想去杀人放火。

    齐明剑想,这样也合时宜,毕竟还没有人用火枪火炮,不造就不造吧。

    其实,随便打造点铁制冷兵器,也是一样,可以上阵御敌。

    齐明剑把这些铁匠中,愿意跟他走的人,都收入到他的商队中,他要把他们带到秦军营中去,为秦军修造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