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宇宙中的暗物质
索姆杰特·诺德特姆的心脏在这一刻狠狠的收缩,瞬间的清醒让他从亲眼看着他的部下亦是挚友——维托里奥·奥贝斯坦在他身前缓缓跪下的情景中脱离出来。
发自内心的恨意让索姆杰特眼里的世界以极其缓慢的速率运行着,他在这样奇异的状态下怒火中烧地看着仿佛静止一般但又切实是有着不可逆转的运行轨迹的圣枪。
时间的本质并非是停滞不前的,一切物体在无限的时间尽头所表现出的状态都是运动的。
此时,索姆杰特·诺德特姆眼里的世界呈现出的样子接近于相对静止是因为他的心脏强行的抑制了向身体传输的过程,从而让大量的血液逆着血液正常的循环流向。
索姆杰特·诺德特姆的脑部神经因此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血液中的氧气,这让寻常人感受不到的物质被激活。世界再一次汇聚到索姆杰特的视网膜成像也就随着他体内的暗蛋白质形态上的转换而格外缓慢,不过这并不是对时间流速减缓完全的解释。
公元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家的确发现了人的体内存在着百分之五十的蛋白质是人类完全不了解的,随着接下来三个世纪的科技进步将这个数字缩小到百分之三十,但在那之后一千多年的时间内,这个数字都没有再下降。
因为科学家们在发现这类人体内的蛋白质构成与维持着银河系稳定的暗物质十分相似,所以将其命名为暗蛋白质。
暗蛋白质的存在在极大程度上遏制了人类与更为深远的宇宙建立联系,它让人们必须按照特定的轨迹将基因组遗传并缓慢进化着。
正是这样的发现让二十二世纪的一位拟态学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他通过暗蛋白质和银河系内的暗物质之间的联系,提出了整个银河系才是真正的地狱这一猜想。
那位拟态学家是圣彼得堡在二十一世纪末启动的人类文明起源计划中的议员,他的名字在一千多年后的世界依然有人记得,他是加菲尔德·亚历山大,一位将神学和科学充分结合的、伟大的科学家。
加菲尔德·亚历山大的研究报告尤为巧妙地利用了暗蛋白质的行为与普通蛋白质有着显著差异、且它们很少与普通蛋白质发生反应这一点,提出了足以颠覆当时人类对于宇宙确切认知的理论——关于人类为何灵魂不断转生的理论。
地球是存在引力的,这个论点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只是对于万有引力的来源自从艾萨克·牛顿于公元一千六百八十七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并命名的自然规律,人们在此后的七百年间不断持以怀疑的态度。
随着人类不断地探究,渐渐发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表达式在量子世界失效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不是指物体或粒子之间的引力在特定情况下消失,而是指万有引力根源上的变化导致它的表达式也产生了变化。
起初,科学家们或许是惋惜同样有远大抱负的乔尔丹诺·布鲁诺在火刑架上逝去的生命,因此捍卫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真理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随着人们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能量研究报告逐渐丰富,万有引力再也不能完美的涵盖从地球升到宇宙层面上一切物质的变化。
幸运的是,教廷统治时期结束后,人类的文明因列奥纳多埋藏在地底的能量源逐渐向地表渗透而得以迅速发展,这也让人类的思想层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几乎很少有人为理论的倾覆付出生命代价,因为他们都有了更高的追求。
当然,战争的爆发是不在世界正轨的暴虐行为,即使是人类文明的思想层面不同以往,数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强弱之分的固有成见让侵略者理念顺应时期出现。
即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科学家们的钻研精神也不曾因身处险境而懈怠。不断有人在牛顿提出万有引力的理论基础做出上一个又一个变式的假设,在加菲尔德·亚历山大的理论体系尚未被公众熟知之前,人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是公元一千九百零五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关于光电效应和光量子的解释。
爱因斯坦提出关于光电效应和光量子的解释之后的二十年间,同时期的数学家和科学家致力于共同解开宇宙的秘密。终于,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一千九百二十四年正式将这一突破性进展总结为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在此基础上微观粒子显示出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所谓波粒二象性理论体系存在的必要条件,即假定量子行为是微观粒子的基本属性之一。
万有引力不仅适用于质量,更适用于能量与能量间相互制衡的过程,它的存在让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加菲尔德·亚历山大在公元两千二百一十七年正式发表的《能量拟态学说》的准确性。
但在加菲尔德·亚历山大的理论体系中,地心引力的真正来源其实是不计其数的暗物质、或者说是人类体内的暗蛋白质汇聚在由创世之柱在亿万年前早已划好的区域,人的记忆存在的必要条件也就是每次控制着灵魂的暗物质和常规的蛋白质因子共同被赋予在新的生命体的时候。
加菲尔德·亚历山大的理论极大程度上的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对于刚出生到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记忆,更不具有任何学习能力的现象,只是这套理论至今仍未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