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1998开始
繁体版

第97章 你是第几代?

    “对观影群众来说,不管是专业的影评人还是普通影迷,好的故事是大家能看下去的基本前提。那为什么有些电影就是叫好不叫座呢?”

    “这里就要说一下影评人和普通影迷的关注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专业的影评人来说,他除了关注导演要讲述的这个故事外,对电影的主题、人物、环境、视听语言、服装、道具等等细节都比较关注,有一套自己的评判体系,即使电影显得冗长、缓慢,他们可能也看得津津有味,不过对普通影迷就不同了……”

    “对普通观众来说,他们除了希望能看到导演讲了一个好的故事之外,可能更加重视感官体验,对电影的节奏更加重视。电影一般都是两个小时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段内不断抓住观众的眼球,这就凸显节奏的重要性。”

    “导演必须把节奏抓在手中,隔几分钟就要有能吸引观众继续看下去的东西,要让他们有期待感,比如通过不停的矛盾冲突、剪辑、配乐等不断给观众期待感。这方面好莱坞大片做的非常好,即使是流水化的产品,大家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电影和电视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看电影需要付费的。对普通观众来说,电影首先是一项娱乐活动,我付了钱,就想要享受到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他们对电影里的深层次的东西可能不在乎,更加注重娱乐属性……”

    “所以,对叫好不叫座的片子来说,他们的本子可能还不错,可能节奏以及细节等方面做的还不够好,可以这么简单总结一下:好的故事(剧本)决定了电影的下线,节奏和细节决定了电影的上线。嗯,这主要是针对类型片而言,文艺片就不讨论了……”

    “嗯,你说的有几分道理。《吕得水》的节奏的确把握得很好,服化道也有不少人赞赏,的确可以说节奏和细节都处理的不错……”

    “刚才你又说到类型片和文艺片,那你对最近很多媒体对你的批评怎么看?”

    “国内电影业这二十年来的一些争论我就不多说了,对类型片的批判基本是行业的共态,这和我们选择的道路相关。不过可以大胆预测一下,再过十年,我们终归要向好莱坞学习的,这是历史的大势。”

    “好莱坞的电影这二十年来,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市场——欧罗巴、东瀛、俄罗斯、高丽、东南亚、港台、还有我们华夏,这里面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电影人好好思考,这个就不多说了,说了你也发不出来,呵呵……”

    “真没想到,你能想到这么多东西,这可不是普通导演能想到的问题,我们私聊两句?”

    “嗯,可以。继续上面的。目前来看,咱们自己的电影产业基本快要死了,比如,你们杂志也是面临破产不得不转型吧?现在国内每年的进口片占了年度总票房的60%—70%,影迷们一看到好莱坞的大片、香江的功夫片为什么就愿意花钱进电影院看呢?”

    王文增笑了笑表示认可,林东峻继续话题。

    “这些东西说大了就要往产业、人才、制度、文化、技术等方面来说,往小了说就是咱们的导演不行,拍不出好的类型片。抱着不知所谓的文艺片等死,还看不起类型片,呵呵。”

    “你可以看看米国的文化输出,就是靠一部部的类型片完成的,人家整个市场文艺片的占比是低于30%的。再说说香江电影的输出,东亚、东南亚最火的明星是不是香江出来的?人家拿什么输出,还不是类型片……”

    “你说咱们的市场不大吗?几年前咱们的年度总票房还有二三十亿呢。再往前,每年的观影人次几亿十几亿人次,十三亿人,随着改开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日益富裕,你想想有多少有条件的人愿意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当然电影业的衰落也和电视机、VCD、DVD的普及等的冲击有关系,但是这种冲击是全球性的,为什么人家能扛得住冲击,咱们一冲就垮了呢?”

    “所以,真正想要国内电影业的崛起,必须首先要有一批能拍摄类型片的导演出来,用票房上的成功来引导整个电影产业的转向……”

    “回到上面的问题,对有些媒体的批评嘛,我只能说电影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并不是无法兼容的,比如说《铁达尼克》。《吕得水》虽然比不上《铁达尼克》,但是我认为我把娱乐性和艺术性处理的还可以。对于类型片,我并不排斥,相反,将来我可能会拍很多类型片,当然,艺术电影也会拍。我还年轻,有很多可以尝试的机会……”

    实际上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谈电影的正值宣传属性,这个目前基本是主旋律片的问题。而主旋律片基本和市场上其他片子是不冲突的。

    “所以,你对这些批评都是选择忽视?”

    “也可以这么说,我不喜欢和别人在媒体上讨论这些问题,导演嘛,还是要拿作品说话。而且,我拍片子,有个重要的原则是尽量不让投资人赔本。这也是我第一次选择喜剧片的原因之一。”

    “你很看好这个类型的片子?”

    “喜剧片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的,小投资,只要稍微剧本好一点,回本还是很容易的。不过国内目前比较缺乏喜剧大师……”

    “你觉得小钢炮导演怎么样?”

    “这个我们不熟,我只能说,他的片子很有市场潜力。”

    “那你会继续拍摄喜剧片吗?”

    “可能会继续拍。不过我第二部电影基本已经拍完了,现在在做后期,明年可能会和大家见面。”

    “能说说吗?”

    “这是一部艺术片,关于爱情、清除记忆的。暂时只能说这么多了。”

    看到林东峻不想多说,王文增也没继续追问下去,“最近媒体上有人称呼你‘第六代导演’有人叫你‘第七代导演’还有人叫你‘新生代导演’,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随着《吕得水》票房大卖,关于北电又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年轻导演的事情媒体上传得沸沸扬扬。

    为什么说又呢?前一个很有争议的年轻导演是贾章柯,去年的《小武》拿了不少的奖,虽然没法在国内上映,但是还是被部分人吹捧为新一代亚洲电影人,有人喜欢他的电影,有人很讨厌。

    关于贾樟柯第几代的问题,大家都没什么争议。他的电影主题和以往第六代的前辈们如出一辙:聚焦边缘全体,关注城乡变迁中部分人群的生活。

    但是林东峻又不一样,他的电影主题和第六代们关注的问题几乎没什么交集,还是拍的喜剧片出身,虽然出道时间早,和贾章柯也就相差一年,但是划分到第六代有些人不太认可。

    比如,有记者采访了第六代导演王晓帅,他就说道,“没有拍过严肃电影的导演,就不能称之为‘代’”,“因为他们的电影缺少艺术味道和文化承担”,“第六代导演之后不可能再出现能划代的电影人,没有所谓第七代,因为他们没有共性”。

    为什么会有‘代’这个划分呢?基本就是国内学院里或者电影厂出来的某一批导演,有一批为大众所知的作品,然后掌握了某些话语权,在电影史上给自己找了个位置……

    那么,林东峻又应该归属到哪一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