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家当来穿越
繁体版

第56章 僮寨

    歌婆节是僮人最热闹的节日之一。

    三月初三这天一大早,姐妹小吃店里的女孩们都早早地起来了。梳上整齐的头发,穿上干净的衣裙,一直弄到辰时。吃过小英做的鸡蛋面,大家就坐上预定好的牛车,往大山走去。

    今天店里要放假一天。出门时,李雨晴在院门口挂上了“今日休息”的牌子。

    春天的清晨还是有点凉。小英准备了两床薄褥子给几个小孩子盖着。

    小英她们手巧,前几天就给每个小孩子缝了一个包。按照李雨晴的双肩包的样子做的。里面预备了一些手绢,衣物和小零食,按照李雨晴的说法,还放了一把小刀。小刀的用处可多了,小可削果皮,大可报命。

    因为小妹是刚来的,昨晚才帮她缝好,用碎布拼成的百家布包。香丫和娟娟都羡慕了。乐得小妹抱着一晚上。

    牛走路并不快,和人走路的速度差不多,坐牛车只是为了省力。

    一开始小孩子还叽叽喳喳地边说边笑。唱歌啊,背诗啊,玩词语接龙啊,一点都不无聊。

    赶牛车的大爷知道选路,所以虽然泥路有些坑,但还是走的挺平稳的。牛车摇摇晃晃晃的,大家有点昏昏欲睡。过了不久,和她们说了一声,李雨晴也钻到褥子里眯眼睛了。

    “小姐你放心睡,我不困,我会看好东西的。”小芳说道。

    因为要去依遮的家,她们准备了一些礼。都是自己做的。有一大包鱼干、几把面条、几条猪肉,两坛酒,还有几把芭蕉。去别人家肯定要带点东西的。礼多人不怪。

    迷迷糊糊不知道多久,李雨晴感觉谁推了推她:“雨晴姐?起来了。”

    她一骨碌起来,太阳已经挺嗮了。车停了,小英在喊着娟娟。小芳叫醒香丫和小妹。

    “这是,到了?”不像印象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啊。

    珍珍解释:“这还只是到山脚呢。我们要爬山了。”

    啊?

    抬头看看这连绵不绝的大山,李雨晴有点愕然。

    在看上山的路口跑来两个穿着僮人服饰的男孩,走进一看其中一个就是依遮。

    “雨晴姐,你们终于到了!我们在这等你。”依遮边说边向前。

    “哦哦哦,好啊好啊!”李雨晴看向另一个黑一点的腼腆男孩,看起来好像在哪见过,“这是你朋友?”

    “嗯,是和我玩得最好的兄弟!叫daex……”他抓抓后脑勺想了一下:“呃……就是南桂。”

    哦,她想起来了,南桂就是那天在县城见过的僮人。就是差点儿被小偷偷了东西的那位。

    “你好啊,南桂!”

    打过招呼大家就准备上山了。

    男孩们在前面带路,主动帮拿东西,女子们就轻松了很多。

    珍珍走近李雨晴,悄悄问:“姐,你觉不觉得南桂很眼熟啊?”

    “是啊,是那个……”

    “哈哈,对对对,我也觉得是!”

    小芳也凑上来说:“就是他!”

    女孩子们边笑边走,大家都挺有精神。李雨晴只听见自己的心在咚咚地响,嘴里“赫兹赫兹”地大口吸气,跟着大家的脚步。

    看着小孩子都不嫌累,她也就没说休息了。走了一段时间,大概到了山顶,就进到了大树林子里。树林里蚊子特别多,吓得大家边赶边小跑,冲出了树林。

    哇!好一个碧蓝的湖。湖边上一栋栋木楼,就是僮人的房屋。

    湖边上已经站满了人,仔细听,传来声声歌声。

    “已经开始对歌了!”依遮兴奋地说。

    哦,原来是在对歌啊。

    吹着凉丝丝地春风,李雨晴一屁股坐到石头上,说:“要不你们先走?我要歇一会儿。”

    “我也是,我也要休息一下。”小芳跟着坐下了。

    “娘,我也好累啊……”娟娟拉着小英。

    “好,歇会儿吧!”

    然后其他女孩子也一一坐下。

    “那行,你们先坐一会儿,我们先回去干活了。”依遮指着远处的木楼,“看到那颗大树没?我家就在那儿。旁边就是南桂的家。你们休息好直接过来吧。”

    看路程没多远,李雨晴就答应下来。

    “啊~舒坦!”没有外人在了,李雨晴惬意地感叹道。

    “呵呵呵……”大家都笑了。

    “可是,蚊子咬得我脸上都是包了。”香丫忍不住抓痒。

    “过来。”李雨晴从包里翻出一瓶风油精给她擦了擦。

    香丫开心了:“凉凉的!一点儿都不痒了!”

    娟娟和小妹也被咬了,凑过来让李雨晴帮擦。

    “这是什么啊?真好闻!”

    “这是风油精!”

    “还是雨晴想得好,幸好你带了这个,这山里蚊虫真多!”小英也擦了蚊子包。

    嘿嘿,李雨晴的包里确实有挺多户外用得着的东西。

    “走吧!”

    稍作休息,她们就向寨子走去。

    除了他们,还有许多附近村镇的人来凑热闹的。有穿着僮人服饰的,也有像她们这样的汉人。

    看来,歌婆节的规模挺大的。

    跟着人流走到寨子大门,路两边有两排女人负责迎接。她们手里端着酒杯,客人要喝了酒才能进寨子。

    等到李雨晴她们几个,看她们都是女孩子,就没有一定要喝酒,不过要她们对上歌才能进。

    对歌也不是严格,族人唱两句,她们能马上唱两句就好。几个小孩子用儿童歌曲就对上了。族人乐呵呵地放她们进去了。

    他们来到人多的湖边,湖的两岸已经自动分成了男女两边。

    那边一个男子有声有色地唱着几句僮语歌曲,她没听懂。唱罢,女子这边安静了一会儿,突然一声女声对上了。也是几句就把那边给难住了。

    女人这边哗啦啦一片掌声。她们几个也受了感染跟着鼓起掌来。

    一来一回几个回合,李雨晴有些觉得无聊,突然女子这边向对面扔起了绣球。又是呼啦啦一阵欢呼。

    “姐姐,我有点饿了。”香丫悄悄跟她说。

    “走吧,我们去找依遮他们。”李雨晴对着大家说。

    “好!”

    很容易就找到依遮家,是一栋楼有些破旧的木板房屋。前面的院子种了一些菜。

    院子里的老人看到她们,连忙招手请她们进屋。

    今天是节日,有客人来她们都是很欢迎的。

    僮人的屋子中间有一个坑,是烧火的灶。依遮和一个爷爷正在灶前炒着菜。抬头见到她们,立马笑着起来了。

    他对着两个老人说了几句僮语,老人眼睛睁大了,亮晶晶地卡着她们。

    奶奶拉着小英的手,叽里咕噜地说着话。又拿来板凳让大家坐下。一群人围在灶边说话。

    小英其实没听懂,装作听懂的样子笑着应着。然后又对她们几个说着话,她们也都笑笑。

    依遮连忙对她们说:“我奶说你们来就得了,不用拿那么多礼来。”

    爷爷也说了几句,依遮又说:“我爷说,是你们买我们的鸡,让我们日子好起来,也是你们借钱给我们养鸡,他太谢谢你们了!”

    “爷爷奶奶你不用客气!依遮也是帮我们的忙呢!今天我们来打扰你们了!”李雨晴说。

    依遮帮她翻译到。

    奶奶进屋拿出一篮枇杷,一篮煮熟的芋头让她们吃。

    大家象征地吃了几个。

    依遮做的是汤,酸酸地香味已经飘出来了。他把熟了的鸡块倒进去接着煮。

    李雨晴看到这个汤眼睛一亮!

    “依遮,你这个汤是用什么做的?怎么闻起来酸酸的?”

    “哦,这个啊,这汤是酸汤,我还在里面放了茱萸。”依遮解释道。

    酸汤!她想起是哪个民族来的,酸汤确实是他们的特色。后来还有用“毛秀才”做的贵州红酸汤,她吃过几回,特别开胃。

    不过这时候西红柿估计还没传到中华大地来。

    哦!她想起冰箱里还有两个西红柿,不如拿出来试一试看看种不种的活!

    越想越激动,要是西红柿能种出来,那各种各样番茄做的美食不就能做出来了吗?

    “小姐,你在笑什么?”

    李雨晴回神:“啊?哦!我在想这菜真香!嘿嘿!”

    “我也觉得,闻着这菜啊,我都饿了!”小芳不好意思地说。

    因为语言不通的原因,大家都有些沉默了。李雨晴提出到她们去养鸡场瞧瞧。

    “好啊!”依遮把锅铲交给奶奶,便带着她们上山了。

    奶奶说了一句什么,依遮应下了。

    “奶奶说让我们早点回,快要开宴了。”

    “好!看看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