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游记
繁体版

第十一章 《外国游戏史》

    “要想拿到我这门课的学分,很简单,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我平时没有其他作业,我不像宋婕那样,我的课从头到尾不会强制你们写一个字。一切全凭你们自觉。

    但是每个学期,我都会出一张考卷。里面不多不少,一共5道大题。”

    裘英老师说到这儿,又把手一挥。

    一张巨型考卷的影像出现在教室的上方,慢慢旋转着。

    何放仔细一看,那考卷的底面高低起伏,有点像地形图,上面被分割成5个不同颜色的区块。

    “当你们进入考卷之后,就可以开始挑战。整个区域分为5个版块,分别对应5道大题。你们每天都可以进去答题,挑战进度也随时会保存。但是有一点请记住,你们每个人的期末成绩,最终都将以3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估。咱们班一共15位同学,系统已经随机将你们分为5组……”

    分组名单出现在每个人的虚拟屏上。

    何放低头一看,和他一组的是梅青和喻啸,和陈莺分在一起的是薛良和李思成。

    “考卷的难度不会因为人数的多少而改变,但是当你们以小组进行挑战时,更加能够激发你们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所以建议你们都以三人一组的形式进入考卷……”

    (建议你们都要满员跳伞,避免落地成盒。何放马上进行脑补。)

    “你们可以去问问系里两年级和三年级的学长学姐,他们以前每次有多少个人不及格?

    凡是不及格的同学,恭喜你们——将会获得额外与我见面的机会!

    每过一个星期补考一次,补考之前,每周二和每周五晚上必须来教室复习三个小时,直到补考通过为止。

    到时候,我会亲自在补考考卷中监考,为你们加油打气。

    怎么样?

    只要肯用功,一定能拿到这门课的学分。

    你们说,是不是很良心啊?”

    这老师真有点厉害!

    何放心中暗赞。

    一开始以自己帅气的形象作为烟雾弹,随后便开门见山放大招,放大招的时候笑容还那么灿烂。

    窗外银杏摇曳,窗内异常安静。

    每个同学头上的菜鸟头衔还是显得那么滑稽,但听了裘老师的这段开场白,大家都变得严肃起来。

    “《外国游戏史》,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世界各国的电子游戏历史。”裘老师开始讲课。“它和你们明天要上的范德馨老师的《中国游戏史》课,共同构成了游戏史论基础课里的中、外两大版块。

    在这第一节课上,我希望大家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游戏史和外国游戏史的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就像人的两条腿,要想走得又快又稳,两边必须一样长。

    中国游戏史与外国游戏史的发展脉络,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差异,很容易理解,主要是由每个国家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举个例子,同处东亚文化圈的中、日、韩三国,文化有相近之处吧?但制作出来的游戏,都具备各自鲜明的特点和风格,稍有经验的人,一般都不会混淆。

    存在差异的同时,各个国家的游戏史,又不可能脱离整个世界而单独发展。

    电子游戏的历史,是一部近现代史。

    近现代史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古代史中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不再会出现。

    古代人因为科技水平有限,许多国家之间的交流必须克服地域距离带来的重重挑战和危险。

    我们经常开玩笑地说,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达芬奇,画了一辈子的画,恐怕也不知道在几乎同时代的东方,还有一个叫做唐伯虎的人。

    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可谓数不胜数。

    而在电子游戏史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是极快的,信息传播的范围是全球的,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从业人员,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一股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强大无比的“历史潮流”的影响。

    我们专业的老前辈王怡教授曾经说过:

    电子游戏的历史中,只有影响者和被影响者。

    影响者大多也曾是被影响者。

    但被影响者并不都能变成影响者。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游戏史中理清这些影响者、被影响者与“历史潮流”间的关系?

    这不是我一天两天能够讲清楚的,也不是在座各位一天两天能够想明白的。

    希望大家跟随我,一起踏入《外国游戏史》的大门。

    现在是菜鸟没有问题。

    每个人都是从大一新生走过来的。

    包括我也是,宋婕也是。

    但你们能够从初学者的位置飞出多远,就要看各自的修为了。

    但愿你们能够不辜负之前为了考上985而付出的每一滴汗水和泪水。

    下面我讲一下课程安排。

    每周二上午,咱们说《外国游戏史》的‘欧美部分’,下午接着讲‘日本部分’。当然啦,除了这两个主要版块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比如说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都会在适当的时候提到,不会遗漏。”

    “头好涨呀!”下午三点半,陈莺敲开何放的房间门,捂着脸感叹。

    “俺也一样。”何放也已登出,正从沙发椅上直起身子,按摩着僵硬的脖子。“这一天课听得我人都要傻了。不过,话说回来,裘老师人可真帅啊!”

    “唉!你是不知道,裘老师的儿子都上小学了!”陈莺跺脚道。

    “这……原来你们女生早就打听清楚了……”

    “那是当然。走!打球去!”

    陈莺说着抛来一样东西。

    何放接到怀里一看,像是个轻巧的握把,形状正好适合持握。

    他也不敢问这东西的用途,随着陈莺来到客厅。两人换上运动鞋,与何方的妈妈打了声招呼就出了门。

    何方的家住在25楼顶楼。

    何放这两天从家里的窗户向外观察过,这个小区中的楼房基本都是20多层高,放眼望去除了密集的住宅楼和绿化带之外,基本没法看到小区外的情形。

    终于有机会出去走走,何放难掩心中的兴奋。

    两人进了电梯,陈莺的手指在1楼的按键前临空一指,相应的按钮就自动亮了起来。

    十几秒之后,电梯稳稳停住。

    跟着陈莺走出大楼的那一刻,何放深深吸了口气。

    初秋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肺里,瞬间让他神清气爽。

    一阵秋风扫过,身上多了层凉意。

    整洁而宁静的小区里,不时能看到溜娃或是遛狗的人。

    陈莺与何放走了不到2分钟,转过一栋楼房,眼前便出现了一片空地。

    这块空地上用白线画着大小不一好几个长方形,小的像是羽毛球场,大的看起来和网球场一般大,但是除了场地边上高高竖起的照明灯外,场地里面既没有球网,也没有篮球架或是球门。

    场地一角有块小小的牌子,上面只写了两个字:球场。

    球场?

    什么球场?

    球在哪里?

    何放还在犹豫,陈莺已经走进其中一块较大的场地。

    “愣着干嘛呀?开始吧!”见何放没有动静,陈莺一边催促,一边握紧了手中的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