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系导演
繁体版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三十六计都用上了

    《十二怒汉》这种电影,对话类电影,而且还是剧情向的,肯定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甚至于被很多人解读成了一些连李易自己都没想到的东西。

    特别是针对8号这个关键性的人物,更是延伸出来各种各样的解读。

    “牛逼,太牛逼了,感觉整部电影是各种计谋的现实版体现!”

    “比如说呢?”

    “比如刚柔并济,比如远交近攻,比如知己知彼!”

    “少说了,还有暗度陈仓,欲擒故纵,一桃杀三士,反客为主等等!”

    “我怎么觉得我们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

    而事实上呢?

    其实这些东西,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类的解读,又不需要太严谨,只需要能够自圆其说,逻辑自洽就可以了。

    很快地就有影评人给出了相关的解读。

    “《十二怒汉》如果从单一的陈伟杰饰演的八号陪审员的角色出发,抛开其他的不谈,只说计谋,真的堪称精彩绝伦。

    首先我们要知道想要说服十一个陪审员,8号陪审员可以说运用了不同的策略,你柔我刚,你刚我柔,借力打力。对沉默寡言认真思考的或是表面逻辑清楚,实际并没有认真思考的,充分抓住思考成熟的逻辑论述,一句不让,直接说服,或是利用机会凸显自己的逻辑正确,争取信任,比如,面对12号,一直追问到他说出“没有人可以确认那一点——指证人不会犯错,我们又不是在做科学论证”;对被情绪控制的,制造沉默,避其锋芒,利用群体压力,凸现其无理性,比如很多时候对3号和10号的态度;对其相互之间意见的不一致,充分放大和利用,引起内部争议,静观其变而得到更多有利于自己的论据和支持者,分化论敌,比如当出身于贫民窟的5号与其他人关于出身问题发生争执时,还有很多情况下,都是任凭大家互相讨论,而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有时候他其实已经有成熟的意见。

    我们从头开始说,最初的时候,他用的是什么?是示敌以弱。

    为什么这么说?

    十一个人都举手说有罪,只有他没有举手。

    而在被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他选择了示敌以弱,其实我们通过后面的剧情可以看的出来,他其实是对这个案子有着很深的研究的,比如对那些证据提前做了质疑和说服其他人的准备。

    所以,他只是示敌以弱地说,我并不觉得他是无辜的,但是用几分钟的时间,不经过讨论就判决,是不是有些草率了?

    是的,他只是希望讨论一下,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说服他,而不是想着如何被他说服。

    因为敌我悬殊太大了,11:1啊!

    这样的局面,他如果硬刚,那必然会真正的被群起而攻击!

    当然,有的情况下也要以刚对刚,但要击其关节,令其避无可避、转无可转。手中有驳倒对方逻辑基础或者基础证据的杀手锏时,有目的的把对手逼到最后一步,再准确出击,从根本上击倒对手的逻辑信心,面对3号提出的凶器证据,8号就拿出了最有信心和最出其不意的论据,一把和凶器完全相同的摺刀,而且是把大家的指证从泛泛的“出身”、“前科”逼到凶器上才拿出来。

    那么他凭什么能有信心说服这十一个人呢?答案就是,知己知彼!

    十一个反对者,组成一个反对群体,实际上分成两部分,核心反对人员和助力人员,而体现在个体身上,群体的作用则体现为两种——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抑制作用,前者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后者相反,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说通俗一点,就是有的人见到人多就激动,有的人见到人多就发蔫。分化、瓦解、说服这个群体,要利用争论充分暴露和了解反对群体的组成结构和成员性格,针对性的组合语言、情绪和逻辑。

    他通过一系列的投票,一系列的对话,认真地观察着其他十一个人,他自己知道自己质疑的证据,不足以完全推翻有罪的论调,但是通过观察,他却可以从中寻找到盟友!也就是在这十一个人当中的社会助长型人格的选手。

    所以,在面对助力人员时,社会助长型性格的,可以激发其英雄式的责任感,比如当6号很认真的询问9号老人意见时,就促发其充分发表了独特的意见;社会抑制型性格的,可以减轻其身上的责任压力,给以重视,通过赞扬和提供容易发挥专长的表现机会来提高自信和参与热情,比如对戴眼镜的2号和出身在贫民窟的5号,在讨论电车通过时间时,8号专门询问他们的意见,给注意语法的11号创造投无罪票和充分得到重视并发表意见的机会。还有一种群体懒惰者,只想随大流的人,对他们则要给予并利用压力,两种压力——负责和思考的压力,急于结束的压力,在讨论刀子刺入部位的时候,8号就专门向12号和7号提问,直接导致7号轻易的改投“无罪”票。

    对核心反对人员如10号和3号,可以离开、搁置他,降低激情和动力,避免可能造成的盲目偏执,比如,在讨论孩子为什么回去取刀时,10号非常激动的四处指责,8号并没有与其争论,而是提出再投票一次的建议,缓解其偏执的情绪;社会抑制型性格的,可以通过关注、理解以及主动的了解来拉近心理距离或是进行说服,这使得很多认真思考、意见坚定的反方在同意“无罪”之后成为“无罪”方很重要的力量,提出很多新的质疑。

    同时善用群体压力,当自己处于弱势时,回避群体压力,比如第二次采用秘密书面投票,就避免赞同者因为迫于群体压力而不敢赞成无罪,而且借机凭借“善解人意”赢得了更多支持。

    为此,他成功的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极为关键的一票,9号的票!从1到2,或者说从0到1,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而当己方占据优势时,可以充分发挥群体压力的作用:强调优势地位事实,并且可以利用沉默强化压力,寂静状态下,往往情感压力更大。在最后只有三票有罪时,面对情绪激动10号,大家都置之不理,反而使得这个社会助长型性格的老人变得懦弱无力。

    扬长避短!

    事实上,如何让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想法?

    或者说,如何让一个人变得自信起来?

    比如5号,一直都是比较自卑的,因为他出身贫民窟,哪怕之后,他跳票过来,可是实际上,此时此刻的他依然并不自信。

    为什么?

    因为谈论的那些东西,都不是他擅长的。

    于是,当到了后续,如何用摺叠刀的时候,他就真正地开始建立起了绝对的自信,因为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人见过古惑仔用摺叠刀互殴的画面,只有他懂得。

    于是自信就出来了。

    而反过来,对于3号和10号,这两位,可以说是整部电影里面,十二个人当中,最难啃,最固执的角色。

    8号的策略是什么?

    除了降低他们的激情和动力之外,实际上,他还用了一个潜移默化地激怒!

    让他们反过来的去扬短避长,实际上,无论是10号也好,或者3号也罢,他们真的逻辑能力很差吗?答案是否定的,可是事实却是,他们从头到尾,其实都没有说过什么真正的有用的话。

    对于10号,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那就是不断地重复,那个孩子的出身,不断地通过各种描述的过程,强调,比如虽然对方出身贫苦,但是却并不是他的错,虽然对方曾经有多很多案底,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如何如何。

    这些后面都不是重点是被强调的他出身社会底层。

    这可以说是10号暴雷失去理智的引线,因为他看不起这样的人,他容不得别人对这样的人有半点的同情。

    所以,他失去了所有的有效的辩论词,说出来的都是歧视,歧视,歧视!

    而这很明显的会让人反感,没有人喜欢被人强制性地去改变自己想法,你歧视可以,可是不要强加给我们。

    但是10号却是落入了这样的陷阱,于是他成了孤立无援的被排斥者。

    对于3号,他是个愤怒者,同样的道理,他的愤怒的引线是那是一个年轻人,这就足够了。

    于是,他也同样地开始根本不会去思考,只想告诉所有人,现在的年轻人不行,现在的年轻人如何如何,就该如何如何。

    可是他却忘记了,只有他自己是这样想的,于是他其实和10号变得一样了,不能因为对方是年轻人,不能因为被告有前科,不是个好孩子,就可以直接说他是有罪的。

    远交近攻!

    这一点可以说是八号在获得关键的盟友的关键策略。

    尊重人的感情和情绪,利用一切细节感染他人,关心、安抚是最佳的突破心理隔膜的机会,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观点,寻求一部分共性的内容或看待角度,缩小差距,建立信任,寻求支持者,既是对争论对手的分化瓦解,也是对本方人员的支持鼓励。

    比如重视1号作为主持人尽职尽责的特点,充分尊重他的组织权,并且在关窗户的时候认真听这个球队教练讲故事;重视2号希望做一点事情的想法,当2号善解人意的为9号老人解围,询问谁要喉糖时,8号立即表示了支持,并且模拟开门场景时请他记录时间;重视7号对球赛时间的要求,并没有说他的要求无理;对很多人的部分质疑,都及时的给予支持。很多这种细节上的行为,反而更突出其他受情绪控制或者简单认为有罪的陪审员的无理。

    这让他很容易地就获得了这些人的潜意识之中的好感。

    人是感情动物,大义灭亲虽然有,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际上,通常在不是特别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帮亲不帮理。

    一个和你关系好的人,哪怕他的一些言论,可能不是那么的完美,可是你依然还是愿意站在他这一边。

    然后就是暗度陈仓。

    敌对方试图拉近距离的时候,可以接受其建立关系的努力,这种影响其实是双向的,在其主观接近的同时,不知不觉也会收到己方的影响,可以避免克服敌意单向接近,最终哪一方能影响和改变另外一方,取决于信念、理念、逻辑和策略。比如在卫生间里对6号和7号的态度。

    对于6号,窃以为最关键的那一句话就是“假设你是被审判的那个人呢?”,这句话虽然6号并没有表现出来有什么态度,但是实际上,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他就必然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而这是潜移默化的一种改变,让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其实八号就已经赢了这一票。

    欲擒故纵,这一点同样的重要。

    说话要抓住要点和关键环境,不必争的不用争,听或者让其情绪激动,多说多暴露可能更有利于寻找问题点。

    “我们可以花一小时来讨论,球赛八点才开始”;“他过了悲惨的十八年,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我想要提出一些问题,或许他们毫无意义”……在面对大家反对的弱势情况下,8号说话不多,而且总是保持一种收敛的情绪,没有走动,没有慷慨激昂,而且对一些容易激动的人,更多是引导和避让,并不针锋相对。

    前期对3号的态度则通常是针锋相对,激怒他,制造他与其他陪审员的矛盾,积累其情绪冲动和其他陪审员对他的斥力与群体压力,而且,3号在激动情绪下说出的话和做的事,事实上也多次为他提供了证据,拿错了折刀——不是案件的凶器,而是8号买到的一模一样的刀,“他怎么能肯定他看到的都是真的”,“我要杀了他”

    等等,等等,其实都是在欲擒故纵,因为有些东西,你嘴上说不,可是身体却很老实!

    3号就很诚实地诠释了这一点。

    于是他说了:“我要杀了他!”

    于是他拿起了那把并不是凶器的刀。

    于是他说着说着自己就乌龙了!

    这些都是八号提前铺垫下来的。

    最后到了真正的决定性的一刻的时候,八号同样的不含糊,一改之前的示敌以弱,开始真正地露出了獠牙。

    开始反客为主:当最后只剩下3号坚持有罪的时候,8号开始反过来挨个的询问反对方,并且最后站立着凝视和质疑3号,给予其最大的群体压力和情感压力,“我们想听听你的说法”。而3号作为面临情感压力者,往往会用行动掩饰自己的脆弱和痛苦,可能会暴露出真正的痛苦或意见来源,以及背后的一切真相。正是这种反客为主的压力,大家的凝视和无语,促使3号暴露了情感原因的偏执,当情绪宣泄一空后,只能承认“无罪”。

    所以,这绝对是一部堪称经典的影片,认真地去看,认真地去思考,会从中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