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仙志
繁体版

第四章 紫府识海

    秋凉山茅草房外,摆着一张小石桌,旁边几张石凳。

    老人端坐石凳,双手放在膝上,正襟危坐。

    李扬尘自幼在秋凉山长大,从未接触过外界的人和事,去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相邻山顶。

    那是秋凉山脉的一部分,像世俗的卫兵一般矗立,守卫在秋凉山这个“国王”身旁。

    二者看似相距不远,却有着数十里的路程。

    因为秋凉山脉实在太广了,绵延数百里,身为主峰的秋凉山,自然是傲视群峰,从山顶到山下就得两个时辰路途。

    之所以如此长时间,除山体巨大之外,地势险峻也是一个原因,沿途还要避开一些山精野怪、凶猛野兽的巢穴。

    听老人说,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灰色地界,属于九州边荒,方圆千里都廖无人烟。

    故此,关于外界的一切人和事,包括奇闻趣谈、山野怪志、神话传说等等,都是由老人讲给他听。

    所以李扬尘从未见过老人如此严肃。

    自记事起,老人就一副心静如水,祥和自然的模样,极像他对自己说的世外高人,仙风道骨。

    见老人如此严肃,少年也收起了嬉皮笑脸,站的笔直,等着老人开口。

    “李扬尘,我再问你,是否要随我修行,习我诀法,入我门中?”

    老人眼神平静,神色肃穆,开口之声也不再平和,反而有股子莫名威严。

    仿佛应下来,便要承受某种不知名的因果,这因果大如天!

    少年被这莫须有的感觉,弄得一阵恍惚,内心似乎有个声音急切的喊着,不要答应他!

    以至于少年内心有些烦躁。

    自打懂事以来,老人还从未如此正式的叫过他的名字,可见此次拜师意义重大。

    老人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他,静等他的答复。

    深呼吸几口,调整好内里气息,少年弯腰拱手,道:“请先生教我。”

    他不知修仙宗门如何拜师,却曾听老人说起过,世俗先生收门人时,弟子通常会如此一说,先生则不回应,弟子将再拜。

    如此三次,是为三拜。

    “三拜”也代表先生极为重视这个弟子,以后将之视如己出,倾囊相授。

    故而也有“三拜行师礼,接承衣钵意”的说法。

    除此之外,另有“复茶礼”的拜师仪式,这里暂且不提。

    一拜之下老人不语,只是正襟危坐。

    少年将腰弯得更深,再次拱手道:“请先生教我!”

    老人依旧不语,看着少年,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心里很是宽慰。

    这世俗拜师,虽说不上是山上仙门拜师的正统,却也极为讲究,当初也只是顺带一提,不曾想这小子就记住了。

    足可见其不止心思敏捷,更是记忆超群,也对自己说的东西颇为上心。

    二拜之下,老人还是不应。

    见此情景,少年再次躬身,将手伸出一些,拱手道:“还请先生教我!”

    此话一闭,老人抚须而笑,伸手轻挑少年手臂示意。

    “习我诀法,接我传承,李扬尘,还不拜师?”

    少年闻言大喜,轻撩前襟,跪在地上,拱手而道:“师父在上!请受徒儿李扬尘一拜!”

    言罢,纳头便拜。

    这一跪,少年心甘情愿。

    且不说这是拜师礼,便说老人将他救起,抚养长大。单是这份如天大的恩情,万世难还。莫说磕一个头,便是再磕十个百个,也是难以报答他的养育之恩。

    老人笑着将他扶起,替他拍了拍灰尘。

    “李扬尘,按我门中规矩,你还需在祖师堂上香启明,方才算我门中弟子,不过此去宗门,路途遥远,暂且免去,日后回了宗门莫要忘了补上。”

    李扬尘点头答应,只说不敢忘记。

    老人含笑,接着说道:“你既拜我为师,那么你也理应知晓,为师乃是玄都山第三十三代弟子,你是我的徒弟,当为第三十四代。”

    “我玄都山,自鼻祖张道临开山以来,历经数十代弟子,传承至今已有九千又九百余年之久。”

    “为师一生为道,尚无妻儿,倒是有一个不成气候的记名弟子,他算是你的半个师兄。”

    少年听着,只是不住的点头,心中也是诧异,原来老头是玄都山的门人,怪不得刚才说起绝地,提到玄都山祖师张道临时,一脸得意。

    敢情他就是张道临的徒子徒孙。

    他虽然不清楚张道临代表什么,有多强大,更不知那绝地何等凶煞。

    但听老头所言,记载上,号称古今唯一疑似打通绝地第一境的人,也明白,必然是天下也难找的大高手。

    这样的人开创的宗门,想必也是举世闻名,门内更是高手如云。

    “师父,那位师兄叫什么?有什么嗜好?你跟我说了,以后才好相认不是。”

    “你那半个师兄名叫“许见”,原本为世俗书生,却屡试不中,后来做了个教书匠。机缘巧合之下,与为师有过一段不小的缘分,便给了他一部《观水庭静心诀》的经卷,故此他尊我为先生。”

    李扬尘点头,言道:“师父放心,日后若与许师兄相见,弟子绝不敢以师父亲传弟子的身份,轻漫于他。”

    老人捻须,含笑点头:“一点就透,不错不错。”

    “我玄都山经文颇多,包罗万象。掌教一脉主修的是无上天道,静心寡欲,体悟天心,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之境。”

    “我与他们不同,走的是开辟自身,容纳百家的路子,故此所学驳杂,你倒不适合走我的老路。”

    一听此话,李扬尘急了。

    不走老头的老路?意思是另外教了?自己一窍不通的,还学个什么劲?

    老人仿佛看出他的想法,严厉道:“修行一途,本就如投石问路,我玄都一门,人人如此。”

    人人如此?

    李扬尘一愣,心中暗叹,这玄都山也太不靠谱了,收了弟子却跟人说自己摸索,居然还有九千多年悠久传承,这一刻他都怀疑老头是不是拿他开涮,逗着玩了。

    老人摸了摸少年的头,耐心道:“为师只能教授你一些为师的修行理念,与法术神通,以保你不误入歧途,你自己的路终归是要靠你自己走,须知,学吾者生,似吾者死的道理。”

    话都说这份上了,还能说什么?

    李扬尘只好点头,无奈道:“那师父,你总得传我些什么基础心法吧?不然我就真的难搞了。”

    老人二指屈弹,轻敲少年脑袋,笑道:“滑头!”

    不待少年开口,老人手掌自然舒张,按在少年头顶,浩荡气机释放,衣袍无风而动。

    “今传你玄都山心法《紫府上庭经》一卷,能否悉数记下,全看你自身造化。”

    只见他单手抚须,神色肃穆,一头白发向后翻飞,浑身散发蒙蒙白光。

    一道金光自经脉流动,聚于手掌,而后传入少年脑海。

    闻听此话,少年连忙收敛心神,全身心领悟。

    轰隆!

    仿佛天地初开一般,一道初始雷霆炸响,裂开混沌天地。

    那是少年的识海,原本混沌一片,如今随着老人传经授道,并且动用其高深修为所施展的“大开辟”神通,似乎欲要助少年直接开辟出整座“小天地”。

    此时少年混沌识海中,如重现天地初分的景象一般。

    一道雷霆响起,打破寂静,划破黑暗,直接分开清浊!

    此雷霆并非世俗雷霆,而是一道元虚之雷,平常时候看不见,摸不着,只在开辟识海时,方才显照。

    传说中,天地原本一片混沌,便是一道太初雷霆响起,分开天地,赋予万物生机。

    此后世每当春雷炸响,告知万物复苏。

    同时,因雷霆具有开天辟地之威,所以世间万物惧怕,更能克制邪祟。

    以上种种,故而又有说法,雷与霆主掌世间毁灭与生机。

    李扬尘仿佛元神出窍一般,来到识海,“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心中惊骇欲绝。

    此等开天辟地的景象,比之那晚的知玄境造成的景象,更甚无数倍!

    由是那声惊天动地的雷霆响起,李扬尘整个身子都在颤动,发自灵魂的畏惧。

    这雷音滚滚,轰鸣如大道之音,宛如雷神出行,摄人心魄!

    正当李扬尘诧异之时,毫无征兆的一道雷电劈下!

    “刺啦”一声,整个识海沸腾了,就像滚烫的油锅中,倒入了一瓢清水一般!

    那等景象,直教人头皮发麻,言语难述!

    而更让李扬尘诧异的,不是这识海,也不是这雷霆。

    而是在雷电照耀下,识海中央仿佛有个人影!

    李扬尘喃喃自语:“这是什么鬼地方…”

    雷音还在继续,震动整座识海,轰鸣之声入耳,直摄心灵,仿佛是雷道天尊亲至,刑罚人间!

    刺啦!

    又是一声巨响,一道雷电立劈而下,扫过整个识海,誓要把这座“小天地”劈成两半儿!

    李扬尘早已不再观瞧,而是盯着那个人影所在的地方。

    虽然雷电之光一闪而逝,但李扬尘还是看清了,那里居然真的有个人!

    而且还是跟他有着六七分模样的人!

    那人就在识海中央,闭着双眼,盘坐于虚空。

    和李扬尘不同的是,那人是个青年模样,而李扬尘是个少年模样。

    “这是真的见鬼了!”

    虽然场景恐怖而诡异,但李扬尘却很快镇定下来。

    自幼失去双亲,由老人一手带大,常居灰色地界,诡异之事却是见过不少。

    以至于他虽然年纪不大,心智却较同龄人更为成熟,更善于冷静分析。

    虽然不知这是那里,怎么会出现如此诡异的景象,但自己似乎正在接受老头传经授道。

    仙门奇异,不可揣摩。

    想必这些都是传经授道时引发的神异景象,等事了后,再询问老头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