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习武
繁体版

第8章 真是个人才

    之后的每日,常升白天进行评估工作,晚上打坐养气。总体来说进度喜人。

    在第六个白天到来后,他初步完成了评估工作。

    他主要采用与假象敌对抗、跑步、跳高之类运动等,这些方式进行测验,将成绩与上辈子得出相似成绩的人做一个比对。

    对身体影响这方向,里面有三个评估标准。

    第一是反应能力。当他在构想身前有一个假想敌进行对抗时,那瞬间的反应速度让他非常惊讶。过程中他刻意放松身体,不用肌肉去发力,好似身体被气托着。这情况下几乎能达到职业拳击手的身体反应速度。相当不可思议。

    他上辈子也打过对抗,很清楚职业拳击手们在对战中的反应速度多么夸张。别看从旁观角度看起来就那样,真上场打了才会明白,能在对手连续不断的真假动作中,进行长时间分析并做出反应。常人完全不能想象其中难度有多大。

    对战双方不是菜鸟,你在判断对手的出手时,对手也在判断你的出手。当对手一拳过来,你立马做出反应,这时对手也会对你这个反应进行判断,你必须对接下来对手的第二击乃至后续反应做出反馈。所以,当双方都是高手,在没有使用兵器的情况下,用拳脚很难有所谓一招必杀的情况出现。而使用兵器则很大概率会搞成双杀。

    要想一招制敌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个是压制方的力量至少不能有太大劣势,二是技巧方面要碾压性的差距,三是对方必须不是在刻意防守或闪躲状态下。当然也存在大力出奇迹的情况,但那种比较特殊,很多时候效果难以复制。

    第二是运动能力。在“气”的加持下,常升的跳跃能力与奔跑能力似乎也有很大的提升。以他身体的肌肉量,一蹦能离地有他人高,跑步也几乎全程被气带着,还有空默数。一楼跑到底也就四秒左右,算来他的五十米成绩大概是大学生及格水平。

    别小看这个,常升现在这副肌无力的身体,能跑出这个成绩,简直是匪夷所思。

    第三是耐力,在没有太多肌肉的掺和下,身体的运动烈度陡然下降。哪怕加强运动烈度,累也是全身乏力,仿佛精力一下子被抽去,不会出现酸疼的情况。

    这一点让他非常好奇,暗自记下,以后探究“气”的性质时再来研究这个问题。

    气的运用形式这方向,主要有两个小类。

    一个是内在加持。这点在他与假想敌对抗时,感受很明显。能够单独作为发力源,乃至改变运动形式。在以“气”为主导的运动下,与他身体本身相比,能达到的一个相当不错的程度。

    由于是以“气”带人,那么理论上就有许多正常情况下不能做到的技战术动作。常升也尝试过,失败了,在身体平衡被打破时,四肢的一点气感直接散了,甚至丹田处的感觉都重回了火苗。直到身体平衡状态恢复,气感才回来。

    这点很奇怪,他同样记下来,等之后再研究。

    另一个是外在爆发。这点他没有得出太有用的结论。他试过放一本书在桌子边上,然后一拳打在桌子外一拳之处,那书籍纹丝不动。自己拳头膨胀的感受好似错觉。看来,“气”的效用虽强,但容易让人误判自己的水平。

    此次评估,结果差强人意。

    目前对身体的影响很厉害,但想要如武侠小说里那样,可能他的火候还远远不足。

    总结一下,他目前在“气”的加持下,有上辈子职业拳击手的反应速度,与正常大学生的运动能力。耐力有一般运动员水平。力量方面无法测试,但凭一拳出去的感觉,大概能到一般票友的力度。

    这能力暂时不足以让他安心搜索书店。

    鉴于此,他准备等对“气”的探索进展更进一步后,再想这事儿。按目前的进步速度,他这副身体从手无缚鸡之力到有这种程度,不过才一个月时间。

    这个评估结果加强了常升的信心,他不再迫切地想搜索书店。

    目前的成长远未结束,虽然没有可用的空白纸页是件麻烦事。可随着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好,省着用一段时间应该能行。

    抱着这个想法,常升又一次做出了未来规划。

    每日打坐时间不可少,此外对在“气”的加持下的技战术的探索也该开始了。

    从已知的评估来看,在未能超出体表进行打击之前。技战术还是要以前世的各类搏击体系为骨架,然后做一定的替换。

    其中,他偏向于拳击技术。

    其它各个流派的武术,技战术过于复杂,前置条件太多。加上很多东西又是秘传不外流,要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才能为他所用。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拳击这种相对简单的体系更受他青睐。

    定好了技战术骨架,接着便是具体的训练方法,然后在实际的练习中结合“气”的特点,对骨架进行填充。

    没实际对手,光靠假想敌进行对抗,只能练一下技战术动作。

    而拳击中很重要一点便是对距离的把控。拳头打不到东西,就很难产生距离感,一旦真正的对手出现,很可能把拳头挥空,这也是练拳击打沙袋的目的之一。

    左思右想,常升也没想出什么好方法。

    眼前的条件过于匮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不是神仙,不能凭空变出东西。

    等等。

    突然常升眼前一亮。

    距离感来自于参照物,书店一楼靠窗位置的那一列书桌,长度大约有一米左右。假设书桌靠墙的位置站着一个人,当他靠近书桌的边缘出拳时,拳头处正好是那人的头部。这样一来,他只需要以这个参照物为界限,便能掌握好距离。

    想到这里,常升不禁亲自实验了一下。

    走到第一张书桌边上,常升踮脚活动了下身子。抖了抖双臂,忽一拳发出,速度极快,眨眼间停在了离墙面大概二十几公分左右的地方,中间正好一个人头的长度。

    常升满意地点点头,能想出这样的办法,他还真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