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帝国的崛起
繁体版

第一百十六章 实践考核

    接下来的一个月,天工院上下一百零三人,全都忙得不可开交。

    前面两天,方寻教会了这些人怎么提炼出硫酸。

    只有等那群人学会提炼硫酸了,天工院的教学才可以正式开始。

    因为在化工上,硫酸的出场率实在是太高了,简直可以说没有硫酸,万事寸步难行。

    第三到第十天,方寻的课程是教会他们制备出,用来去除晒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氯化钡。

    氯化钡不仅是有毒类物品,而且还需要用到真空过滤。

    好在方寻早有准备,天工院没还开府时,方寻就在铁铺和几个铁匠花了三天时间制作了一台转鼓真空过滤机。

    而且还让人准备好了足够的防毒设备。

    把机器送到天工院后,在方寻的带领下,众人将重晶石和无烟煤按特定的配比混合后进行粉碎,在一千两百度左右下还原焙烧一个时辰。

    所得粗硫化钡熔体经热水浸取再静置澄清、过滤、蒸发、结晶制得硫化钡溶液。

    然后在硫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进行碳化,得到碳酸钡浆液。

    经石灰石脱硫洗涤、真空过滤、三百度左右干燥、粉碎,制得碳酸钡成品。

    到了这一步,初级材料就算是准备好了。

    接着方寻又教众人用食盐和硫酸反应制得氯化氢,再用水吸收获取盐酸。

    下一步就是根据碳酸钡的重量,将浓盐酸用同等体积的水进行稀释。

    比如说碳酸钡是两百克,就把两百毫升的浓盐酸和两百毫升的水进行稀释。

    昨晚以上步骤,方寻才取出碳酸钡,一边搅拌一边慢慢的加入到稀盐酸中。

    这一步会放出二氧化碳,以及形成氯化钡的水溶液。

    最后过滤去除掉那些不溶的组分,将滤液用水浴加热浓缩,直到体积变成原来的一半。

    冷却后,就会有氯化钡的结晶析出。

    过滤出来的氯化钡分别用水和乙醇洗涤,然后自然晾干。

    经过以上步骤得到的氯化钡只是二水氯化钡,还需要用一百二到一百三左右的温度进行脱水,最后才制出无水氯化钡。

    第十一到二十天,方寻教会了他们制备去除镁离子的氢氧化钠。

    制备氢氧化钠需要用到电解,天工院用到的发电设备是方寻用之前剩下的磁铁制作而成的,但这也只能作为教学用,等他们前往各地实践,还需要亲自动手制作发电设备。

    可惜的是目前并不是雷电多发季,方寻无法示范发电机中磁铁的制作,只能以语言和画图的方式教导那群学子。

    先让众学子认识制作磁铁所需的材料,然后熟记各种材料之间的配比,等他们去到地方上时,再自行制作。

    再过两个月,就是雷电多发季节了,而这两个月时间也刚好足够他们赶往目的地。

    由于没有实操展示,因此这门课用时也是最长的。

    第二十一到二十五天,方寻教会了他们制备去除钙离子和氯化钡中钡离子的碳酸钠。

    方寻用的是索尔维发明的索氏制碱法,也就是用食盐、氨水、二氧化碳为原料,从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

    最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

    第二十六到二十八天,全体学子巩固温习。

    第二十九天,方寻把这段时间教的内容编辑成试卷发放给了众人,进行天工院开府以来第一次考核。

    最后根据考核成绩,挑选出七个带队的队长。

    第三十天。

    一百零二米学子统一穿着天工院的玄色制服,手提黑色多功能工具箱,整齐有序的排成了七个纵队。

    第一小队,总共十二人,队长邓元峰。

    第二小队,十五人,队长叫无崖子,也就是那个年纪最大的五十六岁老者,之前是个道士。

    第三小队,十五人。队长于任之,三十二岁,原来是个木工。

    第四小队,十五人,队长严顾,二十七岁,原职业为账房先生。

    第五小队,十五人,队长白景元,同样是二十七岁,他的爷爷原本是隋朝的官员,改朝换代后卸任了,白景元就成为了佃农。

    第六小队,十五人,队长于友让,三十五岁,和于任之同村,也是一个木工。

    第七小队,十五人,队长钟万秋,四十岁,之前是个铁匠。

    顺带一提,年纪最小的那个叫司空熠,就在第七小队里面。

    目前大唐有七个盐场,方寻给七个队长每人带一堆前往其中一个进行指导,此时已经安排完毕。

    方寻大手一挥,道:“出发!”

    众学子放下了手中的工具箱,随后向方寻作了一个长揖,末了才提着工具箱走出了天工院。

    等众人都离开了,偌大的天工院就只剩方寻一个人,瞬间变得冷冷清清的了。

    没有片刻的伤春悲秋,那群学子前脚刚离开天工院的大门,方寻后脚就赶回了云阳侯府。

    天工院要明年年初才会重新开门,在此之前方寻无论如何也得把剑南郡的事情给解决了,时间不是很多,浪费不得。

    方寻觉得,剑南郡的事情绝对没有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

    不管怎么说,服役的劳工超过一半的死亡率,这怎么看都不正常。

    这肯定会招来郡侯府的调查。

    事实上据岑子衿所说,剑南郡的郡侯府也确实有派人前去调查过,但调查的结果却表明一切正常。

    不管是盐井还是矿场,所有工序都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说,那些死亡的劳工都是意外而亡。

    而且如果当中真有什么内幕,那些幸存的服役者为什么没去举报?

    就连一开始令方寻无比痛恨的劳役时间,经过询问房玄龄后,也得到了一个让人诧异的答案。

    这个程度的劳役时间竟然是合理的!

    房玄龄的原话是“虽略重,但符律”。

    这结果虽然是情理之外,但也是意料之中。

    如果劳役没这么重,秦朝修长城,和隋朝修大运河,也不会死这么多人了。

    方寻一边往云阳侯府走,一边想着心事,越想,眉头就皱得越紧。

    剑南郡整件事,都透露着一种诡异。

    工程按规章制度办事,劳作时间虽然负荷,但也没超过律法的限度,身亡的劳工被送回家中后,服役期间所赚的钱和抚恤金也一分不少的送到了死者家属手上。

    一切都在按相对的流程走,唯一不正常的,就只有死亡率这个点。

    看来,剑南郡遂州这潭水,深得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