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家庄的祖辈们
繁体版

第二十六章:想要长大

    日子一天一天过着,时间的流逝,让人寻不到踪影。就好像荷叶上的水珠,滑落在水里,瞬间消失不见。

    只有田里的秧苗,日夜渐高,留下了一点时光走过的痕迹。

    还有王阿榕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

    秧苗到了时间,就要拔起来,移栽到别的更大的地方,全部挤在一起,地方太小,根系发育不足,也没有那么多的养分,如果不移栽出去的话,到了秋天就会颗粒无收

    这几天,乡间的路上随时都能看到,挑着一担一担绿色的秧苗的人,在路上走着。

    全福是一个从小到大没有挑过担子的人,这种力气活无疑让他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肩膀上被磨得生疼。回到家脱下衣服,都能看到肩上那红彤彤的印记。

    没有办法,他是家里的男人,疼也要咬着牙继续坚持下去。一家人的口粮就靠着它了。

    水田里到处都能看到,农户们的身影,他们弯着腰在那里,一株一株的把手里的秧苗插在水里。

    一排排一列列,插得整整齐齐的。

    他们时不时地扶着腰,直起身来,揉了揉,又继续弯腰下去。

    农户们到了插秧的时候,基本上家里大大小小,能出得上力的,都出动去田里帮忙。因为这是一项大工程。

    全福家里没有能帮的上忙的,所以那些活只能他一个人来。

    每天,天才蒙蒙亮,他就早早起来出了门,去到地里。因为别人家都是全家出动的,他只能靠自己一个人,所以都要比别人起的早些。

    一连忙活了好几天,终于,这些活要接近尾声了。

    王阿榕看着丈夫的皮肤愈发得变黑,想起曾经他也是一个白白净净,温文儒雅的人。不免心里有些酸酸。

    可是,如今她的肚子也不允许她去帮丈夫的忙。

    只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她现在也只能在家里帮忙洗洗衣服,做做饭。因为肚子太大了,有时候她蹲也蹲不下去。只能半蹲着去干活。

    闰延下了学,回到家里。阿爹现在每天都忙着田地里的事,每天都回来的很晚了。有时候回到家里也是满脸的疲惫,现在家里的活都是娘做的。

    他看见娘走路都一巍一巍地,有点缓慢,做事也是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他便主动去跟王阿榕帮忙,娘还要去菜园采摘。

    他就拿过娘手里的篮子,自己去了园子里面,娘说要什么,他就摘什么。

    因为娘的肚子蹲不下来,他就自己择菜,虽然有些慢。他也尽量弄得干干净净的。

    然后去厨房打水。挽起袖子,把菜放在盆里面洗干净。再把菜给娘。

    因为他不会做饭,他也才将将灶台那么高,还看不到锅里。

    他搬个小板凳,坐到灶门口开始生火。他想起上次娘用那根吹火棍吹着,火一下就升了起来。

    他也学着娘用那个吹火棍吹,吹的嘴巴一圈黑漆漆的。

    火升起来了,王阿榕就开始炒菜。锅里放油,油热以后把菜倒了进去,不一会儿,香味就飘了出来。

    王阿榕首先把菜炒了出来,然后把锅洗了干净,把洗好的米倒进去,再添上水,盖上锅盖就大火焖着。

    焖的差不多,就拿了个盆过来,放了个沥水的在盆上面,舀起锅里冒着热气的已经半熟的米。

    把米汤沥了出来,又重新倒进锅里,筷子从中间插了几个孔,又盖上锅盖。

    把灶里的火退了出来,剩下的余温就可以把锅里面的饭蒸熟了。

    闰延看着娘,驮着肚子,干着这些活,小小的内心想着,爹现在每天都去田地里面干活,很辛苦。娘怀着小弟,也很辛苦。

    他觉得他自己要长大了,成个小大人了,他要帮阿爹分担一点。这样爹娘就没那么辛苦了

    王阿榕把饭做好以后,闰延就出了门去。他去到田地那边。站在田埂上面,大声喊着:“阿爹,回家了!”

    田里忙活着的人,听到声音,放下手里的活,往这边走了过来。

    全福走到儿子跟前,摸了摸他的头,说道:“走吧!回家”

    两父子就一前一后。在夕阳之下,往家里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