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
繁体版

第六章科举

    “哈哈!又该我了。由于隋文帝的皇后不喜欢杨勇,杨勇的母亲经常在杨坚面前说杨勇的坏话。最终,因杨勇穿一件华丽的战袍四处炫耀被以俭治国的杨坚逮住,杨坚慢慢以品行不端为由,迫使杨勇被废太子之位。最终太子落在杨广手上。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导致隋末农民起义。我说完了。”

    “值得一提的是杨广开辟了隋唐大运河以及推行科举考试。这位后来统治者提供了选拔人才的先河。”纪晓明补充道。

    “下面该我了,鲜卑贵族唐国公李渊在当时有一定地位。而杨坚建立隋朝后,按照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实行的仿照《周礼》的六官官制,建立以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及尚书省六部为核心的朝政机构。

    地方官制在秦汉时,本来只有郡、县二级,后因地方权力不断扩大,就增置刺史或州牧,直属丞相,以制约太守,于是地方官制就由二级变为三级了。隋初地方制还是州、郡、县三级,据《隋书·地理志》载,隋文帝杨坚即位时,有州201个,郡508个,县1124个。州、郡、县均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一般都有两套职官,一套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州除刺史外,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功曹、户曹参军事等;一套由刺史直接辟置的官员,如典签、州都、郡正、主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部郡从事、仓督、市令等。郡也是如此,除郡太守、郡丞、郡尉由吏部直接任命外,还有光初光曹、光初主簿、县正、功曹、主簿、西曹、金、户、兵、法、士诸曹,均由郡太守自行辟置。县除主官由吏部任命外,其僚佐也由县令自行辟置。这套州、郡、县地方行政机构十分庞大,上上州额定官员323人;上中州311人;就是下下州也有156人。上上郡额定官员为146人,上中郡为141人,下下郡也有97人。上上县额定官员99人,上中县95人,下下县也有47人。州、郡、县如此之多,官吏设置如此之滥,出现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狭小区域,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地方行政机构。

    隋文帝杨坚接受了杨尚希的建议,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于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顿,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罢天下诸郡,以州直接统县。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县下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分置保长、闾正、族正即京畿以外置里正和党长,对人民进行严密的控制。

    隋炀帝大业三年即公元607年又易州为郡,地方官制变成郡县二级。郡分上中下三等,各置太守,上郡从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从四品。京兆、河南则俱置尹,俱为正三品。罢长史、司马,置赞务而后改为丞即为次官。后来,诸郡各加置通守一人,位次太守,居赞务之上。京兆、河南,则谓之内史。以前,凡有驻兵处,则刺史带诸军事衔以统之。炀帝时则别置都尉,副都尉。都尉正四品,副都尉正五品,领兵与郡不相知。大兴、长安、河南、洛阳四县令,并增为正五品。其余诸县根据其政务之繁简及地域之主次以定县令之等级。各县均置丞及主簿如故。

    朝廷不定期地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到地方巡察,以沟通中央与地方的密切联系。炀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废除总管府。但这个制度对唐代的地方官制仍有一定影响。

    导致隋朝灭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杨广两次沿大运河南下游玩。

    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在与起义军对抗时,逐渐掌握大局。李渊于公元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后有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后来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在后期掌权,接连辅助两位皇帝。接下来,该阿夫了。这应该是你最喜欢的人物。”

    “当然”,纪晓夫得意地说,“在父系社会下,还有一位女皇。她一家人都是皇帝。武则天原来是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晚年常伴其左右参与一些政治讨论。当时,李世民问武则天如何驯马,武则天答有三个步骤,‘一是用好言好语哄它,二是用鞭子抽打它,三是用匕首杀死它’。当时,李世民一惊,一面赏识武则天胆识过人,一面又觉武则天身为女子却像男子凶残。后来,颇为不喜。

    不过,性格软弱的李治却对武则天情有独钟。在李世民死后,武则天被贬到感恩寺,因李治去为祖宗祈愿而再度重相逢时,李治与武则天旧情复燃。

    后来,我听说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武则天被当做挡箭牌而被李治夫妻两人接了出来。王皇后在后来是斗败了萧淑妃,但因武则天女儿的死也被废。

    还有一点非常巧,那就是长孙无忌的出现。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手握大权,比较跋扈。李治想管理朝堂被长孙无忌一党牢牢地压在身下,使李治有心拉笼寒门与长孙无忌抗衡。

    武则天也是没落贵族,没有太多的牵挂,更不让李治担心有背后势力可以脱离自己掌控。于是,应了朝臣立后乃家务事,试探大臣与长孙无忌的容忍度和挑衅他们一党的势力范围。立后成功后,李治和武则天开始大兴科举制度,破格选拔人才,让一些底层人越级进入高层为官。这股势力逐渐强大,形成寒门独特的利益团体,而掌舵人是李治和武则天。等寒门崛起,一大批有才能的人出现,那些世族势力逐渐没有发言权,李治和武则天逐渐掌握朝中大权,最终以长孙无忌的世族势力的利益团体失败告终。这也是科举制度的真正得到实施,虽然唐太宗李世民也推行科举制度,但受到的阻碍还是有的。寒门崛起让他们的利益关系紧紧围绕帝王,这也是间接导致武则天最后失势的原因。因为寒门离开君王的重视后,什么也不是。但是寒门得到重用后会发展为新的世族团体,与新的寒门又会产生矛盾。武则天就是后来打破了这种平衡,受制于人,最后退出历史舞台。

    后来,李治头痛重病,武则天代为处理朝堂事物。李治不久之后病逝,武则天推举自己的儿子称帝,而她以皇太后身份,于唐中宗、唐睿宗朝临朝称制。后来,武则天觉得自己的儿子不堪大用,废而立,立而废。可能伟大的人总是给儿子压力,也是望子成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儿孙如自己所想的发展。

    天授元年即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当朝期间,开创殿试、武举、自举、试官等制;经济上采取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措施;军事上与吐蕃频繁交战,复安西四镇,平营州之乱,一度使后突厥归降。但她任用酷吏,贬逐老臣,滥杀无辜,晚年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中宗复辟,迫使病重的武则天退位,并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享年八十二岁。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为了权利,成为权利的刀,一面想脱离寒门与世族矛盾的掌控,一面又利用寒门与世族矛盾巩固自己的权利。最终,武则天在识人不清上栽了跟头,败在世族上。

    接下来,该我哥了。”

    “嗯”,纪晓明点点头,“也不能说武则天败在世族。她在获取利益的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她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扶持佛家弟子,进而形成自己的势力。但是这也间接导致了她的绯闻不断。其次,她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惊艳又宠爱她的人,却忽略了这个人带给她的紧固。她在矛盾中生存,而曾经陪她解答的人不在,她的余生都在寻找一个不存在的人。这点也是她身为帝王的自卑,她应该被惊艳她前半生的人迷了眼,忘记帝王身处高危职业。这就像爱情,往往遇到自己认为最好的,就不愿接受后来的人。罗平就是那个你认为最好的,其实要看看其他人,他们也有可取之处。这就是为什么张柬之觉得她的儿子能继位,而她却觉得不可以。你该多想想罗平在欺负你,那不是爱情。”

    “哥”,纪晓夫忙打断纪晓明,说,“跑题了。我们不讨论是不是被欺负。我们讨论唐朝。你继续说历史,我的故事还是不要讲了。”

    “好”,纪晓明笑了笑,说,“武则天还政于自己的儿子,武周亡。在武则天在位期间,开疆扩土,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基础。后来经‘安史之乱’,中唐迅速衰落,经‘永贞革新’,‘元和中兴’后,中唐迅速衰落到晚唐。最严重的问题是宦官专政。

    还有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在唐朝也有了变化。据《范子计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于民间民生应用,范子计然说“硝石出陇道”。我国现在看到的第一部记载火药配方的书,约成书于八九世纪。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唐朝的画作非常有名,‘徐熙野逸、吴带当风’中的吴道子就是唐朝初期的画家。具体唐朝画作特点是很多的。

    唐代绘画注重笔墨技法的研究和创新。画家运用线条、墨色、笔法等技巧,精准地表现形象和景物的外貌、神态和气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唐代绘画既注重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绘,追求形象的准确性和细腻性,又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境,追求画面的意境和气韵。

    唐代人物画以写实为主,注重表现人物的形态、容貌、衣饰和姿态,力求栩栩如生。人物形象多样化,涵盖了宫廷贵族、文人墨客、僧侣等各个社会阶层。

    唐代山水画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画家追求表现自然山水的壮丽与奇特,注重景物的布局、气势和色彩运用,形成了具有浓郁诗意和意境的山水画风格。

    唐代文人画是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绘画形式,注重画家的个性表达和文化内涵的体现。

    唐朝绘画的发展史挺简单的,我可以讲给你听。

    盛唐时期是唐代绘画发展的初期阶段,继承了隋代的传统并有所创新。在这一时期,绘画主要服务于宫廷和寺庙,注重表现宫廷贵族和佛教主题,形成了朝廷绘画和佛教绘画两个主要流派。

    盛唐中期的时期是唐代绘画的鼎盛时期。绘画出现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的画派,如吴道子、韩滉、张萱等。人物画和山水画成为主要题材,绘画技法更加成熟,艺术风格多样化,注重表现形象的特征和情感。

    晚唐时期,绘画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以韩干、顾恺之为代表的花鸟画派,他们注重写实和细腻的表现方式。同时,文人画逐渐兴起,以王维、李公麟等文人画家为代表,注重表达自然山水的意境和诗意。

    初唐四杰为唐诗的开端揭开序幕,中期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等,让诗坛有流传千古的名句。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私营和家庭三种形态,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在纺织业、陶瓷业和金属制造业等部门表现得最为突出。纺织业主要从事丝、麻纺织,遍于全国各地。陶瓷制造技术也有显著进步。越窑的青瓷色泽青翠,被称赞为‘似冰似玉’;邢窑的白瓷‘似银似雪’,质量很高。而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制作精美,有‘假玉器’之誉。此外,以黄、绿、青三色釉陶制作成马、骆驼、人像等的‘唐三彩’,造型生动活泼,色彩鲜丽,反映施釉技术有了新的提高,是这时期陶瓷生产的特色。唐三彩不仅在辽宋金元明继续发展,而且还传播到东北亚地区,衍生出‘新罗三彩’、‘奈良三彩’。白瓷和唐三彩的出现,为后代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晚唐以后,瓷器的造型种类比前期明显增加,施釉技术有所提高,装饰手法亦有改进。瓷器使用日益普遍,逐步取代金银器。金属铸造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以扬州所产的‘方丈镜’,‘江心镜’最为驰名。造纸业在唐代后期有长足的进展,著名产地多在南方盛产藤纸,韶州即今广东韶关西南用竹造纸,开辟了以后竹纸发展的道路。蜀人造纸还特重染色,能制成著名的‘十色笺’。襄州即今湖北襄樊襄阳善制漆器,称为‘襄样’,亦为南方重要的手工艺品。

    值得一提的货币,较之前秦以及秦汉的铜钱。唐朝时,绢帛虽然继续当作辅币使用,但铸钱大量通行。唐初是实物交易与货币相结合,唐后期已普遍出现了供商人贮存和批发货物的邸店,以及承办商人货款的柜坊。柜枋经营钱物寄付,在柜枋存钱的客户可以凭书贴即类似于支票寄付钱财。此外,唐后期还出现了一种信用券,称为‘便换’,亦称‘飞钱’。对于最早出现的纸质货币‘交子’,则是出现在北宋。‘飞钱’为‘交子’的出现奠定了一定经济基础。

    至于其他,这里不一一讲了。

    这么多文化传播让国际上出现有名的‘唐人’,甚至还有唐人街。

    享誉中外的‘天可汗’李世民也无法改变自己王朝走向末代。唐天祐四年即公元907年,梁王朱晃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定都开封府,占有中国北方大部地区,五代十国开始。

    接下来,该罗峰讲一下五代十国了。”

    “咳,咳……”罗峰尴尬地说,“过。这段历史有点乱,我只记得北宋时期。其他的都忘记了。这点明熟。我给大家吟一首诗,以做赔礼。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骆宾王的儿诗,怎么样?”

    “切”,纪晓夫不屑地哼了一声,然后很恶意地说,“换一首难的诗歌,比如李白的诗。”

    “好,哈哈!”罗峰被纪晓夫无赖的样子逗笑了,摆摆手说,“罢了,我来一首《将进酒》。”接着罗峰对纪晓夫说,“你听好了,这首长点。”罗峰调整坐姿,开始吟诵,“‘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怎么样?这首诗可以吗?我的阿夫同志?”

    “不怎么样”,纪晓夫白了罗峰一眼,说,“果然,我们没有一点默契。还有我是你的吗?别和我套近乎。我的意思是让你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长诗歌。快点。”

    “什么我的,你的。你不是我的朋友吗?我说我的晓夫同志没有错的。”罗峰故意延长声音说。

    纪晓夫不耐烦地说,“五代十国不知道,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会难倒你了?”

    罗峰觉得纪晓夫一点就炸的脾气很好笑,急忙摆手说,“我的晓夫同志,我最会背李白的诗了。你听好了。”

    说着,罗峰冲着邹学明和纪晓明笑了笑并点了点头,他们两人同时向罗峰点头,示意罗峰可以。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么样,可以了吗?我背出来了。你还要怎么样?”

    “算了,放过你了。邹学明,该你了。你不会也要背诗?”纪晓夫疑惑地看向邹学明。

    邹学明无奈地说,“可以吗?我也不太懂五代十国。当时太乱,根本就是直接跳过去,北宋就建立了。我能背李白的诗吗?”

    “不行”,纪晓夫很急切地抢过其他人的话,然后说,“你不是直接跳过五代十国,直接说有北宋吗?那么你应该知道唐宋八大家散文集。唐宋八大家,你知道是谁吗?”

    邹学明笑了笑说,“这个难不到我。我知道。他们八位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怎么样?还有什么要说的?”

    “光知道他们没有用。”纪晓夫有意难为道,又笑嘻嘻地说,“加大难度,背诵他们的代表文章之一。也就是每个人一篇文章。以示对我哥的补充和犯规的惩罚。我哥没有说唐宋八大家开启了散文体的先河,让文章体裁趋于大众化。”接着纪晓夫止住笑,严肃地说,“怎么不会?”

    “我试试。”邹学明不确定地说。

    “那就开始。”纪晓夫毫不客气地回答。

    罗峰长舒一口气,仿佛经过什么大考验。而纪晓明则觉得有趣笑了笑,还很宠腻地点了一下纪晓夫的头说,“你呀,得理不饶人。”

    纪晓夫不客气地说,“明明就是他认罚。我也是按他说得出题。怎么,罗峰回答出来。他不能吗?”

    “我可以”,邹学明无奈地说,“你听好了。”说着邹学明看着纪晓夫的眼睛,仿佛要把它看穿。

    纪晓夫咳了一声,说,“开始就开始,盯着我干嘛?我脸上没有字。”

    “嗯”,纪晓明点了点头说,“尽力就好。”

    邹学明“嗯”了一声,接着思考一下,于是开口了。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还要继续吗?我背了一首散文,这也是代表性文章。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好”,“不愧为我的好兄弟。这么长的散文都可以背出来。我还好是选择的唐诗。不然,丢人的就是我了。”

    “不错,《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很有代表性的文章。选的不错,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又有种同游的感觉。”纪晓明,中肯地点点头。

    “不行,说好的八首,只背一首就是耍赖。”纪晓夫不依不扰地说。“八个人,八种风格,必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