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当小兵,被袁绍听到心声
繁体版

第44章 传国玉玺!孙坚野心起,谁能力挽狂澜?

    整个天下所有人都在等袁绍以及十八路诸侯去追董卓大军的结果。

    虽然他们‘知道’,这个结果已经是确定的。

    他们更‘知道’,这个结果出来之后,董卓迁都长安已成定局,十八路诸侯即将四分五裂,天下大乱已成定局。

    甚至袁绍或者说袁氏一族就是其中的始作俑者。

    他们不知道的是,袁隗袁基等袁氏一族和袁绍,其实根本就是两路人。

    他们更不知道,在这看似已成定局的大势中,袁绍是个变数!

    “报!!!捷报!曹操遭遇董贼埋伏,损失惨重!”

    “报!盟主袁绍带领十八路诸侯追上董贼!”

    “报!盟主袁绍分兵,自己去救曹操,让十八路诸侯追击董贼,救洛阳百姓。”

    “报!曹操被救,十八路诸侯大胜董卓大军,救下无数百姓!大军正掩护数百万长安百姓、一部分文武百官和世家士族归来!”

    “报!!许攸献计,十八路诸侯撤退过程中设下埋伏,再胜董贼!董贼折损兵将近一万五千!大胜,大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破败的京师震惊,沸腾!

    “什么!你是说?”洛阳某个临时搭建的院子里,司徒杨彪的儿子杨修震惊道。

    “是的公子,袁绍亲自去救曹操……把救百姓的机会让给了十八路诸侯……成功救回大部分的洛阳百姓。”下人在得到消息之后说道。

    “这!”杨修看不懂了。

    因为他知道,在曹操已经被坑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追击董贼,那是白捡的破天功劳!到时候,袁绍可就是真正威望如日中天了啊!

    怎么会,怎么会?

    杨修懵逼了!

    他发现自己看不懂袁绍了。

    在他看来,傻子都不会这么干啊!

    而另一边,司徒荀族人在自己原本宅院临时搭建的木屋帐篷里。

    “什么?你是说,是袁绍故意度让功劳给十八路诸侯?”听到战报,等了一夜的荀彧也懵逼了。

    但是,荀彧的谋略和眼光可不是杨修能比的。

    “文若,你不是说他袁绍?”就连荀彧的叔父司徒荀爽都愣住了,完全想不明白了。

    他不知道袁绍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他不知道,此刻的荀彧在愣过之后,整个人都是浑身一颤!

    是的,这一刻,荀彧更是激动的紧紧地握着拳头,心中振奋无比!激动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我看错了,我看错袁绍了!

    袁绍他想做那个力挽狂澜的人!!

    荀彧真的是浑身一震,激动无比啊!

    袁绍袁本初,真英雄!

    他要一己之力,挽大汉大厦之既倒!

    他要把眼看要四分五裂的十八路诸侯,把天下,重新缝合起来!把整个天下的走向,给拉回来!

    诸侯定,在则天下定,上下一心!

    虽然不知道这安定能够持续多久,毕竟人都是自私的,野心一旦萌生就很难再压制下去。

    但不管怎么说。

    “嘶嘶嘶!”此刻,震惊之余,荀彧更多的是敬佩!

    我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同时荀彧更是惭愧无比啊。

    前线袁绍的决断,直接让荀彧明白了袁绍心思。

    听到侄子的解释,尤其是侄子说本来一切都无法挽回了,司徒荀爽也是震惊不已。他真没想到那袁绍竟然有如此魄力和志气,竟然敢靠着一己之力,将整个大汉扛在肩上!

    “可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认识的袁绍,包括引董卓入京……袁绍都不像是有如此抱负和眼光的人啊。”荀爽忍不住说道,更是看向自己的侄子。

    侄子荀彧一愣,不过转瞬笑了,甚至笑着摇了摇头。

    “叔父,我们此前都错了。其实!引董贼入京的,根本不是袁绍,而是那袁隗和袁基。他们才是真正的窃天下者。他们以为董贼进京之后会归附于袁家,结果?董贼失控了。”荀彧笑了。

    “你是说,袁绍跟袁氏一族,或者说跟袁隗袁基。

    “根本不是一路人?”荀爽听明白了。

    “对!董贼是变数,袁绍也是变数!“说到此,荀彧甚至有些感叹。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袁绍此人还真的是宽厚忠孝!

    他袁绍既然预测到了董贼会对袁氏一族动手,那肯定也明白了自己的叔父袁隗和大哥袁基的目的。

    但即便是如此,他还是连夜去通知、去救叔父和大哥他们了。

    “这袁绍确实是忠孝之人。叔父你可能不知道,其实如果袁绍不去通知和救袁隗,救京师袁氏一族的话,他袁绍才是受益最大的!袁基袁隗一死,整个袁氏一族的资源和人脉,将会全都归属于袁绍和袁术。”

    “相反,如果袁隗等不死的话,袁氏一族的资源根本轮不到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荀彧说道。

    不过荀彧观这段时间袁绍的一些做法,也有觉得曲折而想不太通的地方。

    “大人公子,你们不知道,这次曹操可惨了。据说一万兵马去追那董卓,结果最后只剩下不到二百人了。如果不是盟主袁绍及时赶到救了他,恐怕他自己也得殒命。”就在这个时候,那来报的下人说道,整个人都带着些亢奋,一副看笑话的表情。

    荀彧看着下人这表情皱了皱眉头。

    曹操虽然惨,但是大汉需要这样的人。怎可嘲笑于他?

    “不得胡言乱语。”司徒荀爽也训斥道。

    “是是是。大人您不知道,我听说当时许攸的意思是让盟主袁绍带领大军去追董卓,是袁绍力排众议,执意自己去寻找曹操,把追董卓的机会让给了冀州牧等十八路诸侯。要不然袁绍的这个决定,恐怕这次曹操……”

    这下人还没说完,荀彧已经嘴巴微张。

    许攸?

    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

    问题出在许攸身上!怪不得,怪不得!

    同时看向此刻已经化为一片焦土,甚至很多地方的大火都还没有扑灭的洛阳,荀彧又陷入了沉思和担忧。

    无他!他看出来袁绍有力挽狂澜的心思了,但是!洛阳已经付之一炬,吃的、住的地方都没有了,再起来就很难了!已经成为了无数百姓和豪门的阴影。

    再加上皇帝已经被挟持到了长安,日久必定生变!包括众诸侯。

    他知道袁绍后面的路,很难走。

    甚至荀彧都对袁绍没什么信心。因为这是天下大势的原因,不是一人能够轻易改变和挽回的。

    总之不管怎么说,此刻的许攸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已经结结实实的背了个大锅。

    此刻在护送百姓和百官回洛阳,跟袁绍和曹操会师的路上。

    “本初,幸不辱命!”北海太守孔融朝着袁绍拱手道。

    “本初,多亏了你的,要不然我们真的救不回百姓和百官们,到时候就成了大汉的罪人了!”大胜归来,尤其是打败董贼力挽狂澜,上党太守张扬也是意气风发,兴奋的朝着袁绍拱手行礼。

    “嗐!可惜西凉铁骑来接应,要不然老夫定然要将那董卓碎尸万段,救回陛下!!”冀州牧也是一脸的遗憾。

    是的!尽管脸上有遗憾,但是此刻十八路诸侯的精气神、斗志全都是意气风发,所有人众志成城,跟此前完全不一样了!

    即便是遗憾,也是遗憾没有一战而定天下,遗憾还要让天下百姓,让皇帝多委屈一下,多等一下。

    同时他们看袁绍的眼神中的那种情绪,也完全不一样了!

    起码这一刻,大家都是心往一处使,劲儿往一块用,跟当初结盟讨伐董卓的时候一般无二!

    同样,看着除了在京师的袁术和孙坚之外,其他十八路诸侯的变化,尤其是知道了主公的良苦用心之后,许攸和逢纪看向自家主公的眼神也彻底不对了。

    此刻只有脑袋反应慢半拍的袁绍懵逼了。

    他也感觉大家对他的态度,大家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感觉十八路诸侯的氛围都变了,但是他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好好好,诸位辛苦了!只要我等团结一心,士气不灭,那董贼不过是疥癞之患,不足为患,大汉复兴指日可待。”见状袁绍忍不住说道。

    “本初说得对!”

    “盟主说得好!”众人附和。

    “说得好!”虽然很惨,但是曹操也是激动的附和道。

    包括刘备、关羽,甚至张飞也被感染了,心中赞同。

    看到这一幕,许攸也是心中振奋。尤其是看到主公硬是将十八路诸侯给拉回来了,起码暂时不会四分五裂了。

    他知道只要不出现变数,十八路诸侯说不定真的能继续团结下去,虽然很难很难!

    而许攸不知道的,变数,很快就要在京师洛阳的皇宫废墟之上出现了!

    而这变数,也是张起最担心的!

    就在十八路诸侯跟着袁绍去追击董贼,去救曹操的过程中。

    这十八路诸侯中有两路并没有跟着去,而是负责在京师扑灭城中和漫天大火,救人,以及安抚劫后余生的百姓和文武士族们。

    其中北平太守负责灭火和救人,而袁绍的弟弟南阳太守袁术的一部,则是负责安抚百姓以及调配粮草。

    就在十八路诸侯连夜和持续到天亮的追击和大战的时候。

    北平太守孙坚救灭宫中余火,屯兵城内,设帐于建章殿基上。

    孙坚也是忙了一个晚上,更是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

    之前凡董卓所掘的皇室陵寝,孙坚尽心的派遣将士们尽皆掩闭。

    孙坚更是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到时候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

    在忙完了这一切之后,孙坚这才累的回寨中,看夜星月交辉,按剑露坐,仰观天文。

    和张起想的一样,或者说跟后世很多人想的一样,其实无论是孙坚还是其他诸侯,在此次事件之前,的确是满腔抱负,一心拯救大汉的。

    起码在此之前是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野心的。

    他们想的,只是匡扶大汉!即便是有私心,也不是野心。

    这也是十八路诸侯击败董卓,救了百姓之后,他们那样反应的原因。

    此刻,和历史上,或者说和原著中一样。

    孙坚独坐在露天中,看着付之一炬的洛阳,付之一炬的曾经高高在上,现在只剩下焦土和残垣断壁的宫殿。

    孙坚心情复杂。

    仰观天文,看道天空紫微垣中白气漫漫,孙坚叹了口气。

    “帝星不明,贼臣乱国,万民涂炭,京城一空!”言讫,孙坚甚至不觉泪下。

    孙坚心疼啊!

    可惜,可惜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孙坚毕竟也是一方诸侯,他也知道,自此之后,天下之乱始!

    孙坚更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恐怕也很难独善其身!

    无他,世人都变了,自己如果不变,到时候被吃干抹净的就是自己!不光是自己面对这种事情,所有人都要面对!

    群雄逐鹿的时代,到了!

    也不知道我孙坚能在这乱世,创出一番怎样的名堂。

    而就在孙坚想这些的时候,想未来的大汉会是什么样子的时候。

    突然身旁一个军士走了过来,附耳在孙坚身边说道:“主公,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

    同时孙坚也听到了那个方向有不少将士在议论。

    “哦?何物?”孙坚从复杂的情绪中走出来,一愣问道。

    “不知。”

    见状孙坚唤军士点起火把,下井打捞,捞起一妇人尸首,虽然日久,其尸不烂。

    孙坚等人一惊。

    此尸体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内有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

    好奇之余,孙坚令人开启观看,发现其中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拿着这玉玺,孙坚皱了皱眉头,接着转头朝着程普问道:“你可知这是何物?”

    再看程普看着这玉玺,整个人眼睛都是一缩!

    “主公,此乃……此乃传国玉玺!!”程普大惊道。

    就连孙坚也是心中一颤。

    传国玉玺!

    程普更是继续说道:“普曰:“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秦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

    “主公!当今乱世已定,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处不可久留,宜速回江东,别图大事。”程普对孙坚说道。

    此时此景,再加上如今大汉和天下的形势,本就已经生出想法的孙坚自然动容。

    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

    孙坚一颤!

    孙坚从来就不是犹豫不决的人。

    “汝言正合吾意。待十八路诸侯归来,便当托疾辞归。”孙坚说道,更是密谕军士勿得泄漏。

    同时,孙坚自以为天衣无缝,没有人知道这件事。

    他不知道的是,至少有两人知道了。

    第一,自然是跟历史或者原著中记载的一样,现场孙坚军中一人,是袁绍和袁术的乡人,欲假此为进身之计。连夜偷出营寨,见袁绍没回来,直接奔向袁术军中。

    第二人,则是正在救火的、怎么拼命救火都死不了的张起。

    “听说了吗,孙坚太守救火太累,再加上有其他疾病,刚刚病倒了,准备等主公他们回来之后就告辞,回江东养病。可惜啊,刚刚打赢了董贼,救回来百姓,孙坚太守就病倒了。”一个跟张起一起救火的士兵跟张起聊天道。

    这话一出,张起脸色一变!

    他是知道历史剧情的。

    他瞬间就明白了,孙坚根本没病,而是一定是捡到传国玉玺了,野心起来了,想第一时间回江东大本营,然后在别图大事!

    他更知道,因为这传国玉玺,江东之虎孙坚直接身死魂灭!

    张起知道,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十八路诸侯的分崩离析,大汉的乱世,彻底到了!根本无法挽回!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我还以为这个世界的孙坚捡不到传国玉玺了呢。”张起心中感叹道。

    “这乱世,有人能力挽狂澜吗?三国群英汇聚,猛将谋士如云,都死在内耗上,多年下来更是十室九空,生灵涂炭,太可惜了!这世界,很大的啊!!”张起感慨万千。

    而就在张起为十八路诸侯有可能分崩离析,有可能成为一盘散沙,大汉彻底进入乱局而皱眉的时候。

    就在他感叹孙坚死的太可惜了,竟然因为一块徒有其名的传国玉玺而殒命的时候。

    “张起呢?张起!哎呀我天哪,你别在这救火了,快快快,主公大胜回来了!”有将领兴奋的喊道,接着拉着张起就走。

    袁绍回来了?张起一愣。

    “还愣着干什么啊,走吧,快去迎接主公,快快快。啊呀别救火了,你不要命了啊。”看到张起还在拼命的往火里冲,那士兵都急了。

    张起不知道,袁绍在回来的那一刻,在看到张起人没了,尤其是听说张起疯狂的救火,而且哪里火大往哪跑的时候,袁绍都快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