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羽坛雄狮
繁体版

第三章 王教练

    一旁的郑先民对王涵宇的实力早有认知,能进国家队的,即便是垫底水平也比省一队的大多数人强出不少,赵雍的实力他是知道的,但没想到居然勉强跟王涵宇打的有来有回。

    而且,郑先民总觉得赵雍的动作和战术有点怪,又说不出哪里怪,刚开始不在状态,很好理解,但之后……战术运用的很妙,估计这些日子偷偷补课了,脑海里复盘时发现赵雍动作比之前更规范但谈不上流畅,可能是要兼顾学业的缘故。

    赵雍来之前,常志杰和张玉贤刚被王涵宇剃过光头,两个小家伙看到赵雍能小差距咬住王涵宇给他造成压力,不由得啧啧感叹。

    作为专业人士,他们能看出赵雍比较被动,但应对的很好,有几个球,换做他俩,不光预判不准,反应和动作也跟不上。

    王涵宇心中也波动起来,受邀来周市之前,心里是排斥的,如果不是钱给的多……

    豫省相比于东南沿海各省,简直就是羽球荒漠,省级的羽毛球队90年之前就解散了,只留了个集训队,不受重视,质量也一言难尽。

    作为人口大省,连个正儿八经的省队都没有,来周市两天,王涵宇并没有发现什么好苗子,郑教练推荐的几个,够努力,但实力和天赋都一般,省内的青少年比赛都进不去前三,想进国青队集训几乎不可能,更不用说以后进国家队。

    没想到都打退堂鼓了,居然碰上惊喜。

    赵雍过来之前,王涵宇和郑教练聊到赵雍,但郑教练欲言又止。此时上场验证过之后,王涵宇心里开始痒痒,赵雍年龄确实稍微大了点,但远远说不上晚,用心培训,绝对是个好苗子。

    郑教练见两人结束,便迎过来,问王涵宇,“王教练,怎么样?”

    “不错,身体条件很好,技术稍微差点,多练习练习就好。”王涵宇望着擦汗的赵雍,“怎么没去打职业?”

    “也……算是在打吧,训练和比赛一直都在进行。”

    王涵宇摇摇头,觉得这小子不实诚,明明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郑教练见王涵宇心热,也跟着敲边鼓,“赵雍,咱这儿好不容易出个好苗子,不打职业多可惜啊!”

    赵雍看到小叔从远处走来,下意识敷衍一句,“我妈不让。”

    “……”

    王涵宇被噎住,这个理由可轻可重,可以理解为赵雍性格太软,也可以理解为赵雍的妈妈太强势。

    “小赵,在学校……学习怎么样?”

    赵雍被问到短板,不知该谦虚还是诚实,正好小叔走过来,便笑而不语,扭头跟小叔打招呼。

    小叔见赵雍和王涵宇脸上头上都湿漉漉的,便笑着问道,“王教练,我家雍子怎么样?”

    王涵宇竖起大拇指,“多培训培训,一两年说不定能进国家队。”

    郑教练见赵国胜过来,便寒暄两句,继续调教自己的学生。

    赵雍和小叔赵国胜、王涵宇三人找个椅子坐下。

    小叔凑到赵雍耳边,“你小子……你爸知道你逃课了……”

    赵雍面色尴尬,他爸知不知道逃课其实不重要。这几年,赵雍偷偷跟小叔训练比赛,赵国华都是知道的,他清楚自己儿子的文化课没救了,羽毛球打好了算是个不错的出路,所以通常装作不知道,但上了高中之后,赵雍的妈妈胡晓英对他的学习抓的格外紧,老爸大概率是不敢知情不报的。

    若是让妈妈知道他逃课……反正日子肯定要难过,以前搞经济制裁,后来发现赵雍有小金库之后,便改为打感情牌。

    女人折腾起来有多难应对,赵雍打小就有认知,但家里这位避都避不开。

    赵国胜估摸着老郑应该没细说,便先给赵雍介绍王涵宇。

    王涵宇是闽省人,小学二年级被体育老师推荐给他在闽都少儿体校当教练的同学,被教练认为很有天分,加上爸妈也支持,便转到体校,12岁进了省队,15岁之前在省内外拿过两三个冠军。

    闽省是羽毛球强省,牛人很多,王涵宇能在省一队名列前茅,足以说明实力,之后17岁顺利进入国青队,18岁进入国家二队,后来压力太大,心态失衡,多次表现不理想,20岁退回省队,磨了两年再次进去,又熬了几年时间,除了一身伤病,几乎什么也没得到。

    相比之下,赵国胜在闽省体工队打过几年混双,虽然很可惜没能进入国家队,但却把搭档的本地妹子李良娣给拐回周市成了赵雍的小婶。

    说起来王涵宇算是赵国胜的师弟,但两人交集不多。不过,赵国胜一直留意国家队的信息,知道王涵宇因伤病退役,便托人打听联系,基于对羽毛球运动和事业的热爱,以及金钱攻势,打算把他拉到国盛俱乐部当教练。

    赵雍听完小叔的介绍,见王涵宇面色如常,心中感叹:王涵宇的经历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不过是沉默大多数中的一员。

    金字塔顶尖的运动员受到大众的敬仰赞美,享受着最炫目的灯光,但那光芒照耀不到下面,大众只认识冠军,连亚军都未必记得,当然除非你是拿督,更不用提那些四强八强十六强三十二强的选手,虽然他们也是行业里的佼佼者。

    至于那些连国际赛事的参赛资格都没有的,只能算作炮灰了。

    前世赵雍又何尝不是如此,也许天赋更好些,但家里不支持,耽误了几年,进国家队太晚,看着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小弟弟,还有前面那几座高不可攀的大山,赵雍时常感到压抑焦虑。

    他有颗不服输的心,但那又如何,还不是默默无闻了好几年,只能在国内国外不重要的赛事上混几块奖牌。

    即便这样,老天爷也并不打算可怜他,24岁就因为伤到左手手腕,作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没了吃饭的家伙,不得不提前退役,跟24岁伤到脚踝的小叔如出一辙,简直像是赵家魔咒,前世妈妈胡晓英每每提到这个都忍不住絮叨一番。

    “我家雍子跟我不一样,他有天赋,也肯吃苦,要不是嫂子担心……前途铁定比我好。”

    小叔赵国胜说起赵雍,眼里不由得放光,一改刚才的忧伤颓废。

    “雍子从小就喜欢打球,刚会走路就抓着我的球拍满地跑,三岁的时候就能跟我打的有来有回,六岁的时候送到我们市青少年体校……”

    “那几年,他每年内部比赛,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就是……好事多磨,十岁就被省集训队收了,后来……中间耽误两年回去上小学,学不下去又回来打球,再后来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拿了亚军,那时候他还不满12岁,被国少的教练相中……”

    哎……可惜,那时候我这边出了点岔子,崴了脚,骨折挺严重,嫂子一看……心疼儿子,坚决不让他继续打球。“”

    王涵宇点点头,“所以后来又回学校上学去了?”

    赵雍见小叔沉浸在往事里,便帮忙补充:“嗯,补了一年小学,然后升一中……”

    后面的事儿不怎么光彩,赵雍没说下去。

    升一中是靠老爸赵国华作为一中的语文老师,刷老脸进去的,考高中时分数差了太多,交了一万多块钱的“建设费”,当时把赵雍心疼坏了,现在想想其实是觉得憋屈。

    小叔赵国胜似乎对王涵宇很看重,接着补充,“上学归上学,训练和比赛一直没拉下,寒暑假都在练球,平时在学校,雍子也没少了锻炼。”

    赵雍被夸的有点不自在,大家都是内行,兼职跟全职的区别很容易看出来,而且参加的比赛没多大含金量,对实力的提升有限,更多是为了赚点奖金,毕竟球拍球衣运动鞋等等都要花钱,羽毛球更是易耗品。

    王涵宇思忖措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嫂子是个明事理的,雍子的文化课成绩大家心知肚明,还不如踏踏实实的专心打比赛。”

    王涵宇点点头,他跟赵国胜接触过几次,这位老哥是个羽毛球狂热爱好者,虽然做了几年生意,性子偏圆滑,但事情的轻重心里有底儿,不会胡乱应承。

    离晚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小叔开车带两人去五一路一家主营海鲜的饭店。

    三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赵雍一如往常话不多,王涵宇也偏内向,偶尔验证下赵国胜忽然提起的八卦,或者就技术问题对赵雍做些许点评,给人的观感比较务实。

    赵雍盘算着,小叔心里是很希望王涵宇留下的,但也知道周市庙小,人家未必看得上。

    前世马老板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一个员工不想干无非两点原因:一是干的不爽,二是钱没给够。

    目前看关键点应该是前者,如果是后者,赵雍应该见不到这个人。

    “小叔,我明天是不是要去省城参加个比赛?”

    小叔赵国胜愣了下,“看我这记性,事儿多,差点给忙忘了。心愿杯……”

    赵国胜看向王涵宇,“王老弟,昨天跟你说过的,省里的一个小比赛,省城房产公司赞助的,水平还凑合,我看有省城几个高校和体校的也派人参加,就想着让雍子锻炼锻炼。”

    赵雍低调夹菜,锻炼这种谦辞多少有点心虚。对赵雍来说,一是正好赶周末,二是主办方给的太多……男单冠军奖励两万块,相当的大方,实在太诱人。

    “王哥……王教练,不知道你这边方不方便,一起过去指导一下?”

    王涵宇跟赵国胜对视一眼,略作思忖点点头,“行,没什么方便不方便的,这次过来也想好好了解下豫省这边羽毛球的发展情况。”

    赵国胜给侄儿一个赞赏的眼神,“雍子,以茶代酒敬王教练一杯!”

    赵雍起身倒茶,王涵宇也连忙半起身,对这种应酬还不太适应,“叫我王哥就好,没比你大太多。”

    “哈哈,还是王教练吧,不然跟我小叔岔了辈份儿。”

    王涵宇被逗乐,这小子说话倒挺让人舒服。

    这边的事情敲定,赵国胜和王涵宇约定好时间,晚上一起开车去省城。

    周五周六,实验高中并不放假,虽然新课都上完了,但正是复习的当紧关头,老妈那一关不好过。

    吃过饭,赵国胜先开车送王涵宇回住的地方,然后送赵雍回县城。

    “雍子,真心问你,想打职业吗?”

    副驾驶的赵雍斜靠在车窗上,晚饭时的闲聊勾起以前的职业经历,被小叔问愣住,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应,“想。”

    赵国胜还以为侄儿在做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他知道赵雍很喜欢打羽毛球,发自内心的觉得赵雍不该浪费自己的天赋。

    “你妈这边……打算怎么说?总这么偷偷摸摸……往后比赛会越来越难,时间和精力最好能专注些。”

    眼下课肯定要逃了,嫂子的批评训斥这个侄儿基本免疫了,不差这一回,但打球方面,总是先斩后奏也不是办法。

    “我跟我妈说吧。”

    “雍子,这事儿吧……要讲个策略,咱得曲线救国……要不回头问问你小姑?”

    “嗯。小叔,你放心吧,问题不大。”

    小叔的心意赵雍从不怀疑,这些年参加的比赛都是他忙前忙后的张罗,但文化程度不高,上学的事儿帮不上忙,好在赵雍也不是原本那个十七八岁的愣头青,眼前的难题算不上难。

    见赵雍意兴阑珊,不太想讨论这事儿,赵国胜便先打住,拍拍他的肩膀安慰。

    毕竟还是个孩子,这事儿确实很难抉择,可惜大哥性子有点软,要是早几年强硬点,估计现在赵雍都进国家队了。